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樂活大叔教你無痛理財

《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樂活大叔教你無痛理財

前言 疫情期間,常聽的 podcast 其中之一,就是吳淡如的《人生實用商學院》,節目中她經常介紹施昇輝以及他的佛系理財術。前些日子,我使用 HyRead 預約這本《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在前兩天突然通知預約書到了!我趁著昨日 ACM 任務航程中很快把它看完了(快到應該沒有一個小時),簡單分享我吸收到的3個重點! 投資的目的 投資歸投資,興趣歸興趣 書中講到一個故事,有位醫生為了搜集超多無敵鐵金剛公仔而買了一棟房子收藏。某天,記者訪問他哪個公仔讓他賺了最多錢?他竟生氣的回道:「我搜集公仔是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然而,故事的最後,他依然靠著公仔和這棟房子賺了不少錢。 我記得《致富心態》一書中曾經提到,投資理財其實是一件很社交層面的行為。我們往往容易在一些特別的投資項目上,捍衛自己對於該投資商品的立場,像是「黃金、期貨、加密貨幣……」等等,其實以這些資產當前的狀態來說,我認為都稱不上是投資,反倒較多是保值或投機成分。 要讓投資的目的明確,自己的心不要時常感到搖擺不定的解決方法,就是認清事實,把目的明確分開,讓「投資歸投資,保值歸保值、保管歸保管、興趣歸興趣,雅蕾歸雅蕾吧😂!」 退休的目標 退休生活費的 22 倍 何時才能退休,有一個好記的方法嗎? 書中 22 倍的計算方式是使用年支出除以5% 的報酬,另外再加上 2 年的安全邊際,而得到的數字,正好和常聽到的 4% 法則相去不遠! 分享這個重點,主要是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所需用其實真的沒那麼多。從人類的歷史可以看見,無止盡的追求往往帶來的是滅亡的開端。若能越早掌握知足的邊界感,我想生活才能越容易活得從容快樂吧! 最重要的事 投資最重要的事,不是判斷,而是紀律。 論投資方法,不外乎基本面、技術面兩大派別。 然而當兩種方法研究到了最後,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到人性面,也就是人得依據收集到手的資訊去貫徹執行。不論財商是否隨著時代演變進步,心中也總有一把尺,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不會偏離最終想達成的目標。 我認為,讓投資行為越無聊、越簡單、重複做就是紀律的展現。就像每一個偉大成就,都是透過重複一些微小習慣而累積得到的,累積財富的道理也不外乎如此! 後記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推薦這本書。 有了大量閱讀的經驗之後,我觀察到這本書闡述的個人經驗偏多,實證比例偏少。再加上有一些概念和方法我認為頗具爭議的! 舉例來說,第一個我不敢恭維的標題,就是「不相信任何人」的觀念。我支持書中推薦使用 ETF 作為投資工具,但要說到唯有買保險必須相信人,投資領域一概都不能相信人,我就覺得這樣粗暴的結論太過極端。 第二點,則是「不要相信長期複利效果」的觀念。這樣的觀念,我認為無形中激勵現代社會的躺平文化,容易讓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享受當下就好。我認為比較適當的作法,是在及時行樂與延遲享樂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而這個平衡要透過每個人不斷學習和尋找。 總結來看,這是一本有著大量吸睛標題,卻搭配過於鬆散的內容,需要讀者獨立思考才能判斷真偽的一本書,第一次把書評寫成這樣,也算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了!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好書推薦】2022年度10大精選好書

【好書推薦】2022年度10大精選好書

1.跟誰行銷都成交(書評) 人們尋找的是引導者,不是另一個英雄。 這是我今年上完《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得到一個機會與瓦基 1v1 諮詢,他推薦給我的一本好書。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自己原先網站定位不清的問題。根據書中所學,我重新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打造一個全新的網頁呈現樣貌。 跟隨書中七格步驟,你也能為讀者打造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2.內在原力(書評) 我們不需要抱怨遇到黑洞人,因為他可能曾經照亮過前人,是我們自己來晚了。 若要我選今年度唯一推薦的書,那麼非《內在原力》莫屬。 這是一本作者累積多年閱讀底蘊的心血結晶,將生命智慧用九大主題串連起來,毫無保留分享給讀者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題包括「如何面對黑洞人」、「沒有壞人(事)」、「利他共贏」…… 等經典永恆的智慧。 相信在閱讀這本書籍之後,你也能獲得滿滿的內在原力!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3.非暴力溝通(書評)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作者馬歇爾博士透過「非暴力溝通」模式,進行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和平對話。 透過拆解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學會在說話之前好好聆聽觀察,用對的方式說話。 我在書評中加碼分享了非暴力溝通 4 步驟以外的 3 個感動,希望你讀了之後也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4.節稅的佈局(書評) 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 世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就是繳稅和死亡。 Benjamin Franklin 每年到了繳稅季,你都覺得日子難過嗎?你認為節稅只是有錢人的煩惱嗎?你知道節稅和逃稅其實有很大差別嗎? 如果以上是你的心聲,那麼我十分推薦這一本《節稅的佈局》。 節稅顧名思義就是「合法的少繳稅」,這是在大通膨時代,投資理財前一定要弄懂的起手式。 🔗連結點我:買書|書評 5.投資金律 追求高報酬不可能避開高風險,安全投資的報酬則一定低。 投資,是人生的大哉問。如果你想選一本關於投資的經典好書,這本書你絕對不能錯過! 作者從投資的四大支柱:理論、歷史、心理學,以及產業,分別介紹這些領域背後,投資人應了解的真相,並從中協助讀者建構出讓你睡得著、無怨無悔的計畫、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策略! ps. 這本書對於投資新手會有點生硬,建議有一定投資基礎後再行閱讀。 🔗連結點我:買書 6.剛剛好的優雅(書評) 溫柔是一種對他人的善意、對自己的好意、對世界的暖意。…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部落客瓦基的第一本書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部落客瓦基的第一本書

若把閱讀比喻美食,那麼我眼中的瓦基,就是一位專業又熟練的總鋪師。 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食材、一本本的經典書籍作鍋鏟,為饕客炒出一道又一道美味又充滿溫度的幸福料理。而本文的這道料理很特別,由瓦基全程親手製作,叫做《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 這篇文章我精選書中三段重點,與你分享瓦基的成長歷程對我生命的影響與收穫! 1.掌握人生自主權 活在當下的人,可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對未來胸有成竹,在當下活得十分從容; 第二種則是對生活漫不經心,走一步算一步,只顧自己死活的混蛋。 瓦基在書中談到他的女友曾對他被工作掌控的失控心力交瘁,一度瀕臨分手邊緣。這段低潮情緒,正巧與我在 2018-2019 民航機師受訓期間,有著類似感受。 還記得當時的我,因長時間埋首於完訓目標,好不容易熬過完訓,卻面臨長時間和女友(現在的老婆)南北兩地遠距離戀愛的狀態。因為航班關係,當時過著北部、南部、外站狡兔三窟的生活,我找不到歸屬感以及生活重心;每回約會的地點與型態,也經常達不到共識,讓我感到身心俱疲,不明白為何生活樣貌與我的想像有如此大落差。 直到某天,我遇見瓦基部落格上的《子彈思考整理術》分享文,才發現我的問題似乎有救了! 說來奇妙,我實作「子彈筆記」的起點,其實是從瓦基的文章開始,跟隨瓦基範本實作一段時間後,才去買書參考領悟筆記背後的哲學。透過日誌、月誌、未來誌的規劃,持續盤點生命要事,讓我從過往被動根據班表過日子,轉為主動掌握生活方向,對於生活的意識感從此不再一樣。 透過子彈筆記實踐一段時間後,我才發覺過去的自己真是傻得可以。一直以為自己是活在當下第一種類型的人,其實一路以來都是第二種。好在學習的路上碰到了瓦基不藏私分享,讓我能即時清醒過來。而這段學習歷程帶給我的感動,促使我也想分享如此美好的事物讓更多人知道。隨後在網站撰寫了一篇關於子彈筆記的文章,並獲得瓦基轉發! 2.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 要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分享我「所有的幸運」。 善用自己擁有的資源,打造出心中的願景,先成為我期待看到的改變。 瓦基從台積電離職,又成為人氣 Podcaster,這段歷程看似風光,但身為閱讀前哨站的忠實讀者,我明白瓦基的成就並非爆紅,而是建構在他在閱讀歷程中,逐步行動所打造出的成果。 他在書中每一個篇章開頭,會先寫一段小故事,描述自己當時碰到的困境,接著透過閱讀與行動,解決問題並分享行動指南,我認為正是這些小小行動的累積,最終故事才成為他當初想看到的改變。 這讓我想到過去曾在《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與《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兩篇文章中分享自己身在航空業,想透過雙手打造出想看見的改變。因此在那之後,有了第一次網站改版的契機。 透過推廣閱讀,支持偏鄉弱勢兒童的教育;透過分享航空知識,帶領學飛莘莘學子從未知到已知;透過分享生命故事,讓讀者有機會聽見福音的美好。雖然每一步看似微小不起眼,但我相信,抱著持續學習的態度與規律不間斷的行動,改變終將會實現! 3.微型目標的實踐 每一天採取微小行動,就是對你未來的身分投下一票。 有了孩子之後,時間管理變得無比困難!在過去兩年多時間,我透過子彈筆記得以掌握自己的時間。然而當孩子出生後,頻繁地哭泣、餵奶、討抱,原有的生活節奏全亂了套,讓我常常有一天過完後一事無成之感。 好在書中看到瓦基對於微型目標的分享:「北極星目標、尋找角色楷模與盤點差距」,對於已養成子彈筆記習慣的我,是可以更快上手的練習模式。 我想,歲末年終看到這本書的好處,便是能在年度計畫中把如此模型套用到新一年度的規劃。當我不再奢求擁有一大塊的黃金時段;取而代之,是去根據生活型態,執行微小、可控的任務,持續追求微小的勝利,那麼心境上的滿足感必然會不同。更棒的是與此同時,我依舊朝著北極星前進! 後記 隨著 Covid-19 終於漸漸看見曙光,我常想,若有人問我: 「Covid-19 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一定毫不猶豫回答:培養閱讀與寫作習慣。 這個看似無聊的習慣,幕後有個重要推手。他在過去三年多來的每一個微小行動,徹底改變了我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這個人就是瓦基!我希望藉由分享這篇書評,回應他推動閱讀的不遺餘力,以及在我生命留下的軌跡。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他生平第一本著作。如果你也想經歷同樣感動,一定不要錯過這本能改變你生命的好書,以及訂閱《閱讀前哨站》與《下一本讀什麼》! 如果喜歡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真確》你所相信的事實,可能盡是沒人跟你說過的偏誤

《真確》你所相信的事實,可能盡是沒人跟你說過的偏誤

過去 20 年世界赤貧人口趨勢為何呢?全世界有多少人口比例享有電力呢?全球有多少比例 1 歲兒童接種疫苗呢? 偷偷告訴你,這本書中開頭的 13 個關於世界認知「真確」考題,上面 3 題我一題也沒有答對! 你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透過《真確》一書,讓我知道我的無知一點也不孤單。歡迎你閱讀這本書,來挑戰看看你對世界了解的真確程度! 為何我想看這本書 這本書因為 Bill Gates 收錄在 2018 夏日書單中而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 Hans Rosling 生前致力於協助人們用客觀適切的角度理解這個複雜世界,書中提到的 Gapminder 基金會網站 可說是一個非常棒的輔助工具。 Hans 於 2016 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2017 年 2 月便與世長辭。他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寫下這本《真確》,留給世人們無數的啟發。 我想用一張圖表與三個反思,與你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 這本書在說什麼 書中一共用了 10 種偏誤來解釋為何我們常常錯誤的理解這個世界。 這 10 個偏誤分別是:二分化、負面型、直線型、恐懼型、失真型、概括型、宿命型、單一型、怪罪型、急迫型。 為幫助自己在生活中理解應用,我使用心智圖整理出這 10 大偏誤,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分享如下。 我的 3 個感動 這本書對我來說珍貴之處在於,「每一種認知偏誤,都像一記當頭棒喝」! 我發現在過去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充斥著太多這樣偏誤的例子。因此這一段,我想挑選其中 3 個偏誤,來回應作者帶給我的感動。 1.負面型偏誤 – 人們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狄更斯《雙城記》 負面型偏誤的常見現象,就是人們總覺得世界變得更糟了!然而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作者用簡單的數據,來證明這件事的真偽。 這讓我想到過去曾讀到的兩本書《致富心態》和《人類大命運》。 《致富心態》悲觀主義一段提到,相對於好消息,人們傾向更搜集相對悲觀的壞消息。當一群人聚集起來討論一些較悲觀的新聞事件,一來是抱怨的情緒可以找到聆聽的出口,二來是自己似乎能為此做些什麼,或發表一些看似有見解的想法;至於八卦結束後,改變現況的執行力往往是另一回事。 而《人類大命運》一書的角度,作者從人類人類舊三大議題(飢荒、戰爭、飢荒、戰爭、瘟疫),過度轉向新的三大議題(永生、幸福、成為神),就是一種把焦點再度轉向新議題的典型範例。過去的舊問題被解決,不值得被頌揚,因為可見的未來,還有更多問題有待解決。…

《斜槓的50道難題》全面剖析你的斜槓人生小劇場

《斜槓的50道難題》全面剖析你的斜槓人生小劇場

你曾想過斜槓人生嗎?家人、朋友、主管都不看好你斜槓嗎?要準備到什麼程度才應該開始斜槓? 「斜槓」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 0 或 1 的問題,但是親愛的,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困難沈重!只要心態正確,任何時候你都能開始斜槓! 《斜槓的50道難題》是一本群策群力的優質作品,召集了各領域的斜槓大師,回答你心中關於斜槓那些想的到與沒想到的 50 個問題,保證看完讓你大呼過癮! 前言 在這人手一機、資訊爆炸的自媒體時代,不知道你是否興起一絲絲斜槓念頭? 隨著閱讀素養逐漸累積,我漸漸發覺自己對很多事充滿興趣、很多領域想嘗試,但常陷入一個資源有限困境,尤其是最珍貴的資源 – 時間。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發現自己對於眾多人生選項無法如 20 多歲剛畢業的孩子說出:「大人才做選擇,小孩子全都要」那樣的毫無畏懼;當發現自己背負著上有兩老、下有妻小的壓力,我才驚覺自己已從男孩轉為大人了! 然而,想為這個世界貢獻一己之力、創造價值的心,卻從未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這該如何是好?《斜槓的50道難題》一書為我一顆迷惘的心,指引了一條清晰的方向! 這篇文章,我整理 3 個重點精華與你分享! 先單槓再斜槓 在知識就是金錢的時代,最有發展的人才,就是具有斜槓思維的人。 關於單槓與斜槓思維,我想起前陣子與朋友聊天,聊到我出國學飛前曾想過的職涯選項之一 - 到偏鄉地區教育孩童,如今想來實在太過天真! 雖然我在《內在原力》利他共贏的段落提到,利他絕非「等到有一天(One day)…」才能開始行動;但是當時的我,若無法餵飽自己、家人、把自己失序的人生先過好,我怎麼會有心思餘力全職照顧他人的需要呢? 斜槓也是同樣的概念,千萬別為了斜槓而忘了自己的本。除非你本業的身份、收入已經可有可無,離職斜槓也不至於在短期內對自己、家人、公司造成影響,那麼先單槓在斜槓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時間最重要 時間根本無法被任何人管理,我們應該是要管理好自己。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大部分人追求的斜槓人生,都脫離不了一個目的-財富自由。 但這本書的最後,帶領讀者思考究竟何為財富自由。當你看到「財富自由」這四個字,你的焦點是擺在財富,還是自由呢? 書中提到一個概念:「越早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不用擔心財務問題,都可以感到快樂!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財富自由更像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在原力》一書中,愛瑞克曾提到三種工作的概念。幸運如我,現階段就同時從事著三種工作: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 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充分利用自己時間,把生命最珍貴的資源用在自我成長、陪伴家人、貢獻社會。即使今天是我人生最後一天,我也為自己、家人規劃好身後事而不會有遺憾,這樣的斜槓人生狀態夫復何求呢? 5W1H 的斜槓精華重點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查理.蒙格 斜槓這個概念,說穿了其實就是正確心態加上具體實踐,持續學習並快速行動就是斜槓人生的起點。 以下我使用 5W1H 來整理本書關於斜槓的精華重點,希望對正在探索斜槓的你,能起到一點點的幫助! 1.Why 為何要斜槓? 財富自由、生命選擇權、回饋世界 2.Where 從哪開始斜槓? 對內:從熱情、興趣+刻意練習 對外(剛需):學習成長、投資理財、身心健康、人際關係 ✏️小結:從熱情和需求出發,而非從錢出發 3.Who 誰是你的斜槓競爭者?…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天才兒童變身數位發展部長帶給我的 3 個啟示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天才兒童變身數位發展部長帶給我的 3 個啟示

你聽過天才 IT 大臣這個稱號嗎?你明白跨性別這個詞彙在這片土地如何被發揚光大嗎?你知道台灣首任數位發展部長是誰嗎? 從小跳級、自學的他;短時間在矽谷達到最高成就的他;跨性別、傾全力為台灣社會貢獻的她,在 Covid-19 疫情這段期間,無所不在的以許願池形象,深入網民心中。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一書,用最貼近的採訪角度,讓我們得以透視這位網路大神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本書,講的是唐鳳從小到大的成長、求學、創業、回台灣貢獻的故事;而這篇文章,我想借用唐鳳的故事,與你分享 3 個我從她身上看見的智慧。 同理心才是關鍵 我們對別人不信任,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別人看待事情的角度。 看完這本書後,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台灣人能招攬到唐鳳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撰文時已接任數位發展部長),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書中提到唐鳳特殊的成長背景,像是:異於常人的智商、幼時在校園被霸凌、異地求學經驗、跨性別的抉擇、網路社群與跨國工作經驗……,這些經驗造就了她擁有異於常人的同理心。她深知要用科技改變社會、改變國家,除了掌握資訊先行的原則,更重要的事同理心要跟上腳步! 「資訊先行」,就是盡可能保持開放透明。她把自己每日行程公開、會議改呈現上直播、每週三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提供預約訪談,都是為資訊先行做的創新示範。 「同理心」的詮釋,則體現在近期台灣的數位系統改革。在她擔任數位政委期間,線上報稅改革、口罩實名制、g0v開放政府,都讓以往民眾從原先不抱期望,轉變成「政府好像變有效率了」這種感覺。這些計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唐鳳參與其中,帶領團隊協作的成果! 一個待解決的公共議題,往往政府、資方、勞方……會有不同的立場與利益衝突,如何適切地使用科技,用同理心傾聽對方的感受與需要,達到各方共榮共好,這是有唐鳳的數位政府為台灣社會帶來的轉變。 社群的價值在於創造而非消費 一個成熟的網路公民,要能接收資訊也要能創造內容; 同時保持上傳與下載的均衡頻寬很重要。 “Do not complain, but recommend.” 抱怨,並不會解決問題。 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感讓我受到最深的一股暗黑力量就是來自於抱怨。 為反應政府施加於機組員不合理隔離政策的挫折,2021.10月我曾寫信給總統府、衛福部、以及經常為公眾議題發聲的志祺七七,但當時都只得到官腔的回覆或是再研議回應,時間也就這樣過去了。 多年來對於政治冷感的我,從未聽過 零時政府g0v 的數位平台。如果早些知道的話,當時被關到身心疲乏的我,會試著透過這個平台集眾人之力來做出改變吧! 書中介紹到的 g0v 這個組織,我才發現有一群人,一直默默耕耘著,對於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該組織起草於 2012.10月 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全盛於 2014.03月「太陽花運動」,並後續衍伸出類似美國白宮聯署網站的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開放全民提案、連署,參與公眾事務。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資訊取得很容易、抱怨很容易、當酸酸發洩情緒也很容易;然而,要讓社會成為自己想看到的改變、未來子孫期待的改變,試著動手創造環境、提供價值,我想這是唐鳳想透過這本書傳達的一個重要觀念。 在經營社群的技巧上,「擁抱小白、專注進步、充滿善意、透明協作、共好思維」是我在書中看到唐鳳對於社群的期許。期待你我,在後疫情時代也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貢獻的社群,為創造社群價值貢獻一份心力。 教育就是不斷的碰撞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與眾相同是一種幻覺。 即將在不久為人父的我,對於教育這檔事開始有很多的想像。 說到想像,在看了唐鳳的學習成長歷程,我自認很難想像她與父母親再過去曾面臨的成長困境。「超齡的自學能力、跳級的混齡隔閡、僵化的教育制度、父子間的世代衝突……」,每個她過去的與眾不同,都是一家人從未想過會經歷的生命碰撞,不論是言語、思想、情感上,要跟整個體制拉扯相抗衡,這一切是談何容易? 然而,我從這本書上學到的一個寶貴建議 – 「不要害怕碰撞」。 唐鳳用玉山打了一個比方:「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至今仍不斷碰撞擠壓,聽說玉山就是這樣每年長高兩公分。」 就像她的母親,因為有過培育唐鳳這樣特別的孩子,而興起了辦學的念頭,如今她所創辦的種子學苑已成長茁壯、受到各方好評! 我想,害怕碰撞衝突、害怕與眾不同、害怕輸在起跑點,都只會讓自己與孩子原地踏步;唯有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經歷碰撞,才會有擠壓抬升,如此方能登高望遠,看見最美的星空。 後記 每個人在自己的跑道上,都會是資優生。 看完唐鳳的故事,或許會覺得她的經歷就是個資優生的故事,你我一輩子都不會面臨這些問題。 然而我認為,閱讀傳記並不是要拿自己的生命去跟偉人比較,而是從偉人的世界中,看到生命更多面向、更多可能,活出最優秀、與眾不同的自己。 「分享、協作、貢獻」是她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但願透過此書,你我都能接收到這位新上任的部長送給我們網路時代的珍貴禮物。 如果喜歡這本《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每週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關於投資理財規劃,你知道自己偏食了嗎?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關於投資理財規劃,你知道自己偏食了嗎?

你知道投資理財的起手式其實是保險嗎?你明白在財務規劃上,投資理財其實只佔一小部分嗎?你可曾想過離開人世的那一天,財富要如何傳承嗎? 繼《節稅的佈局》一書之後,闕又上的這本《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打開了我對於國際理財規劃的新視野,也讓我對節稅這件事有了不同的想法,決定取消勞退自提6%。 好奇為什麼嗎?邀請你一起來研究討論囉! 財商不只投資理財兩個維度 如果只有駕馭3匹馬的能力,前面卻有5匹馬在跑,那隨時會翻車! 「財商」這個名詞,這些年對我來說定義一直在轉變。 到目前為止,大概可分為三階段的認知。 第一階段,明確分成投資和理財。在這一步的正確觀念是要先理財,再投資。 第二階段,增加了總體經濟學的視角,多了債的部分。於是先理(壞)債,再理財,最後才是投資。部分財商知識會教導將債分類為好債與壞債。這一段的理債,只要是針對壞債。 第三階段,則是近期探索的領域,把保險、稅務、遺產、退休一併納入,再加上投資,便構成書中提到的全方位理財。 隨著人生經驗的增加、視野的拓寬,漸漸明白這些層面缺一不可。相信你我絕大多數或多或少在這五大領域偏食,或是用錯的方法過度努力(最近很紅的一本書名😂),或是弄錯優先次序,而導致風險來臨或晚年時,活得缺乏尊嚴、缺少自由、沒有選擇權。 掌握全方位理財知識,並儘早開始行動佈局,是理財路上以終為始的最佳策略! 請教專家的智慧 尋求決策前,聽第二個意見。 我喜歡作者引用彼得.林區在找尋投資標的的一個小故事。 年輕時候的彼得.林區,在一次下榻 Holiday Inn 時感到非常滿意,當時的他隨口問了櫃檯一句:「誰是你們最強的競爭者?」,這位主管回答道:「La Quinta Motor Inns」。於是乎,他就此得到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創造很好的報酬。 這個故事教會我的「辨識盲點」的重要性。 我們很多時候因為學到了一樣新東西,認識了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認為所知道的就是全世界了。殊不知,再往前踏一步、多問一位專家,其實只需多花一點點心力,就可以把更多的無知(盲點)盡可能補齊。 論「請教第二位專業」這件事,真正厲害、大器又不藏私的專家,他們絕對是不介意的。因為真正的專家,了解自己並非無所不知;若我們秉持著恭敬的態度詢問、比較差異,真正受益的不是只有我們自己,也可以將決策的思考過程回饋分享,進而優化對方的作業流程與決策品質。 6%退休金的第二層思考 如果不知道複利的奇蹟,你的投資理財就不可能有奇蹟! 在閱讀《節稅的佈局》一書後,我抓著節稅這個大槌子,一股腦只想著節稅這顆釘子,當時做了完全提撥 6% 到勞退的行動只為了節稅。然而,闕又上老師的這本書,提醒我用複利的觀念思考,在我用自己設計的 Google 試算表試算之後,用保守的參數代入計算,得到第9年收益會翻轉的結論,從而推翻了過去的自己。 在政府勞退政策未明朗(開放勞退自選)之前,我會寧可選擇自行投資、賠上稅額,也不願依靠政府無效率的資金操盤。 做這個決定背後有幾個相對應的風險,可供參考: 活不夠久、提早失能的風險 政策改變的風險 無法保持投資紀律的風險 若你在這些風險也做了相對應的防範措施,或許可以考慮改變現有勞退自提的方式,透過複利的奇蹟,讓自己退休時感謝自己! 🧮 勞退自提計算機 👉點我👈 後記 這本書通篇看起來像是討論財富這件事,但真正的財富在不同生命階段,你我心中都會有不同的想像! 可能是錢,可能是健康,也可能是你與親友之間的關係與回憶。 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討論錢這個財富,然而真正精彩的是在最後一章闕老師談論他與已逝妻子的故事。我喜歡網路一篇財務規劃師 Mr.S 為這本書所下的標題「一本假理財,真談愛的書」。 若你覺得談錢太庸俗,那麼從愛的角度思考財富,或許你也能得到不同的感動。這本《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真心推薦給你! 如果喜歡這本《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每週最新文章。 Comment: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乳酪從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乳酪從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你聽過小老鼠尋找乳酪的故事嗎?你對於改變感到害怕嗎?你總是習慣以不變應萬變嗎?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是一本閱讀時數不用 30 分鐘,卻清新雋永的寓言故事。 相信我,如果你越早讀到這篇故事,你的生命將越期待改變,並且樂在其中! 故事大綱 有乳酪,就有快樂。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是一個簡單卻寓意深刻的故事。 故事主角分別是兩隻老鼠🐭和兩個小小人👶。老鼠的名字分別是嗅嗅和快快,小小人則分別叫哼哼與哈哈,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座依賴乳酪為生的迷宮裡。 故事就從他們一碰頭聚集在一座稱為「C號乳酪站」開始……。 C號乳酪站和過去他們在迷宮裡的其他乳酪站很不一樣,這裡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乳酪,能滿足每個人每隻鼠的喜好,而且這裡乳酪的量可是堆得跟山一樣高! 在乳酪看似無限供應的情況下,以乳酪站為家的日子只有幸福快樂。 然而,乳酪並不會自己長出來,真實情況是乳酪一天比一天少。於是乎,我們看到了嗅嗅、快快、哼哼、哈哈四個生物對於乳酪逐漸變少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若你曾讀過《禮物》、《峰與谷》這兩本啟迪人心的書籍,那麼史賓賽博士對你來說想必一點都不陌生。這本《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同樣出自這位善於說故事的勵志書暢銷作家。 這篇文章我想用 3 個段落,與你分享我個人尋找乳酪的生命故事。 遍尋不著乳酪的慘淡少年 在迷宮中尋尋覓覓,比留在空空如也的乳酪站安全。 從我幼時有記憶以來,家中的生活過得還算不差,一直到快上國中的那年,家裡經濟出現嚴重亂流,從此過著被債務追著跑的生活。 除此之外,幼時家教甚嚴,家人擔心我不讀書學壞,總要求我放學後立刻回家,不能有在外社交活動的自由,而這個自由,直到 20 歲鬧了一場家庭革命才短暫嚐到。然而好景不長,大學畢業退伍後工作沒多久,父親就因過於勞累從此中風臥病在床。 財富、自由、健康,這些在平凡家庭中看似再正常不過的「乳酪」,在我還未有機會品嚐之前,就一個個離我遠去。我一度不知道怎麼過好自己的人生。2016 年以前的我,曾一度認為生命大概就是這樣子,再也無法翻轉了。 直到那年做了一個「尋找乳酪」的決定,這個小小決定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才有機會讓你看到這篇文章。 乳酪從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阻撓自己轉變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 除非你肯改變,否則情況不會好轉。 你可能會好奇,在我踏上尋找乳酪之路後,生活就安逸平順了嗎? 答案是:「可沒那麼簡單!」 「哥哥,你變了……」這是我在尋找到「飛行工作」這塊乳酪後,來自家人的一個重大挫折。 我慶幸自己在 2016 年戰勝恐懼,並在 2019 年完訓後陸續為家人和自己找到「財富、自由、健康」的乳酪;然而,在沒來得及停下來讚賞自己成就之際,卻先感受到自己沒有餘力去維持一塊稱為「關係」的乳酪。 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期間,我透過閱讀努力學習認識自己、理解世界,卻讓最親近的家人感覺我變了。這句「你變了」的話語,老實說一開始聽起來蠻受傷的,好像我再也不是從前他們所熟悉的那個溫順、凡事聽話的乖小孩了。 在《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的故事中,我理解到「改變才是常態,改變才是放下,改變才是前進」。 我認為「改變是日複一日的話語和行動,不變的是生命的真理」。只可惜這種變與不變,無法用三言兩語分享給我最親密的家人。只能透過持續行動、透過溝通來消弭資訊不對稱造成的誤會,這件事很傷神費時,但我發現卻是現階段我要努力尋找的那塊乳酪。 別忘了尋找新的乳酪 乳酪對你越重要,你越想抓住不放。 如果要說,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最大的啟發是哪一句,那會是「乳酪對你越重要,你越想抓住不放」。 我們往往會太過在意眼前的乳酪,而忘了世界很大的這個客觀事實。 追尋「關係的乳酪」或許是我眼前的首要任務,但是沒人能保證在這個人生迷宮裡面,我必定會尋找到這塊乳酪。 我總是提醒自己「真正最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就像哼哼為哈哈在迷宮牆上留下的標語「跟著乳酪跑,並且樂在其中!」追尋乳酪的過程必定充滿艱辛、受挫並且不斷跌倒,但只要保持正向心態,相信這世界沒有壞事、沒有壞人,那麼就更容易樂在其中,享受跟著乳酪跑的滋味。 如果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天,即便最終沒有找到原先想要的那塊乳酪,在尋找的過程必定會品嘗到其他特別口味的乳酪,而這何嘗不是迷宮裡持續改變、持續行動的另一種幸福呢? 後記 阻撓自己轉變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除非你肯改變,否則情況不會好轉。 改變,本身就是一種阻力,然而一旦克服了定量的摩擦力,事情往往就會越來越順利! 你的生命現在有什麼地方需要變嗎?是什麼讓你猶豫不決,遲遲沒有展開行動呢?如果你不再害怕,事情會怎麼怎麼進行呢? 希望這本《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能夠幫助你克服恐懼,改變生命! 如果喜歡這本《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或是訂閱電子報收到每週最新文章。…

《癌症的真相》面對癌症,除了化療你還有更好的選擇

《癌症的真相》面對癌症,除了化療你還有更好的選擇

你聽到癌症會害怕嗎?你知道該如何預防癌症嗎?你知道除了化療、放射、手術外,你有其他的治療選項嗎? 若你對這個新世紀文明病感到莫名恐懼,若你親友正努力地與癌症抗戰,都推薦你這本《癌症的真相》,或許會翻轉你對於癌症的想法! 關於癌症的3個真相 癌症究竟是什麼,他又是怎麼發生的? 癌症並非疾病,而是身體的求生機制。 癌症是身體用來對抗毒物的一種機制。 我們可以把人體免疫系統想像為倒垃圾。 我們不會讓家裡的垃圾遍布滿地,身體亦然。人體內的循環系統會將內外接收到的毒物,用打包的形式儲存起來(腫瘤),靜待特定功能性細胞予以消滅,也因此癌細胞其實一直都存在著,只是數量多寡而已。當毒物量過多,免疫力過低,造成毒物被清理的速度失衡而被檢測出,人們就稱之為癌症。 如何預防癌症? 維持健康的體內環境是首要任務; 增強免疫系統則是次要。 預防癌症的方法其實你我都知道(但是往往很難做到😂):充足的睡眠、足夠的運動、正確的飲食就是關鍵。 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在飲食部分,作者強調了環境毒素的危險性,這與過去閱讀到的《科學實證養卵聖經》揭示的觀念不謀而合。此外,針對癌症的篩檢方式,書中也建議應避免採用造成傷害的常見篩檢法(乳房攝影、切片、放射線、電腦斷層掃描),取而代之是無傷害性的血液、尿液分析。 如何治療癌症? 罹患癌症並不等於背叛了死刑,永遠都要抱持著希望。 如何治療癌症其實就是本書的重點! 傳統上,人們接收到的癌症治療法,在醫學上有人稱之為三大天王 – 「化療、放射線、手術」,這便是現代醫學的慣用手法。這個觀念和「吃不吃早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在 20 世紀科技快速發展之下,「政府管控、藥廠利益、標準化醫學教育」的結果,就是醫師給病患的答案就是三大天王,而傳統醫學的療效與關注漸漸式微,但真相是,病患可以選擇治療方式。 其實病患只要再多問一句話,就能透過飲食、草藥、排毒法、能量治療、氧化治療、精油療法等自然療法進行治療,想當然爾,接受現代醫學訓練的醫師不會為這種療法負任何責任,因為它並非你我熟知的現代醫學解方,也因此常被稱為「偏方」。然而其功效卻是真實存在著,只是被醫療體制簡化與壓抑了。 我的4個體悟 你怎麼養車就怎麼吃飯 在書中我讀到一個很好的養生比喻 – 「你拿什麼餵養自己的車,你就該用同樣態度餵養你的身體。」若你知道拿劣質的油料給車子會減損她的壽命,為何你會願意拿劣質的食物餵養自己呢? 我想或許是因為人有意識,車子沒得選擇吧。 我們不斷選擇吃一些讓大腦感覺愉悅、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即使知道它會傷害身體,理智上卻敵擋不了誘惑,於是身體就這樣一天天地敗壞。 這個比喻讓我想到過去曾讀到的一本書《彼得林區選股戰略》當時我下的標題「你花多少時間研究買冰箱,就該花多少時間研究買股票」。財富、健康都是人生的重大課題,但人們往往捨本逐末,把時間精力投注在相對不重要的事情上(冰箱、車子),而忘了真正重要的事(財富、健康),想一想其實蠻趣味的! 尊重專業的第二層思考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馬太福音 7:8 我們口頭上常說「尊重專業」,但身為一個病患,如果連基本的醫療知識都沒有,也沒有能力問出對的問題,那麼為您診斷的醫師,也只能給你他責任範圍內的建議,也就是現有醫療體制下的最有效率解方(ps. 最有效率解與最佳解往往並不能劃上等號)。 這本書讓我學到的一個智慧,就是要多問問題。很多時候,答案必須靠自己主動尋求才會找到。 首先,要接受這勢必是個耗時費力的事實,醫師沒有義務主動提供所有的醫療選項,畢竟這世界太大太複雜,真要向病人交代所有可行的療法,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再者,醫師的有醫療責任要扛,在這人人愛 po 網提告的世代,醫師提供給你的治療選項,就是他長期接受的醫療訓練。 若你無法投入更多資源來對抗癌症,三大天王或許就是唯一解;相反的,若你願意擁抱世界、相信這世界必定存在更好的解方。世界很大,你絕對找得到比化療、放射、手術更好的治療方法。 適可而止的養生之道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一則報導,NBA 球星 Lebron James 一年花費近 200 萬美元保養身體,讓體能維持在頂尖狀態。執筆當下年逾 37 歲的他,體態依舊維持是聯盟頂尖,而這樣的成就背後所投注的心力,絕非你我能輕易想像。 書中羅列了預防癌症、治療癌症的各種方式。坦白說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讓所有人能免於癌症或治癒癌症。因此,勢必需要花投注一定時間的心力,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 然而,正如前段所述,飲食和生活方式才是持盈保泰的關鍵。那些媒體報導長命百歲的人瑞,一定沒有常見的壞習慣,像是:熬夜、缺乏運動、愛吃燒烤炸物……。 看完這本書,我對於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了覺醒。若我沒有 Lebron James 的龐大資源去實驗書中推薦的各種養生之道,至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才能打造好的體內環境,讓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自己。…

《剛剛好的優雅》有一種光彩叫林志玲,和煦溫暖了你我的生命

《剛剛好的優雅》有一種光彩叫林志玲,和煦溫暖了你我的生命

「才不會忘記你呢!」十多年前的廣告裡的那位鄰家女孩,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在過去,林志玲對我來說,就是集所有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的女神;在讀完這本書後,這位女神彷彿躍然紙上,散發著過往優雅歲月的美麗光芒。 《剛剛好的優雅》是這位久違螢光幕的女孩,蛻變為媽媽角色的生命告白。 若你對她的認識僅止於「娃娃音、愛的抱抱、林志玲禮貌蹲」,這本書絕對是一個讓你重新認識她的好機會。「剛剛好的優雅」並不只是外表的美麗,而是一個人的智慧與勇氣自然散發出來剛剛好的溫暖與格局。 老實說,這本書每一個小主題都十分打動我。在撰寫閱讀心得的時候,我針對每一主題都做了不短的生命回應,前後整理了近 15,000 字的心情日記 😄。 這篇文章,我想精選其中五個主題,與你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共鳴。 分享我的5個感動 1.願意溝通的姿態 願意溝通的心,是以善待人的第一步,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很喜歡志玲姐姐分享她和姐夫(人們為她丈夫取的綽號😍)吵架時的約定: 握住對方的手感受彼此不願意傷害對方的心, 用寫紙條的方式溝通(修飾情緒、沈澱思考、有脈絡表達)。 這個分享,讓我想到幾天前我和老婆剛牽新車後的一趟新竹行。 因著路線不熟,加上剛拿到新車,彼此對車子導航系統都不甚熟悉。那天由我擔任駕駛,請老婆幫我設定導航系統,但系統卻一直有問題。當時我的想法是:「我不想停下來,因為想避開下班塞車潮,早點到新竹,希望她能協助我解決導航與路線指引」;而太太則覺得:「當她在設定導航系統時,我可能很快就要問她路線要怎麼走,帶給她很大的壓力,為何不把車子停下來解決?」 當時兩個人有各自的想法,但一時半刻其實並無法完整表達(以上是我在情緒緩和後的思考整理),簡短又急促的話語不自覺就帶有了情緒。當時看著她的不開心,我心裡也很難受。 總算把導航問題解決後,我靜待一段時間,讓彼此情緒緩和下來後,我握住她的手,先跟她道歉並讓她知道我的想法,也去同理她的感受與需要。此時此刻,我真實感受到不願傷害彼此的那顆心。 這是很寶貴的一次經驗,把志玲姐姐的這愛的招式實際應用在生活中。我相信在很久之後,我們都會記得此刻的感覺~ 2.謙遜,埋在地底的大山 謙虛的人,把世界看得比自己大; 驕傲的人,眼中卻往往只有自己。 在 2021-2022 進行了《聖經》速覽計畫後,我從中領悟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人類的過去,都是以驕傲而敗壞滅亡的循環歷史。 志玲姐姐在書中也提到,驕傲的人常見的特質:「眼中只有自己、容易不耐煩、聽不進別人意見、盛氣凌人、引人反感……」。 過去的我,從不自覺是個驕傲的人,但卻在這段敘述中被提醒到自己最常落入的陷阱就是「不耐煩」。我總覺得自己正在忙的事情重要無比,其他人事物的優先順序都沒有我現在進行的事情來的高。因此當有人在我專注時打擾我,我一不注意,就會回應對方一個不耐煩的口氣或臉色,這完全就是一種驕傲的心態。 這種驕傲,或許並不是我在什麼事情獲得成就的那種驕傲,而是日常生活中自我中心的驕傲。但我認為,若能在這種小處上被提醒、自覺而改正,未來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就時,我會更謹記謙卑的重要性。 謙卑的人願意垂下頭,因為還有太多可以成長的空間。 3.分享的快樂 分享就是,試著把心慢慢地打開, 勇敢點,讓別人進來,也讓自己走進別人的心。 書中引用一則《巨人的花園》寓言故事,讓我想到了《內在原力》一書的金句「要蓋一座人生的花園,讓百花齊放,勝過一座城堡孤芳自賞」。 2020 創建的網站,原先只是為了要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但當我漸漸發現分享帶來的美好共鳴,我變得更加享受其中的帶給我的快樂。 這些書中學到的知識,其實我可以單純的佔有它,並在得到它後單純地付出行動以優化自己的人生。但正如志玲姊姊的比喻:「花園」代表著我們的心靈。如果我們心中只剩下「佔有」,身邊的人就會遠離我們,封閉的心靈將變得冰冷又荒蕪。只有「分享」,才能讓心變得開放、溫暖而快樂。 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滑動手機的消費世代,我們實在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消費這個世界帶給我們一些不必要的物質與資訊。 透過分享,不論是物質或心靈上的分享,都能夠串起身邊的人、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這是我期許自己能為世界帶來的價值。 另外,我也喜歡志玲姊姊分享她每天睡前和姐夫一起向上帝禱告的小小儀式感。 透過禱告,分享今天的感謝、對生活的感受、對彼此的感激,把心思敞開,更多的愛才會進來。 4.不抱怨的格局 不要把每個今天都活得像昨天,否則,你就真的對不起那些被消失的日子了。 我很喜歡太太與我挑選的一款名為「知足」的布拉瑟瓷器,那是一個提醒我們常常感恩、懂得知足的幸福記號。 相信你我身邊時常看到許多愛抱怨的人,他們的生活總讓人感覺過得格外艱辛。 你會發現他們有一種共同特質:「時常抱怨當下,樂於緬懷過去;而事過境遷後,他們熱衷抱怨過去,難以活在當下」。彷彿永遠希望自己活在另一個時空的旅人一樣。 懂的知足,感知幸福,就不會充滿抱怨,不斷強求那看不見的「滿溢的幸福」。 愛抱怨的人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絕對不會覺得自己是在抱怨,只是嘴皮癢發發牢騷而已。 他們的生活永遠欠缺了些什麼,而無法感到滿足。殊不知七分滿的幸福,其實正是幸福;滿溢的幸福,只存在電影小說情節而已。 若一個人什麼都想要,就只會讓自己無止盡的患得患失,落得身邊的朋友,自己的美麗、可愛與修養,都隨之消失不見,最後變得一無所有、一無所成。 懂的擁有七分滿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5.伸出你的手 當你有能力時,請及時伸出你的手,或許就能擋住往下墜落的心。 這段伸出手的主題,讓我想到的就是在學飛之際,對我伸出手的無數貴人。 過去殘缺破碎的生命階段,因為有了這些貴人們及時地伸出援手,從此改變了我的生命。也因著這些貴人不求回報地在物質與精神層面給予支持,我才得以在追夢路上勇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