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比時間更重要的資源,就是你的精力與專注力

一、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偶然在一間二手書店翻到的,被標題吸引,翻到目錄看了幾頁.發現都是我感興趣的內容,就把它帶回家了.因為正值人生大量閱讀的階段,所以我認為一開始的選書都會因著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來挑選.對於這本書標題、內容的著迷,應該就是我認為自己不足的部分,簡言之,解決個人的生產力,應該是我會想要來念這本書的原因. 二、概念界定 建立/定義自己人生個面向的價值觀和影響力,找出自己真正想改變(提升生產力)背後的動機. 掌握黃金生理時段: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舉例來說,清晰大腦的時段不要拿來滑手機、看電視;疲憊的時候不要想做關於創意產出的工作.那是在跟自己的身體對抗. 三重點法則:人的專注能力有限.可以的話,將每天專注的項目限制在三項.完成這三大項目之後,成就感隨之而來.這和另一本書『選三哲學』的概念不謀而合. 建立清單:計畫清單、等待清單、拖延清單、維修日清單…… 這部分參考 GTD (Getting Things Done) 也是一本談論生產力的好書,之後會再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想法. 用對方法:飲食、運動、冥想、睡覺、認識你的大腦結構、一次做一件事…… 三、個人心得 看完這本書後,我特別佩服作者的是他的研究精神.他願意辭去自己過去的工作,靠著家人、朋友的支持,用實驗的精神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生產力這件事情. 俾斯麥曾說:「笨蛋才從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聰明人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 我相信這個世界會進步就是因為有那麼多這樣的「笨蛋」,然後他願意分享自己的錯誤之後,再由「聰明」的人從他身上學習.但是要勇於成為這個笨蛋也是需要十足的勇氣和決心的! 作者用了八大主題、26個篇幅來講述他在閱讀了各樣的科學研究文獻、書籍、影音資料後,自己實地去 try-and-error 的心得分享,非常值得一讀.最重要的是要照著書中的建議去思考、執行.在書中一開始有一個建立價值觀的練習,我覺得對於我個人幫助非常大. 當有了一個強大、明確的價值觀建立之後,做一件事情才會有動力、才會享受在其中,進入心流狀態.而這個價值觀把它寫下來、寫下來、寫下來(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之後,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有一本書叫做『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一句話歸納就是養成習慣的迴路就是「提示」→「習慣行為」→「獎酬」,當建立了這樣的機制,養成一個持續的習慣,我認為也是提高生產力的另外一種形式彰顯.因為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價值觀),才能形塑我們個人的習慣.而習慣把時間花在哪裡,怎麼樣運用時間、精力、專注力來做事情,就是生產力的展現. 所以我個人歸納的順序是:價值觀 -> 習慣 -> 生產力.不知道各位讀者您是否同意呢? 另外一個想分享的觀念就是追蹤時間.財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理財,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記帳,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哪利.相對的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去記錄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哪裡. 我在讀過此書之後,曾經使用 ATracker 這個的 APP 來追蹤時間,後來在持續學習、創造的過程中,目前是使用 Google Spreadsheet 來管理時間,方法百百種都是可以變通的,重點是背後的觀念. 四、觀念總結 這本書要整理的一個最大的重點就是定義何謂「生產力」. 它是時間、精力、注意力的集合.我蠻喜歡這樣的定義.坊間講時間管理的書很多,分享提高精力/精神的方法也不少,而近期在講注意力最打動我心的就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書.結合這三個重點的書就是此書了. 我相信只要學會方法、用對方法,人人都能提高生產力!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博客來購買連結 推薦指數 4.8 /5⭐️⭐️⭐️⭐️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別讓你的注意力成為韭菜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別讓你的注意力成為韭菜

一、為何而讀 財商建立. 身為長程航線飛行員,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休假在家的天數比以往多上許多.這本「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是我偶然從知名部落客市場先生看到的推薦書單,被分類在「金錢觀與財富思維」類別中的必看書籍.原先以為書中會介紹很多關於投資的觀念,想不到全書 50 個重要觀念,其中確確實實在講投資的篇幅算下來並不超過 10 個.之後細細品味二讀、三讀後,又覺此書無一篇幅不是跟「投資」的觀念做了串連. 在疫情這段期間算下來我看了不下十多本書,其中若要選一本最推薦的,這本書絕對當之無愧.它不僅解決了我才商建立的需求,也解決的我這段時間對於「生產力」、「時間管理」等議題提供了清晰、明確、可實作的解答. 二、概念界定 A. 財富 財富自由只是一個里程碑,它是另一段生命的起點,並非終點 正確的選擇+長期趨勢=財富累積 把投資的錢當作「無期徒刑」才能感受複利的威力 B. 學習 「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是作者李笑來(「得到」講師/中國比特幣首富)的網路論壇名稱.意思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廣泛的學習,讓自己的未來如複利曲線般的成長.當突破了「拐點」,成長就會越來越快速 運用時間三種層次:一份時間用一次、一份時間用多次、購買別人的時間.這觀念影響了我該選擇什麼事情做 價值觀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鍛鍊自己選擇的品質就是「學習」 電腦硬體之餘身體,猶如軟體之於大腦 -> 一生致力於提升自己的作業系統 (軟體) 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注意力.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放不下的安全感=不信任 成功=技能+運氣 做選擇的時候,問自己:「什麼最重要?」 三、個人心得 當一些概念被清楚界定之後.不論是在自我成長/財商、福音分享、飛行生涯各部分,都覺得視野變得清晰了許多.對於原先欲解決之問題「財商建立」.最明確的解決方案就是持續學習提升自己並且保持謙遜、開放的心、持續分享,幫助他人.與所在的世界建立「強連結」,我是個怎麼樣的人,就會活在怎麼樣的世界. 四、觀念總結 這本書實在太特別,因為獲得的啟發太多,所以我十分推薦關注「自我成長」議題的人購買閱讀.若真要歸納出本書最為重要的三個重點,我會說是以下三項: 1. 持續學習(用對方法)+複利(時間效應)= 美好的未來 2. 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3. 與人連結:就是人生追求的「幸福感」 注意力就像韭菜一樣,你放任它被收割,它就一去不復返了.但是它每天都還是會長出來.你是要當韭菜還是那個收割韭菜的人?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博客來購買連結 推薦指數 5/5 ⭐️⭐️⭐️⭐️⭐️

麻醉風暴觀後感

最近這一個禮拜花了將近 5 個小時的時間把一部電視劇消化了 – 麻醉風暴,是由公視製播的一齣小品短劇,總共才 6 集而已,一級時間大約 50 分鐘,50 * 6 = 300 hrs,不長、低成本的製作,卻拍出一個高品質,而且深刻的醫界現實,台灣麻醉科醫師短缺的窘境! 故事大綱、角色介紹、影片觀看引用此處:http://tw.lovetvshow.info/2015/03/wake-up-synopsis.html,在此只想單純分享看完之後的心得. 道德:這個品格無論在哪一個行業其實都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甚至也是醫師宣言得最高指導方針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手足;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我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日內瓦宣言世界醫學協會一九四八年日內瓦大會採用』,當一名醫生的職涯目標是“為了建造一座大型的醫學中心以達成想要救更多人”的時候,那個當一名醫生初衷是不是就已經消失了?成為醫生不就是要救人嗎?怎麼會允許有選擇性的、短暫的犧牲這種事情發生呢? 無論在各行各業,但願人人都能秉持著不昧著良心來做事情為首要原則. 選擇:看完整部戲劇後,我想到的是幾位主角,在他們做重大選擇的時候,如果他們做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選擇,那麼故事的結局是否不會那麼慘烈? 陳顯榮: 身為主治醫師時期的人球案,如果他願意接受急救病患?(難度 **) 事件發生後,若是坦然面對錯誤,誠懇跟學生道歉?(難度 ****) 麻藥風波,在發現問題後,第一時間認錯並整治醫院?(難度 ****) 葉建德: 選擇不以報復的心態策劃整件事而另以其他手段揭發醫界弊端?(難度 *****) 控制情緒,不失手殺了曾國璋(難度 ***) 不二度犯錯攻擊宋卲瑩(難度 ***) 不引誘蕭醫師上鉤並攻擊、陷害他(難度 **) 蕭醫師: 能在第一時間將醫院醜陋面揭發,搶先在葉建德跟媒體爆料之前(難度 **) 我不是當事人,當然可以這樣胡亂假想,要是自己身處在當中,一定是比霧裡看花還要更慘吧!畢竟他們都是全台灣最頂尖、頭腦最好的前百分之一的聰明人,想到的狀況一定更廣、更全面.只是就客觀的事實來看,犧牲他人、成就一己之私利,毫無疑問就是一件不對的事情. 關心:我想我們一般人能做的,就是持續的去關注這個議題,並且把台灣醫界麻醉科醫師短少這個事實傳達給更多人知道.當有更多人正視攸關自己生命的議題的時候,社會的力量就會慢慢覺醒,才有辦法影響整個大環境的政策跟氛圍.最後,想要跟所有在第一線辛苦的醫護人員們感謝、致敬,唯有他們的努力不懈,我們才得以有那麼好的醫療、衛生環境,儘管這個政府、社會還是存在很多不公義的現象,但是真心企盼有一天會越來越好,你們的工作環境可以獲得改善,謝謝你們:) 經典台詞: 我只是想單純做個醫師, politics 對我來說太複雜. 在我的位子上是不能犯錯,我不能夠打錯血管…… 你知道是“不容許犯錯”! 在追逐權力的過程裡面,我變成一個眼裡只有病歷、只有數據,可是我感覺不到病人真正痛苦的醫生. 你是個麻醉科醫師,你應該最清楚,怎麼讓別人清醒. 示範刀對我們醫院來說很重要…… 比你的人生重要嗎?…… 我的工作是救人,沒有其他比這個重要.

《請問侯文詠》一個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11:1) Now faith is being sure of what we hope for and certain of what we do not see. (Hebrews 11:1) 仔細想想,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留給自己一個安靜、獨處的週末.這個週末前毅然決然地把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推掉,將時間留給自己好好安排即將到來的計畫,利用週末晚上的空檔留了兩個小時到書店閱讀,想不到這次竟收到如醍醐灌頂般的閱讀經驗,真的令我很意外! 今晚閱讀的書是前些日子在信義誠品排行榜上看到的侯文詠新作 – 請問侯文詠  一個與內在對話的旅程,當時時間只夠看完序章而已,卻令我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侯文詠的書籍我曾經看過兩、三本,危險心靈翻拍成電視劇也是其中一項我曾拜讀的作品之一,很喜歡他貼近讀者內心的故事敘述方式,這一次也不例外,可以說整本書看下來他完全牽著我的心走,利用自己和讀者(聽者)們、以及自己小兒子的對話,帶出來一些他對問題的反思,實在是值得參考、一再咀嚼的一本好書. 我看到的重點有以下幾個: 格局: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格局去看它?好壞面的開關?為什麼要緊張?賺錢的目的?順從自己興趣通常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要怎麼面對即使堅持但還是失敗?很多我從來沒有好好問自己或是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侯文詠都給了一個很棒的導引方向. 本質:做一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也就是所謂的初衷為何?當遇到困難時,好像有很多的阻撓影響我們堅持下去,這個時候就應該要回頭問問自己,原先做這件事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故事:如果有擁有可以說服別人、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就一定要有說故事的能力.因此閱讀這件事是必要的.已經不只一次了解到閱讀的重要性,而且是透過紙本的閱讀,更能夠瞭解到作者原先的意圖和思考脈絡,學習作家敘事的能力,將之內化,這將是我的目標! 改變世界:他引用一個社會學的門檻值作為例子,當一個街頭運動發生,門檻值為 0 的人代表他願意自動自發的走上街頭為這個街頭運動的議題發聲,門檻值為 5 的人,則是看到有 5 個人上街頭了,他才會願意加入參與,100 則代表要看到 100 個人走出來了,他才會願意出來,依此類推.如果今天有一個們檻值為 4 的人,看到街上只有 2 個人,他可能就會猶豫他到底該不該站出來,這時候,成為社會上那們檻值為 3 的人就非常重要了!期許自己成為那門檻值為 3 的人,帶動風氣、改變世界! 今年的我即將要邁入 28 年華XD,其實是真正的 28 歲,有好多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多次的挫敗經驗發生在畢業退伍後的這段時間.對於內心憧憬努力的多次失敗,令我的信心不斷動搖,但是我想今天透過這本書,讓我為自己最近禱告後所做的決定有了更確定的信心、也重新被提醒在未來的計劃上我要著眼的重點是什麼;有時候一些簡單的道理明明已經知道了,卻常常忘記去實踐,透過這本書再次被深刻的提醒,希望有一天可以見到侯文詠本人,跟他分享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多麼深刻!

《蘇西的世界》

14天的漫漫長假,以一本二手書店找到的經典小說做為我假期開頭的洗禮,以沉澱工作鬆懈之後餘的雜亂思緒,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翻了一下書皮,才發現蘇西的世界 The lovely bones 這本小說,竟然已經有10年的歷史了! 10年了,我清楚記得10年前這本小說在書店裡有多長看到它在排行榜擺放的時間有多長,這部電影,是由魔戒的導演 Peter Jackson 執導的作品,雖然我不曾看過,但我想應該不會太差勁才是。IMDB評分為6.7。 既然是寫感想,就不要陳述太多廢話吧,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就好:D 透過這則故事,我看見了天堂的無限可能,雖然我有堅定的信仰,但是這個信仰並未從這種蘇西這種特別的經驗來帶領我認識天堂,畢竟教會這個體系都會自己去分門別類、分教派了…… 每個人、每個宗教都會有自己權勢神、上帝、天堂、極樂世界的方式,無論是何種型態,我都願意試著去聆聽、認識。 小說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馳騁於世俗框架以外去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在這本書裡就是天堂和人間,而且這兩個空間是有連結、有生命的,最後甚至是互通的,蘇西回到露絲那段其實蠻令我訝異的,但是誰說不可能發生呢? 一個家庭發生的悲劇,在第一年沒有辦法讓傷痛平復下來,一直要等到了第七、第八年,才有辦法讓大家的心靈、甚是軀體再次在一個偶然的事件重新聚集在一起,我想這真的是上帝早已安排好的劇本,就算是發生在真實世界也是一樣;相反的情形也有可能發生 – 蘇西一家人和母親永遠不會相聚,然後兇手哈維也永遠都逍遙法外,很可惜也很慶幸,作者沒有選擇後者來發展故事劇情。哈維最後是否繩之以法作者 Alice Shebold 沒有在這段多做陳述,只有輕描淡寫的帶過我覺得是合理的,她沒有忘記讀者其實很在意這個點,但是她收尾收的漂亮,點到為止的敘述可以和 Salmone 一家人團聚的情緒一脈連貫下來,不至於讓情節最後由喜再轉悲,這樣其實讓我感覺好些,我想可能這樣的寫法,可能也和作者本身曾經受暴,往後面對這件事的心境有關吧!? 畢竟,要有夠寬大的心境才有辦法去選擇原諒跟遺忘,光是願意去面對、陳述並撰寫成一部小說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她再次面對類似的題材來提筆,對於仇恨這一塊,我可以感覺的到她的憐憫,這是令我激賞的一點。琳西 Lindsey 的成長、蛻變是另一段別具特色的發展橋段,很難想像她在姐姐過世後是用甚麼樣的心情去面對家庭、朋友,還有和自己走下半輩子的男人,她內心所要面對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太複雜,我想見到母親的那一刻,不僅因為琳西已經到了那樣子的年齡,足夠成熟去做不一樣層次的思考,也是因為她的身分,在大姐 蘇西到了天堂後,已悄悄的取代了她的長女角色,成為家庭的守護者及父親、弟弟的精神支柱。因此當睽違八年見到母親,她不會像弟弟的魯莽表現,心中只有一股怨氣。 雷和露絲的超自然體驗是令人羨慕的,有多少人可以經驗到和天堂的人接觸呢? 但是這樣的接觸究竟對他們人生往後的影響又會如何? 我倒覺得他們兩人的故事可以在發展成另一個精彩的橋段或是另一本書,或許有一天就等我來完成吧…… p.s. 簡單的故事簡介和問題反思 http://life.fhl.net/Movies/special/Bones/Bones.htm 2014.07.01 隨筆

|

上帝之子觀後感

  前些日子當教會放映這部電影的預告片時,我心裡就OS告訴自己: 說甚麼也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下支持好萊塢片,不對,是支持上帝! 感謝主,我們小組昨天傍晚相約一起到華納威秀觀賞這部聖經大作 – 上帝之子。果然是一部沒有讓我失望的電影 😀 關於新約聖經的電影,除了之前曾經看過的受難記(也是一部很震撼的影片)外,接著就是這部了,兩部的重點擺得不太一樣,受難記印象中比較是在描寫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前後的那段過程,而上帝之子,則是依照四福音書裡記載耶穌生平那樣栩栩如生的描繪從出生、死亡乃至復活,很概括的在兩個多小時內有限的表達出來他對世人的愛。 我覺得看完後,最感恩的事情是由於我對新約聖經的故事和歷史背景不夠熟悉的緣故,讓我對裡面的角色和他們的行為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彼得: 鮮明、直率的個性讓我對這個腳色更加喜歡。他單純的信心、偶爾的軟弱、最後再靠主得勝。還有甚麼事情都總是第一個出面、發聲,我覺得是這個世代的人們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猶大: 原先對他的認識只是一個該死的、頭腦有問題,然後最後背叛耶穌的普通人,不對,還是小孬孬,因為他最後還畏罪自殺,就現代鄉民用語來講,就是又廢又魯,犯錯裝沒事就算了,還不敢承擔,簡直是白目到了極點的一個人物。但是我萬萬沒想到他這樣的行為舉止,其實是有其背後的原因的。他其實是單純的”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想要憑一己之力拯救這些以色列人免於羅馬人的屠殺才出此下策,怎知道自以為聰明的施行個小惠,卻帶來的巨大的災難,但反過來說,也因此成就了主的計畫。最後他的畏罪上吊的行為也就能讓我理解他的情緒糾結的點在哪裡。 彼拉多、尼哥底母: 這兩位仁兄可以說是每次讀新約的時候名字一直出現,卻對我來說沒甚麼存在感的角色,好像頭腦也是裝了大便一樣不知道在想甚麼,一心只想把耶穌殺死的兩個腦殘。我對彼拉多的印象還稍微好一點,我記得他還算是明理的人,不願意做出太愚昧的決定,於是把生殺大權交託出去。喔~~~ 電影中演到他老婆做夢的那一段,慚愧的說…我讀聖經完全沒有印象有這段故事,但我想應該是影響他決策很關鍵的一個橋段吧,他也因此有特別留意耶穌在上”行鞭台”時的心情,他看出來耶穌已經預知了一切! 我想他的確是個聰明人。   我想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一切事情發生的合理性,其實是那麼樣的順其自然。一切就像上帝編好的劇本一樣,一點也不牽強。原先的我會覺得新約的故事脈絡進行到耶穌上十字架的那一段是那麼的轉折、刻意、牽強,只為了要帶到最後一件偉大的事情 – 耶穌上十字架。但是加上了歷史故事背景後,我才猛然發覺,每個人其實都是在做他們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認為是當下最正確的決定,然後這樣一步一步的錯誤決定,加上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群眾效應,釀成了一個無辜的人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受鞭傷、流血、被釘十架、死亡……   回頭想想,我們一般人在過的人生豈不也是如此嗎? 怎麼說呢? 以我一個宅宅工程師寫的程式來當例子好了。   程式是人腦所構思、創造、設計、編成出來的東西,經過人類集思廣益的軟體工程科學層層把關,測試、上線過後,這樣才算把一個產品完成。而經過這樣有 SOP 的過程、按照劇本生產、製作的產品都還是有可能有 Bug、出問題,更何況是沒有 SOP、劇本的人生呢?   人生的劇本是沒有辦法自己寫的,很多事情我們可能用盡一切努力卻得不到、也有時候是毫不費力卻平白得到; 不想失去的人事物往往驟然遠去、從未期望的東西卻不請自來。這些現象不是每個人生活的常態,卻是每天在世界各個角落不停的在上演。而這些人、這些事,其實都是在上帝的劇本裡早已安排好的橋段,為要成就祂美好的計畫。   可能有人會問: 既然祂已安排好了,那麼我們還要追求甚麼、努力甚麼呢? 父母平白給我們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尚且知道要感恩盡孝道,更何況是賜給我們生命、為我們受鞭傷、釘在十字架受死的主呢? 我們豈不是該要更多的認識祂、了解祂的心意、並抱持著感恩的心活著每一天嗎?       衷心的希望在這動亂的社會,人們可以常保一顆單純的信心、看見身邊人們的需要、在愛裡與人交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願神的國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希望上帝可以明瞭我渺小卑微的禱告 😀         最後~~~趁還沒有下片之前,來看一下此生必看的聖經電影,上帝之子吧!!!  

Her-雲端情人觀後感

前陣子看到HER-雲端情人的預告片,原先以為只是一部再普通不過的文藝愛情片,沒想到接二連三看到網路上好評不斷,而且看到部落客推薦適合一個人看的電影,於是就在大年初三晚上衝了,果真沒讓我失望! 以下剪輯觀影後找到的部落格文章以及經典台詞,這真的是一部直得再看一次的咀嚼的好電影,我想可能是因為真的有過類似的感受才會感覺更加深刻吧~~ We love, we learn, we grow and we apart… 好深刻卻又是如此真實,雖然電影的女主角是那藏身在迷你小盒子裡的OS,但是套用在真實的人生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現在的我對某些事情這麼想,或許幾個月後成長的我,對同樣一件事又會有不同的想法了呢?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大腦能同步成長是不是就能完美契合、相處地天衣無縫呢? 這個假設是不可能的,所以答案當然是無解,但是至少可以看到巨大的不同步時導致的災難,這讓我過往感到困惑的事情有了一些些頭緒,而電影當中最後的雪景也似乎看見了我逐漸冰冷、凋零的內心。 近幾年發生的事情,不僅僅是感情,讓我感覺到生命有一種絕對,也沒有一種絕對,很多事情真的就是看緣份(造化),也就是上帝的安排和計畫,所以我能做的其實就是享受當下的氣氛和時刻,如此簡單而已,不是嗎? Blogger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447 IMDb 8.4  http://www.imdb.com/title/tt1798709/ quote I FOUND & CREATE http://www.rottentomatoes.com/m/her/quotes/ We are only here briefly, and while I’m here, I wanna allow myself…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