《超男進化論》身心靈家事社的全面平衡

《超男進化論》身心靈家事社的全面平衡

近期在多個 Podcast 節目中,不約而同聽到劉軒與詹斯敦兩位有魅力的大叔分享內心故事,這不禁令我好奇:在他這個年紀的成熟男性都在思考些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人生挫折,或有什麼南極正在困擾他們?現階段的我能用什麼樣的思考或行動,以謀求最大的幸福? 分享脆弱產生連結 兩個從世俗眼光看似成功的男人,一位用「從雲端墜落」分享自己從成功創業到經歷孩子聽損、與妻子離異的故事;另一位則用「人生駛進亂流」來分享自己從小在國外長大找不到自我歸屬、以及回台後歷經《楚門的世界》既視感、以及自我定位的迷茫。 分享自己的生命脆弱,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當這兩位男士願意敞開心房,毫無保留的揭露自我,讀者們便能夠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中得到共鳴並建立起情感連結。 健康第一家庭第二 近期讀到的兩本好書《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不成功,因為你太快》都不約而同的點出了生命中的優先排序「健康第一、家庭次之」。這提醒了我:在顧好家庭之前,我更應該投注心力時間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 這本書不僅提到了人們習以為常卻時常忽略照顧的運動、飲食方面,更提示成為超男的路上,應該把外在形象顧好,在不同的場合穿著適當的戰袍。 優先次序的思考 劉軒的工作狂背影,讓我想到忙起來六親不認的自己。 這幾年投注時間在自我成長領域,我高度關注自己的「專注力」與「時間」,以致於比起以往我格外需要自己獨處的時間與空間。然而,有了老婆和孩子的生活,以上兩樣稀缺的資源變得不再那麼容易掌握,更多時候,家人需要的是我立即的回應。我發現自己時常不經意表現出,如劉軒書中的那種不耐煩語氣,如此不僅讓老婆失望,事後回想也對自己失望。 如何有意識到此時此刻生命的優先次序,刻意經營與父母、伴侶、孩子的幸福感,這是我在兩位超男身上學到的一堂課。 後記 什麼樣的一本書,可以讓 8 位大師專文寫序,27位各領域成功人士掛名推薦呢? 如果你也同樣好奇,那就來翻閱這本書吧,一起成為主導生命權的「超男」! 如果你喜歡這本《超男進化論》,推薦透過此連結購買。 書籍價錢不變,同時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學童的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不成功,因為你太快》這世界走得太快,那你為何不等一下讓靈魂跟上來?

《不成功,因為你太快》這世界走得太快,那你為何不等一下讓靈魂跟上來?

2023 年初設計年度目標時,發現自己花不少時間研究把這事做好的方法。 期間看到追蹤一段時間的部落客朱騏一篇時間管理文章,引用不少張永錫老師的觀念和書目,我認為《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書中的內容正好呼應了我想解決的問題,用「寫日記」來覆盤過去、計劃未來! 等一下的目的,是為了讓靈魂跟上來 生命的快,我們要追逐,生命的慢,有時要等待。等一下的目的,是讓靈魂跟上來。 我非常喜歡書中這個句子,尤其是身在我們這個凡事講求快的時代,似乎錯過了什麼最新的時事新聞、潮流趨勢就好像就此與世界脫節了。 隨著虛擬貨幣、NFT、元宇宙等新名詞出現,當人們尚未適應這些快科技,也尚未從 Covid19、烏俄戰爭、土耳其強震中甦醒,這幾個月又迎來了一個 ChatGPT。 真實世界、虛擬世界與我們的生命的界線究竟在哪裡?我的慢靈魂似乎從沒弄懂這回事。我想唯有透過寫日記,來尋找一套屬於自己的答案。 生命管理與習慣建立的精華 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有兩個。 一是我將過去生活領域分類由 7 象限拓展為 8 象限,在人際方面擴充了「家庭」的領域,也正好呼應我現階段家庭新生命誕生後,生活重心的轉移。 二是學會了 SLOW 與 FAST 兩套時間管理原則,其中 SLOW 又可再細分為個人版與組織版本。每天的日記,搭配著週、月、年度檢視,透過具體的「寫日記」行動,帶領個人與組織遵循一套規則,而能夠徹底實踐「鑑往知來」。 這一套寫日記的觀念與方法,其實結合了《GTD搞定》與《原子習慣》的精華,我透過 obsidian 為自己設計了一套日記的範本,讓我在每天的早晨與睡前,建立起一套更完整的日記儀式感。 與生活用心道別、與人深刻道謝 書中談到的 SLOW 原則當中的 O,作者將它翻譯為「閉環」,這讓我想到《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 Ep144 前節目製作人 Keira 與節目道別。那集節目中,談到一個 “Well-rounded-Ending” (圓滿的結尾)的概念,我覺得和本書的「閉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俗語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當一件事有了開始,必定就會有結束。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一些原因,錯失了好好說再見的 moment,而那樣的錯過,往往就會在心中帶來很長很深的遺憾,需要時間好好平復。 寫日記,其實就是跟每天親身經歷的那不會再見的 24 小時,好好說再見的一個方法。紀錄一天發生的事,好的成就、失敗經驗以及內心感受,是一種對生活的道別;寫下感恩的人,紀錄他為我做了什麼貼心的事,並適時給予讚美回饋,則是與人的深刻道謝。 若我能在每天生活,更加徹底的去把這件事做好,畫好每個閉環、做好每日的 Well-rounded-Ending,我相信生命就會少掉很多遺憾吧! 後記 這是一本把時間管理與寫日記的方法心法,寫得極為細膩的一本書,對我新的一年調整生命節奏幫助很多。 如果你曾看過 GTD 覺得窒礙難行,想重新建立起一套生活管理系統,或是,你正苦於思索寫日記的方法與意義,那麼你絕對不會想錯過這本好書! 如果你喜歡這本《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推薦透過此連結購買。書籍價錢不變,還能與我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學童的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活在自己時區的幸福人生

《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活在自己時區的幸福人生

為什麼新手爸爸在意時間管理?什麼是北極星目標?如何以終為始的活在自己的人生時區? 如果你對以上的問題感到好奇,歡迎和我一起閱讀這本好書《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 從生存走到生活與生命 2016 年以前的我,曾為「生存」燃燒生命打工賺錢,只為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後來索性賭一把貸款借錢出國學飛;2019 民航機師完訓後,日常不僅是為生存,更是為了「生活和生命」。除了顧好自己,還有家中兩老、與伴侶建立的家庭、以及一個 2022 剛報到小生命。 長時間在「努力生存」的階段掙扎,一路走來,知道很多人一輩子都必須與生存的議題奮鬥,我何其有幸能親身經歷到這樣的轉換,卻也在這條路上冒出許多疑問需要被解答。 怡辰老師的這本書,為我不安的心找到了一個避風港。她透過分享自己生命故事,讓我學習到:「在自己時區找到北極星,再按部就班使用工具設立路徑」,這就是有溫度的時間管理。 活在自己的時區 怡辰老師在書中提到「走在自己的時區」概念,讓我在孩子出生後經歷的慌亂、時間管理失序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一個寬慰的心境。 過去 Covid-19 的 3 年,因不斷隔離的生活讓我有餘裕透過閱讀幫助自己和照亮他人。然而,身處後疫情時期,生活節奏尚未完全調適,孩子緊接著出生,我內心不禁感到有些焦慮。原先習以為常的利他人生,漸漸地開始力不從心。這一切其實都是我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餘裕狀態。我缺乏使用一套有系統的方式,認真盤點手邊擁有的資源。 「在逆境時,仍心懷感恩、永不放棄、努力逆風;有餘裕時,心懷感恩的照顧身邊的人。」感謝老師,讓我在充滿奶瓶與尿布的生活中,內心充滿感激,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北極星方位。 空白的手帳 書中有一段姜青慧老師撰寫關於「手帳」的專欄,一段「空白手帳」的意義,也讓我對於近期網站、電子報停更這事找到了一個安慰。 手帳的空白,可能是「過勞」的警訊,也可能是「活在當下」的美好記錄。對我來說,孩子出生後的生活並沒有讓我感到過勞,而是充滿喜樂和美好。但對於「網站空白的輸出階段」,我盤點自身狀態,其實比較像是是後者 – 活在當下。 當我重新為生活排定優先順序:老婆的感受、孩子的成長,接著才是利他。我相信這段時光,絕對是生命當中一段美好的空白! 後記 怡辰老師的文字讓我感動的點,在於她勇於分享過往經歷。 她在中學所碰到的困境和我很像,因為長輩經商失敗而家道中落,身心無處安頓。當一個人在面臨恐懼的時候,其實他沒有辦法學習思考(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何有些父母從來沒有學習、改變的動機)。 如果你被一些生命議題卡住了,或是對於時間管理的實踐希望找到一些解答,這本書推薦給你! 如果你喜歡這本《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推薦透過此連結購買。書籍價錢不變,還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學童的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超級嬰兒通》用心傾聽,你也可以學會嬰兒的語言

《超級嬰兒通》用心傾聽,你也可以學會嬰兒的語言

你相信有人能聽得懂嬰兒說話嗎?你希望與寶寶建立生活的默契嗎?你期望能知道寶寶為什麼在哭嗎? 本書作者是人稱「天才保母」的 Tracy Hogg,20 年前諮詢費用將近時薪一萬元的她,在這本經典暢銷的《超級嬰兒通》分享所有她育兒的獨家秘密! E.A.S.Y. Eat, Activity, Sleep, Your time 在新生兒作息上,人們常聽到的中文版本是「吃玩睡」,而本書所提倡的 E.A.S.Y. (Eat, Activity, Sleep, Your time) 原則其實類似。以字面上來說,我觀察到不同的點在於 Actitvity 和 Your time。 Actitvity 不僅限於玩遊戲,其重點在於「專注」和「尊重」。不同年齡的寶寶對於活動的需求與意識可能大不相同。當我們專注觀察在寶寶想要什麼,並尊重他的需要、適時與他對話,會發現寶寶要的其實並不多,介紹環境、說書、換尿布、洗澡、聽音樂唱歌、孩子自己玩,其實都算是 Activity 的一部分。 Your time 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有了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相信這句話,對很多新手父母來說必定感到心有戚戚焉。尤其對我這種相對注重生產力的父母,在滿足孩子需要與個人需求間的來回拉扯,感受會特別強烈。我選擇在孩子 2M 之際,依舊撰文分享,就是想打破這句話的迷思(希望也能間接提升台灣低迷的生育率)! 分享書中我很有感的重要原則:覺察自己和另一半的情緒狀態、勿追求完美、工作分配、把握時間休息。我相信和另一半掌握這幾個大原則,育兒絕對不是一件苦差事! S.L.O.W. Stop, Listen, Observe, What’s up 這個縮寫字,在英文是慢的意思。拆解各別單字「暫停、傾聽、觀察、發生什麼事?」,也正好是提醒父母要懂的 慢~下~來~。 有了嬰兒後,因為瑣碎的時間,讓我學習到放慢步調去思考和計畫生活,避免像無頭蒼蠅橫衝直撞地過生活。 放慢步調,是為了去觀察寶寶。觀察他透過表情和哭聲想表達什麼,同時觀察他日複一日的的成長; 放慢步調,是為了去感受伴侶。感受她在育兒這件事上經歷到的身心變化與困難,陪伴她一起度過難關; 放慢步調,是為了去覺察自己,思考當下何者為重。 學習放慢步調,覺察新生命的到來對於自己的意義為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想要成為怎麼樣的父親? A.B.C. Antecedent, Behavior, Consequence.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這個縮寫單字,對我來說就是要父母覺察自己的反應,對於嬰兒所造成的影響。 對於嬰兒的哭鬧,我們總是習慣性地作為(或不作為),這無意間會增強嬰兒的預期心態。 我觀察到自己和太太,過去對於嬰兒哭鬧常會產生一些直覺反應,像是塞奶嘴、抱他,然後持續好一段時間。這樣的後果可能會導致未來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像是「依賴奶嘴、依賴抱抱、依賴陪睡」等等。 這段提醒了我,再做任何回應前,可以先花一點時間用心覺察,避免未來不必要的副作用發生! 後記…

《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樂活大叔教你無痛理財

《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樂活大叔教你無痛理財

前言 疫情期間,常聽的 podcast 其中之一,就是吳淡如的《人生實用商學院》,節目中她經常介紹施昇輝以及他的佛系理財術。前些日子,我使用 HyRead 預約這本《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在前兩天突然通知預約書到了!我趁著昨日 ACM 任務航程中很快把它看完了(快到應該沒有一個小時),簡單分享我吸收到的3個重點! 投資的目的 投資歸投資,興趣歸興趣 書中講到一個故事,有位醫生為了搜集超多無敵鐵金剛公仔而買了一棟房子收藏。某天,記者訪問他哪個公仔讓他賺了最多錢?他竟生氣的回道:「我搜集公仔是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然而,故事的最後,他依然靠著公仔和這棟房子賺了不少錢。 我記得《致富心態》一書中曾經提到,投資理財其實是一件很社交層面的行為。我們往往容易在一些特別的投資項目上,捍衛自己對於該投資商品的立場,像是「黃金、期貨、加密貨幣……」等等,其實以這些資產當前的狀態來說,我認為都稱不上是投資,反倒較多是保值或投機成分。 要讓投資的目的明確,自己的心不要時常感到搖擺不定的解決方法,就是認清事實,把目的明確分開,讓「投資歸投資,保值歸保值、保管歸保管、興趣歸興趣,雅蕾歸雅蕾吧😂!」 退休的目標 退休生活費的 22 倍 何時才能退休,有一個好記的方法嗎? 書中 22 倍的計算方式是使用年支出除以5% 的報酬,另外再加上 2 年的安全邊際,而得到的數字,正好和常聽到的 4% 法則相去不遠! 分享這個重點,主要是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所需用其實真的沒那麼多。從人類的歷史可以看見,無止盡的追求往往帶來的是滅亡的開端。若能越早掌握知足的邊界感,我想生活才能越容易活得從容快樂吧! 最重要的事 投資最重要的事,不是判斷,而是紀律。 論投資方法,不外乎基本面、技術面兩大派別。 然而當兩種方法研究到了最後,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到人性面,也就是人得依據收集到手的資訊去貫徹執行。不論財商是否隨著時代演變進步,心中也總有一把尺,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不會偏離最終想達成的目標。 我認為,讓投資行為越無聊、越簡單、重複做就是紀律的展現。就像每一個偉大成就,都是透過重複一些微小習慣而累積得到的,累積財富的道理也不外乎如此! 後記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推薦這本書。 有了大量閱讀的經驗之後,我觀察到這本書闡述的個人經驗偏多,實證比例偏少。再加上有一些概念和方法我認為頗具爭議的! 舉例來說,第一個我不敢恭維的標題,就是「不相信任何人」的觀念。我支持書中推薦使用 ETF 作為投資工具,但要說到唯有買保險必須相信人,投資領域一概都不能相信人,我就覺得這樣粗暴的結論太過極端。 第二點,則是「不要相信長期複利效果」的觀念。這樣的觀念,我認為無形中激勵現代社會的躺平文化,容易讓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享受當下就好。我認為比較適當的作法,是在及時行樂與延遲享樂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而這個平衡要透過每個人不斷學習和尋找。 總結來看,這是一本有著大量吸睛標題,卻搭配過於鬆散的內容,需要讀者獨立思考才能判斷真偽的一本書,第一次把書評寫成這樣,也算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了!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好書推薦】2022年度10大精選好書

【好書推薦】2022年度10大精選好書

1.跟誰行銷都成交(書評) 人們尋找的是引導者,不是另一個英雄。 這是我今年上完《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得到一個機會與瓦基 1v1 諮詢,他推薦給我的一本好書。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自己原先網站定位不清的問題。根據書中所學,我重新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打造一個全新的網頁呈現樣貌。 跟隨書中七格步驟,你也能為讀者打造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2.內在原力(書評) 我們不需要抱怨遇到黑洞人,因為他可能曾經照亮過前人,是我們自己來晚了。 若要我選今年度唯一推薦的書,那麼非《內在原力》莫屬。 這是一本作者累積多年閱讀底蘊的心血結晶,將生命智慧用九大主題串連起來,毫無保留分享給讀者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題包括「如何面對黑洞人」、「沒有壞人(事)」、「利他共贏」…… 等經典永恆的智慧。 相信在閱讀這本書籍之後,你也能獲得滿滿的內在原力!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3.非暴力溝通(書評)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作者馬歇爾博士透過「非暴力溝通」模式,進行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和平對話。 透過拆解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學會在說話之前好好聆聽觀察,用對的方式說話。 我在書評中加碼分享了非暴力溝通 4 步驟以外的 3 個感動,希望你讀了之後也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4.節稅的佈局(書評) 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 世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就是繳稅和死亡。 Benjamin Franklin 每年到了繳稅季,你都覺得日子難過嗎?你認為節稅只是有錢人的煩惱嗎?你知道節稅和逃稅其實有很大差別嗎? 如果以上是你的心聲,那麼我十分推薦這一本《節稅的佈局》。 節稅顧名思義就是「合法的少繳稅」,這是在大通膨時代,投資理財前一定要弄懂的起手式。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5.投資金律 追求高報酬不可能避開高風險,安全投資的報酬則一定低。 投資,是人生的大哉問。如果你想選一本關於投資的經典好書,這本書你絕對不能錯過! 作者從投資的四大支柱:理論、歷史、心理學,以及產業,分別介紹這些領域背後,投資人應了解的真相,並從中協助讀者建構出讓你睡得著、無怨無悔的計畫、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策略! ps. 這本書對於投資新手會有點生硬,建議有一定投資基礎後再行閱讀。 🔗連結點我:買書 6.剛剛好的優雅(書評) 溫柔是一種對他人的善意、對自己的好意、對世界的暖意。…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部落客瓦基的第一本書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部落客瓦基的第一本書

若把閱讀比喻美食,那麼我眼中的瓦基,就是一位專業又熟練的總鋪師。 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食材、一本本的經典書籍作鍋鏟,為饕客炒出一道又一道美味又充滿溫度的幸福料理。而本文的這道料理很特別,由瓦基全程親手製作,叫做《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 這篇文章我精選書中三段重點,與你分享瓦基的成長歷程對我生命的影響與收穫! 1.掌握人生自主權 活在當下的人,可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對未來胸有成竹,在當下活得十分從容; 第二種則是對生活漫不經心,走一步算一步,只顧自己死活的混蛋。 瓦基在書中談到他的女友曾對他被工作掌控的失控心力交瘁,一度瀕臨分手邊緣。這段低潮情緒,正巧與我在 2018-2019 民航機師受訓期間,有著類似感受。 還記得當時的我,因長時間埋首於完訓目標,好不容易熬過完訓,卻面臨長時間和女友(現在的老婆)南北兩地遠距離戀愛的狀態。因為航班關係,當時過著北部、南部、外站狡兔三窟的生活,我找不到歸屬感以及生活重心;每回約會的地點與型態,也經常達不到共識,讓我感到身心俱疲,不明白為何生活樣貌與我的想像有如此大落差。 直到某天,我遇見瓦基部落格上的《子彈思考整理術》分享文,才發現我的問題似乎有救了! 說來奇妙,我實作「子彈筆記」的起點,其實是從瓦基的文章開始,跟隨瓦基範本實作一段時間後,才去買書參考領悟筆記背後的哲學。透過日誌、月誌、未來誌的規劃,持續盤點生命要事,讓我從過往被動根據班表過日子,轉為主動掌握生活方向,對於生活的意識感從此不再一樣。 透過子彈筆記實踐一段時間後,我才發覺過去的自己真是傻得可以。一直以為自己是活在當下第一種類型的人,其實一路以來都是第二種。好在學習的路上碰到了瓦基不藏私分享,讓我能即時清醒過來。而這段學習歷程帶給我的感動,促使我也想分享如此美好的事物讓更多人知道。隨後在網站撰寫了一篇關於子彈筆記的文章,並獲得瓦基轉發! 2.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 要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分享我「所有的幸運」。 善用自己擁有的資源,打造出心中的願景,先成為我期待看到的改變。 瓦基從台積電離職,又成為人氣 Podcaster,這段歷程看似風光,但身為閱讀前哨站的忠實讀者,我明白瓦基的成就並非爆紅,而是建構在他在閱讀歷程中,逐步行動所打造出的成果。 他在書中每一個篇章開頭,會先寫一段小故事,描述自己當時碰到的困境,接著透過閱讀與行動,解決問題並分享行動指南,我認為正是這些小小行動的累積,最終故事才成為他當初想看到的改變。 這讓我想到過去曾在《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與《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兩篇文章中分享自己身在航空業,想透過雙手打造出想看見的改變。因此在那之後,有了第一次網站改版的契機。 透過推廣閱讀,支持偏鄉弱勢兒童的教育;透過分享航空知識,帶領學飛莘莘學子從未知到已知;透過分享生命故事,讓讀者有機會聽見福音的美好。雖然每一步看似微小不起眼,但我相信,抱著持續學習的態度與規律不間斷的行動,改變終將會實現! 3.微型目標的實踐 每一天採取微小行動,就是對你未來的身分投下一票。 有了孩子之後,時間管理變得無比困難!在過去兩年多時間,我透過子彈筆記得以掌握自己的時間。然而當孩子出生後,頻繁地哭泣、餵奶、討抱,原有的生活節奏全亂了套,讓我常常有一天過完後一事無成之感。 好在書中看到瓦基對於微型目標的分享:「北極星目標、尋找角色楷模與盤點差距」,對於已養成子彈筆記習慣的我,是可以更快上手的練習模式。 我想,歲末年終看到這本書的好處,便是能在年度計畫中把如此模型套用到新一年度的規劃。當我不再奢求擁有一大塊的黃金時段;取而代之,是去根據生活型態,執行微小、可控的任務,持續追求微小的勝利,那麼心境上的滿足感必然會不同。更棒的是與此同時,我依舊朝著北極星前進! 後記 隨著 Covid-19 終於漸漸看見曙光,我常想,若有人問我: 「Covid-19 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一定毫不猶豫回答:培養閱讀與寫作習慣。 這個看似無聊的習慣,幕後有個重要推手。他在過去三年多來的每一個微小行動,徹底改變了我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這個人就是瓦基!我希望藉由分享這篇書評,回應他推動閱讀的不遺餘力,以及在我生命留下的軌跡。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他生平第一本著作。如果你也想經歷同樣感動,一定不要錯過這本能改變你生命的好書,以及訂閱《閱讀前哨站》與《下一本讀什麼》! 如果喜歡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真確》你所相信的事實,可能盡是沒人跟你說過的偏誤

《真確》你所相信的事實,可能盡是沒人跟你說過的偏誤

過去 20 年世界赤貧人口趨勢為何呢?全世界有多少人口比例享有電力呢?全球有多少比例 1 歲兒童接種疫苗呢? 偷偷告訴你,這本書中開頭的 13 個關於世界認知「真確」考題,上面 3 題我一題也沒有答對! 你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透過《真確》一書,讓我知道我的無知一點也不孤單。歡迎你閱讀這本書,來挑戰看看你對世界了解的真確程度! 為何我想看這本書 這本書因為 Bill Gates 收錄在 2018 夏日書單中而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 Hans Rosling 生前致力於協助人們用客觀適切的角度理解這個複雜世界,書中提到的 Gapminder 基金會網站 可說是一個非常棒的輔助工具。 Hans 於 2016 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2017 年 2 月便與世長辭。他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寫下這本《真確》,留給世人們無數的啟發。 我想用一張圖表與三個反思,與你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 這本書在說什麼 書中一共用了 10 種偏誤來解釋為何我們常常錯誤的理解這個世界。 這 10 個偏誤分別是:二分化、負面型、直線型、恐懼型、失真型、概括型、宿命型、單一型、怪罪型、急迫型。 為幫助自己在生活中理解應用,我使用心智圖整理出這 10 大偏誤,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分享如下。 我的 3 個感動 這本書對我來說珍貴之處在於,「每一種認知偏誤,都像一記當頭棒喝」! 我發現在過去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充斥著太多這樣偏誤的例子。因此這一段,我想挑選其中 3 個偏誤,來回應作者帶給我的感動。 1.負面型偏誤 – 人們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狄更斯《雙城記》 負面型偏誤的常見現象,就是人們總覺得世界變得更糟了!然而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作者用簡單的數據,來證明這件事的真偽。 這讓我想到過去曾讀到的兩本書《致富心態》和《人類大命運》。 《致富心態》悲觀主義一段提到,相對於好消息,人們傾向更搜集相對悲觀的壞消息。當一群人聚集起來討論一些較悲觀的新聞事件,一來是抱怨的情緒可以找到聆聽的出口,二來是自己似乎能為此做些什麼,或發表一些看似有見解的想法;至於八卦結束後,改變現況的執行力往往是另一回事。 而《人類大命運》一書的角度,作者從人類人類舊三大議題(飢荒、戰爭、飢荒、戰爭、瘟疫),過度轉向新的三大議題(永生、幸福、成為神),就是一種把焦點再度轉向新議題的典型範例。過去的舊問題被解決,不值得被頌揚,因為可見的未來,還有更多問題有待解決。…

《斜槓的50道難題》全面剖析你的斜槓人生小劇場

《斜槓的50道難題》全面剖析你的斜槓人生小劇場

你曾想過斜槓人生嗎?家人、朋友、主管都不看好你斜槓嗎?要準備到什麼程度才應該開始斜槓? 「斜槓」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 0 或 1 的問題,但是親愛的,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困難沈重!只要心態正確,任何時候你都能開始斜槓! 《斜槓的50道難題》是一本群策群力的優質作品,召集了各領域的斜槓大師,回答你心中關於斜槓那些想的到與沒想到的 50 個問題,保證看完讓你大呼過癮! 前言 在這人手一機、資訊爆炸的自媒體時代,不知道你是否興起一絲絲斜槓念頭? 隨著閱讀素養逐漸累積,我漸漸發覺自己對很多事充滿興趣、很多領域想嘗試,但常陷入一個資源有限困境,尤其是最珍貴的資源 – 時間。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發現自己對於眾多人生選項無法如 20 多歲剛畢業的孩子說出:「大人才做選擇,小孩子全都要」那樣的毫無畏懼;當發現自己背負著上有兩老、下有妻小的壓力,我才驚覺自己已從男孩轉為大人了! 然而,想為這個世界貢獻一己之力、創造價值的心,卻從未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這該如何是好?《斜槓的50道難題》一書為我一顆迷惘的心,指引了一條清晰的方向! 這篇文章,我整理 3 個重點精華與你分享! 先單槓再斜槓 在知識就是金錢的時代,最有發展的人才,就是具有斜槓思維的人。 關於單槓與斜槓思維,我想起前陣子與朋友聊天,聊到我出國學飛前曾想過的職涯選項之一 - 到偏鄉地區教育孩童,如今想來實在太過天真! 雖然我在《內在原力》利他共贏的段落提到,利他絕非「等到有一天(One day)…」才能開始行動;但是當時的我,若無法餵飽自己、家人、把自己失序的人生先過好,我怎麼會有心思餘力全職照顧他人的需要呢? 斜槓也是同樣的概念,千萬別為了斜槓而忘了自己的本。除非你本業的身份、收入已經可有可無,離職斜槓也不至於在短期內對自己、家人、公司造成影響,那麼先單槓在斜槓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時間最重要 時間根本無法被任何人管理,我們應該是要管理好自己。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大部分人追求的斜槓人生,都脫離不了一個目的-財富自由。 但這本書的最後,帶領讀者思考究竟何為財富自由。當你看到「財富自由」這四個字,你的焦點是擺在財富,還是自由呢? 書中提到一個概念:「越早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不用擔心財務問題,都可以感到快樂!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財富自由更像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在原力》一書中,愛瑞克曾提到三種工作的概念。幸運如我,現階段就同時從事著三種工作: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 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充分利用自己時間,把生命最珍貴的資源用在自我成長、陪伴家人、貢獻社會。即使今天是我人生最後一天,我也為自己、家人規劃好身後事而不會有遺憾,這樣的斜槓人生狀態夫復何求呢? 5W1H 的斜槓精華重點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查理.蒙格 斜槓這個概念,說穿了其實就是正確心態加上具體實踐,持續學習並快速行動就是斜槓人生的起點。 以下我使用 5W1H 來整理本書關於斜槓的精華重點,希望對正在探索斜槓的你,能起到一點點的幫助! 1.Why 為何要斜槓? 財富自由、生命選擇權、回饋世界 2.Where 從哪開始斜槓? 對內:從熱情、興趣+刻意練習 對外(剛需):學習成長、投資理財、身心健康、人際關係 ✏️小結:從熱情和需求出發,而非從錢出發 3.Who 誰是你的斜槓競爭者?…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天才兒童變身數位發展部長帶給我的 3 個啟示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天才兒童變身數位發展部長帶給我的 3 個啟示

你聽過天才 IT 大臣這個稱號嗎?你明白跨性別這個詞彙在這片土地如何被發揚光大嗎?你知道台灣首任數位發展部長是誰嗎? 從小跳級、自學的他;短時間在矽谷達到最高成就的他;跨性別、傾全力為台灣社會貢獻的她,在 Covid-19 疫情這段期間,無所不在的以許願池形象,深入網民心中。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一書,用最貼近的採訪角度,讓我們得以透視這位網路大神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本書,講的是唐鳳從小到大的成長、求學、創業、回台灣貢獻的故事;而這篇文章,我想借用唐鳳的故事,與你分享 3 個我從她身上看見的智慧。 同理心才是關鍵 我們對別人不信任,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別人看待事情的角度。 看完這本書後,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台灣人能招攬到唐鳳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撰文時已接任數位發展部長),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書中提到唐鳳特殊的成長背景,像是:異於常人的智商、幼時在校園被霸凌、異地求學經驗、跨性別的抉擇、網路社群與跨國工作經驗……,這些經驗造就了她擁有異於常人的同理心。她深知要用科技改變社會、改變國家,除了掌握資訊先行的原則,更重要的事同理心要跟上腳步! 「資訊先行」,就是盡可能保持開放透明。她把自己每日行程公開、會議改呈現上直播、每週三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提供預約訪談,都是為資訊先行做的創新示範。 「同理心」的詮釋,則體現在近期台灣的數位系統改革。在她擔任數位政委期間,線上報稅改革、口罩實名制、g0v開放政府,都讓以往民眾從原先不抱期望,轉變成「政府好像變有效率了」這種感覺。這些計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唐鳳參與其中,帶領團隊協作的成果! 一個待解決的公共議題,往往政府、資方、勞方……會有不同的立場與利益衝突,如何適切地使用科技,用同理心傾聽對方的感受與需要,達到各方共榮共好,這是有唐鳳的數位政府為台灣社會帶來的轉變。 社群的價值在於創造而非消費 一個成熟的網路公民,要能接收資訊也要能創造內容; 同時保持上傳與下載的均衡頻寬很重要。 “Do not complain, but recommend.” 抱怨,並不會解決問題。 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感讓我受到最深的一股暗黑力量就是來自於抱怨。 為反應政府施加於機組員不合理隔離政策的挫折,2021.10月我曾寫信給總統府、衛福部、以及經常為公眾議題發聲的志祺七七,但當時都只得到官腔的回覆或是再研議回應,時間也就這樣過去了。 多年來對於政治冷感的我,從未聽過 零時政府g0v 的數位平台。如果早些知道的話,當時被關到身心疲乏的我,會試著透過這個平台集眾人之力來做出改變吧! 書中介紹到的 g0v 這個組織,我才發現有一群人,一直默默耕耘著,對於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該組織起草於 2012.10月 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全盛於 2014.03月「太陽花運動」,並後續衍伸出類似美國白宮聯署網站的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開放全民提案、連署,參與公眾事務。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資訊取得很容易、抱怨很容易、當酸酸發洩情緒也很容易;然而,要讓社會成為自己想看到的改變、未來子孫期待的改變,試著動手創造環境、提供價值,我想這是唐鳳想透過這本書傳達的一個重要觀念。 在經營社群的技巧上,「擁抱小白、專注進步、充滿善意、透明協作、共好思維」是我在書中看到唐鳳對於社群的期許。期待你我,在後疫情時代也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貢獻的社群,為創造社群價值貢獻一份心力。 教育就是不斷的碰撞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與眾相同是一種幻覺。 即將在不久為人父的我,對於教育這檔事開始有很多的想像。 說到想像,在看了唐鳳的學習成長歷程,我自認很難想像她與父母親再過去曾面臨的成長困境。「超齡的自學能力、跳級的混齡隔閡、僵化的教育制度、父子間的世代衝突……」,每個她過去的與眾不同,都是一家人從未想過會經歷的生命碰撞,不論是言語、思想、情感上,要跟整個體制拉扯相抗衡,這一切是談何容易? 然而,我從這本書上學到的一個寶貴建議 – 「不要害怕碰撞」。 唐鳳用玉山打了一個比方:「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至今仍不斷碰撞擠壓,聽說玉山就是這樣每年長高兩公分。」 就像她的母親,因為有過培育唐鳳這樣特別的孩子,而興起了辦學的念頭,如今她所創辦的種子學苑已成長茁壯、受到各方好評! 我想,害怕碰撞衝突、害怕與眾不同、害怕輸在起跑點,都只會讓自己與孩子原地踏步;唯有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經歷碰撞,才會有擠壓抬升,如此方能登高望遠,看見最美的星空。 後記 每個人在自己的跑道上,都會是資優生。 看完唐鳳的故事,或許會覺得她的經歷就是個資優生的故事,你我一輩子都不會面臨這些問題。 然而我認為,閱讀傳記並不是要拿自己的生命去跟偉人比較,而是從偉人的世界中,看到生命更多面向、更多可能,活出最優秀、與眾不同的自己。 「分享、協作、貢獻」是她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但願透過此書,你我都能接收到這位新上任的部長送給我們網路時代的珍貴禮物。 如果喜歡這本《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每週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