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最非凡微小的步驟成就你不凡的創作旅程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最非凡微小的步驟成就你不凡的創作旅程

你對於經營自媒體有所掙扎嗎?你樂於分享所見所聞,為世界創造價值嗎?你認為財富自由是天方夜譚嗎? 這本書是以上問題的一盞明燈。 作者 JLD 連續日更 Podcast 已達 8 年,至今創造每月 6 位數收入,他將這些毫不起眼的方法與你分享! 為何我想讀這本書? 年初上完《化輸入為輸出》的課程,幸運抽到和講師瓦基的一對一諮詢,向他請教關於網站經營的問題,他推薦我 3 本網站經營書單,《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便是其中一本,在看過博客來目錄及瓦基的書評後,我發現這正是我在尋找的一本書。 作者 John Lee Dumas(簡稱 JLD)毫無保留地分享他身為 Podcast 內容創作者的經營歷程,帶領我一步步認識自己現階段內容創作的優勢與弱勢。 我這篇文章我將分享 3 個最打動我的創作心法與現階段的創作心境! 1.訂立遠大理想 不要立志做成功的人,但是要極力做有價值的人。 愛因斯坦 本書介紹的第一步驟,是要訂立遠大理想。 作者 JLD 過去曾擔任律師、保經、房地產專員、背包客、伊拉克戰事。當他回顧 32 歲以前的人生,發現自己似乎不曾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於是他在某天收聽了一集 Podcast 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有什麼是我希望有,但當前世界並不存在的事物?」 當心中有了答案後,他便著手展開日更專訪新創企業家的 Podcast 計畫,打造起一座堅不可摧的節目城堡 – 《Entrepreneus on Fire》。 作者打造 Podcast 的心路歷程,其實和我自己在架設網站、改版的經歷非常相似。一個故事的原點往往必需回頭看,靜下心來將過去的點串連起來,如同 Steve Jobs 所說的「Connect the dots」,才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事! 透過 2016~2017 的學飛歷程與閱讀經驗,我期待能為台灣航空圈打造一個樂於分享、回饋的生態,讓有志於學飛與樂於分享的人們可以打造出一個正向、透明、無私的討論環境,讓學飛的經驗與智慧得以永續傳承,讓學飛的環境成為我希望看到的改變。 2.創造化身 如果你試圖跟每個人都產生共鳴,沒有人會跟你有共鳴。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JLD…

《非暴力溝通》解決問題前,先用心看見對方的感受與需要

《非暴力溝通》解決問題前,先用心看見對方的感受與需要

你知道微軟現任總裁納德拉上任後送給每位主管哪一本書嗎?你聽過有一種溝通方法能化干戈為玉帛,重新與人連結嗎?你期待能與生命中那一位重要的人相知相惜嗎?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是你的解答! 運用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任何衝突都能用這套方法一一破解。 為何我想讀這本書 年初的一趟飛行任務,一位機長與我提到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以及「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溝通方法,令我印象深刻並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我找到了這個概念的原創書籍,由馬歇爾博士撰寫的《非暴力溝通》,希望能親自體會這種溝通方法的妙用並運用在生活中。 我認為原生家庭的溝通往往是人們所要面對最困難、情感因素也最複雜的一種。 正巧最近面臨需要「好好說話」的溝通場景。此時此刻學到一個全新的溝通方法,讓我重新省思過去的對話,在生活中開始練習,並期待往後與親友展開新的對話模式。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 1.觀察 觀察而不評論,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J. Krishnamurti 現代文化,人們被鼓勵對每件事情要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這種思維體現在溝通上,我們也傾向用同樣的模式來與人溝通,對每件事都帶有先入為主的觀點來描述,但這樣的觀點往往會夾雜情緒,而扭曲了原先表達的意圖。 舉例來說,「他這週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點」和「他工作過度」,前者是觀察,後者則是評論。 若能客觀表達所觀察到的事實,用心地「區別觀察和評論」,那麼人與人的溝通會容易許多。關鍵在於描述一個動態性的事實,而非靜態的評論語句。 2.感受 區別感受和想法。 想法和評論很像,都是帶有個人觀點的。 當我們表達自己,要試著將感受與想法拆開。方法是單純地用一個表達感受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碰到一件事情所擁有的感受。 書中的「感受清單」讓我聯想到臉書打卡時可供選擇的感受與表情功能。簡單來說可以把感受依照需要被滿足或是未被滿足區分成兩種類型。 被滿足:開心、美好、激動、感恩、被逗樂了…… 未被滿足:害怕、灰心、生氣、憂鬱、挫折…… 描述感受的句子裡,較少將「你我他」當作受詞使用,一些常用的字「我感覺、似乎、好像」要謹慎使用,否則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混淆在一起,舉例來說: 「我感覺同事看不起我」和「我感到沮喪」,前者是想法,後者是感受。 3.需要 我們如果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別人也不會。 書中說到一個故事,作者的母親有次參加了自己的工作坊,進行到一半她臉色蒼白地離開了教室,一問之下才知道,母親直到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 36 年來,從未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讓丈夫知道。 撰文期間,正值母親節,我媽正好傳了一段影片給我,是吳念真拍攝的《台灣女人》,曾在江蕙演唱會上搭配《女人的故事》一曲播放,感動千萬人。影片描述的是一個典型華人母親的形象,我媽說我成為做父母前,一定沒辦法體會這個影片裡的感受。 我認為我媽說得完全沒錯,我真的不能,永遠也不可能。 東方文化下的母親形象,會讓人聯想到阿信、陳樹菊之類的人物,把別人的需要看的比自己重要千百倍,一生勞碌犧牲只為了奉獻給一個家。相對之下,做丈夫、做孩子的似乎從來沒有用心感受到這位偉大女人的需要。 我的觀察是,傳統的溝通模式,我們不被鼓勵表達自己需要。因此當試著表達需要時,可能會帶有一些罪惡感、羞愧感。我們似乎偏好讓對方來猜測自己的心意,測試對方是否夠了解自己、在乎自己,然而長久下來其實是不健康的。沒有人有義務花時間去猜測一個人的需要,即使親近如家人,也是沒必要的負擔。 書中建議的做法,是先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唯有自己的需要先被滿足了,才有餘力去回應別人的需要。 4.請求 模糊的語言使人感到茫然; 在提出請求時要以清楚、正向、具體的行動語言,表明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步驟,我認為作者想表達以下三個重點: 一、完整描述感受與需要 說話邏輯跳得太快,單純只表明請求,對方可能會當成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二、使用正向的語言表達請求 如果請求用的是負面的語言,像是「我不希望你這樣子對我說話」,對方可能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取而代之是使用清楚、正向的明確指引,告訴對方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三、請求和要求的差異 請求是看見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要求則是在請求被拒絕之後,開始批評、論斷對方、意圖讓對方產生罪惡感。 除了非暴力溝通四步驟,我還學到什麼? 溝通誤踩的三大雷區 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淒慘,不妨養成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較的習慣。 Dan Greenburg《How to Make Yourself Miserable》 除了非暴力溝通四步驟,書中還提到三種「悖離生命的溝通方式」,分別是「比較、卸責、要求」。…

《內在原力》9 個心態設定,用有限生命活出無限精彩

《內在原力》9 個心態設定,用有限生命活出無限精彩

你的生活常充滿無力與挫折感嗎?家人、朋友、同事是你此時此刻人生最大的難題嗎?身旁總是有黑洞人在吸取你的能量嗎? 愛瑞克這本《內在原力》是本特別的書,身為外向者,你可以從頭往後看;身為內向者,可以由後往前翻。 不論你用什麼方式閱讀,作者將透過 9 個心態設定,由內而外的散發原力,帶你活出屬於你自己最美好的人生版本! 為何而讀?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STAR WARS 這是一本我期待閱讀很久的書! 開始寫這篇文章時我回想了一下,前前後後出現了三個契機,驅使我打開這本書。 二月份讀書會、瓦基與線上課程學員文章、愛瑞克演講影片,在連續接收到愛瑞克三次的原力灌頂,我強烈感受到他所散發的生命溫度,是令人嚮往、極具感染力的。 這篇文章,我想以作者書中的 9 個心態設定為主題,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不僅要向他致敬,也想藉此紀錄此時此刻的心情,希望 10 年後的自己,也能活出像他一樣原力爆棚、柔軟又充滿溫度的生命。 前言 人生的局,原力有解。 「相信思考,勇於改變」,如果你是大人學的粉絲,應該很熟悉這個 slogan,對於兩位主持人常說的「局的思考」也不陌生。 人生的局有哪些呢?我認為不外乎財務、健康、人際的局,如果你有自己一套分類法,我相信也脫離不了這幾種。之所以談到局,正是因為這本書的推薦序,請到中一位我很喜歡的臉書讀書社團「閱讀人」創辦人鄭俊德,他所下的標題「人生的局,原力有解」深觸我心 。 不少人可能曾感嘆「為什麼要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李笑來說道:因為他們不行動。 這本書講的也是同樣道理,人生破局的方法,其實都蘊藏在這本書裡,跟著愛瑞克的腳步,為自己重新設定好 9 種心態並開始行動,人生關卡必能一一破局! 1.一人公司 人們一生的路徑,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所構成; 我們的決策品質,決定了人生品質。 如何經營一間企業,就用同樣的方式經營自己。 作者提到我們要「像經營公司的角度一樣經營自己」。我赫然發現作者書中提到的行銷長、技術長、營運長這些工作,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某種程度地在家庭、職場中扮演這些角色! 在經濟體中,一間公司要永續經營,重點就是持續創新成長,這是股價攀升的原動力;同樣的,在社會上一個人要長久立足,也必須要持續成長蛻變,增加自我內在價值,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所為何事?我認為是要面對挑戰、持續進化,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這種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正好與作者提到的「Be-Do-Have 心態設定」概念相通。《原子習慣》一書提到的「身份認同」,同樣也是促成好習慣養成的核心要素。 所以要成就一人公司的方法,就是找到心中的完美典範,持續向他學習並不吝與他人分享價值。很幸運的,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一個絕佳的生命典範。 2.三種工作 要避免讓既有的成就阻礙了自己將來發展,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公開分享。 三種工作分別是:「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 我何其有幸在約莫 30 歲之際,做了一個人生豪賭之後,幸運地讓自己可以從事一個同時滿足 3 個條件的夢想工作。 還記得 2017 年走進飛行員面試的小房間,當考官問道:「為什麼你想當飛行員?」這個演練不下數 10 次的問題,我答道:「經濟、價值、自我實現、榮譽」。這個答案是我偶然在一場壽險顧問的培訓講座得到的靈感,想不到吧!在職涯低潮期間,我曾經認真考慮過壽險業務這份特別的工作,但在與恩師、師母溝通之後,借助他們的視野,我得以看見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民航機師完訓之後,我沒有忘記當時的初衷。透過建立部落格分享閱讀收穫以及學飛經驗,並在今年將部落格轉型為網站。期許自己在持續前進之際,不忘停下來伸手為飛行後進拉一把,提供更多無償的價值!…

《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學飛前你一定要掌握的 3×3 件事
|

《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學飛前你一定要掌握的 3×3 件事

Covid-19 疫情即將告終,嚮往天空的你準備好出國學飛了嗎?你正在尋找飛行學校嗎?面對訓練充滿恐懼嗎?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 我將整理《The Private Pilot Blueprint》書中 3 大重點精華(選學校、飛行訓練、常見錯誤),並搭配自己學飛經驗,幫助即將展翅高飛的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做足最完善的準備! 選學校 3 大指標 對的環境 書中建議觀察重點:飛行教練、飛機狀況、人機比、通勤距離、機場空域 我再補充幾個我考量的重點:天氣、學校風評、住宿地點、飛行及其他衍生費用。 準備一張表格,將以上條件逐一條列確認。透過電話、視訊、寄信、詢問在校的學生,用你想得到的方法盡可能將蒐集到手。如果飛行訓練單位沒有很積極地回覆你,要不是他們不缺學生,就是對他們潛在客戶沒有很用心,飛行環境可想一般。 喔!可能還有一種狀況,那就是實際上他們是間好學校,你也努力過了但他們就是不理不睬,那也證明了你們就是沒緣分囉! 對的夥伴 書中建議觀察重點:飛行教練可支配時間、教學目標、師生比、學生通過率、責任心、風評、教學風格、體驗飛行(書籍推薦網站 → FindACFI) 學飛的路上,除了飛行教練很重要,一起學飛的好同學也很重要。 慎選教練與室友,會讓學飛的過程輕鬆許多! 這個部分,我認為運氣成本佔比較大。通常這一步要到選定學校、甚至親自拜訪後,才比較可能得到進一步的資訊。體驗飛行通常也需要一筆花費,值不值得就看個人感覺了。 對的自己 書中建議重點:Chair Fly、重視 Pre/Post Briefing、在地面上學習 Learn everything you can on the ground. 飛機上並不是一個好的教室 這個概念,當你第一次坐進飛機後才會有深刻感受到,但是在任何學飛的時期強調都不為過。 在飛機上犯錯,從犯錯中學習不是很好嗎?這個論點沒錯,但前提是犯錯必須適可而止。如果錯誤多到像是完全沒準備就提著腦袋進飛機、浪費的可是你自己的錢和時間,飛行教練可是樂得開心呢! 所以説,「飛機上不是個好的教室」又該怎麼解釋呢? 飛機引擎的吵雜聲、不時插入的航管通話、眼睛不時地要掃視外界環境與儀表、飛行教練的叮嚀……。你發現了嗎?身處在一個不熟悉環境,你的五感同一時間受到諸多刺激。要在這種情況下過濾掉一切雜訊、記下教官的重點,並在落地關上引擎後仍記得,並確保不會再犯,稍微想像一下就知道難度有多高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書中所建議的重點,通通都是發生在地面上的情境,也就是要你在進飛機前做足準備。一旦準備做足了,省時間、省錢,壓力自然就會減少囉! 常見 3 種錯誤 忽略清單的重要性 除了 Emergency 程序,請你在飛行的每一步驟都務必使用清單、依賴清單。 清單的重要性在航空業是毋庸置疑的,我曾在《清單革命》書籍分享過清單的許多概念。如果你還沒下載我的學飛清單的話,歡迎點選這個連結免費索取! 過度自信 飛行員常會有的危險心態有5種: Machos 大男子氣概 Anti-authority 反權威 Invulnerability…

《跟誰行銷都成交》掌握 7 大關鍵,用網站打造故事英雄
|

《跟誰行銷都成交》掌握 7 大關鍵,用網站打造故事英雄

你的產品很好卻賣不出去?滿腦子好想法卻找不到方法有效傳達?網站行銷的關鍵密碼是什麼? 以上這些問題,其實都有一個很好的解法,就是學會「說故事」。 這本書《跟誰行銷都成交》,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簡單 7 步驟,說出人人喜愛、經典不敗的好故事! 1.網站定位不清 今年 1 月底,有幸抽到了《化輸入為輸出》的投稿作品抽獎,與講師瓦基 1v1 諮詢。 當聊到我經營的網站,瓦基給了我一些很棒的建議,並推薦我幾本經營網站的必讀書單,《跟誰行銷都成交》就是其中一本。回想當初閱讀瓦基寫的書評就十分令我心動,而自己閱讀後,又有了更深的體會,進而產生強烈的動機翻修網站,徹底解決了我網站主題定位不清的盲點。 2.本書重點精華 如果顧客不懂你的訊息,你就等著失敗吧! 這本書的概念十分簡單,作者用一套說故事的邏輯說明「把故事說好才有辦法打動人心」。 幾乎所有受歡迎的故事,都有相類似的萬用劇本,像是《星際大戰》、《飢餓遊戲》、《神鬼認證》,還有近期我很喜歡的動漫《進擊的巨人》,都能看見相似的敘事手法一再被套用。 若把這套劇本套用在經營網站,讀者才是故事的主角。 而本書的價值,就是教導人們使用 7 步驟(StoryBrand 7, aka. SB7)說好一個故事,帶領讀者邁向成功,成為理想的自己。這也促成了我想為經營近兩年的網站重新定位,來個 180 度大轉變! 3.網站定位轉變 根據書中的 7 個說故事原則,我做了哪些具體的轉變呢? 1.讓顧客(讀者)成為主角 原先首頁的飛機全版圖片拿掉,我不再是故事主角,定義了讀者才是故事主角,這是所有英雄故事的前奏。 改版前 過去的橫幅圖片,是從自己關注的領域出發,分為飛行、閱讀、福音分享三個區塊。 過去網頁展現方式也是從自己出發,自己的第一次大客機飛行照片,以及側欄的單飛日期計算。 改版後 橫幅的影片和標題,明確提示讀者才是主角。 對飛行有興趣的讀者,看見選單的空中任務、地面作業或許會心生嚮往;若有更多疑問,也能透過常見問題尋找答案,也可以進一步發問得到解答。 2.解決讀者可能碰到的問題 因為自己走過,所以更能深刻體會學飛的不容易。 學飛是一條充滿挑戰、艱辛的旅程。不論是培訓或自訓飛行員,都得在短時間內克服諸多問題。在學飛出發前、學飛時期、完訓後,生活各層面也都會面臨大小不同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很可能是職涯路徑不相同的人難以理解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經驗與讀者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當我設想讀者在學飛的上可能常見的外部、內部、價值觀問題,我得到以下的答案。 若讀者問題不在以上所列,我也提供了不同管道,讓讀者提問我沒想到的問題。 3.展現同理心和權威 用學飛經驗,展現同理心;以職業身份,表明權威性。 這一部分,我簡單敘述自己的學飛經驗和職業來向讀者表明他們要走的路我都走過,也因此更能同理他們即將面對的困難。 4.提出明確計畫 人們的「心態」決定選擇,選擇決定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則形塑成每個人ㄧ生所呈現的樣子。 《內在原力》 所以具體來說,我能提供讀者什麼樣的幫助(計畫)呢? 這篇文章,是我前些日子回顧自訓生活的酸甜苦辣,寫給 5 年前的自己。 若讀者在故事的開端,能對未來方向掌握大致輪廓,並建立正確心態,那麼在學飛碰到困難時,就能因著養成良好習慣,持續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5.喚起讀者行動 被吸引而網站的讀者類型,可能有以下三種…

《自由書寫術》讓獸自由,釋放你心中的2隻怪獸

《自由書寫術》讓獸自由,釋放你心中的2隻怪獸

你知道每個人內心其實住著兩頭猛獸嗎?你知道其實有辦法帶他們出來散散步嗎?你想知道我在創作上,為何差點讓自己精神分裂嗎? 這篇文章,我將與你分享 3 個你未曾想過的自由書寫有趣之處! 近期寫作的困境 今年 1 月份,上完閱讀前哨站站長 – 瓦基的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我有種喜悲交集的感受。 喜的是,發覺自己在寫作技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悲的是,實作過程中,發覺好像有些地方卡住了。而卡住的部分,並非三言兩語,透過課程社群討論得以輕易解決的。 於是乎,我轉向這本瓦基在「自由回想輸出法」的推薦書目《自由書寫術》,針對痛點對症下藥。 我學到的3件事 總結來說,這本書解決了我在寫作過程面臨的困境,我想與你分享 3 個對我幫助最大的概念。 讓獸自由 自由書寫可以強迫這位編輯暫時偃旗息鼓,讓我們得以接觸到原始、誠實且獨特的想法。 標題「讓獸自由」是這本書的推薦文標題,我認為十分貼切的貫穿了本書精神。它讓我聯想到自己愛上寫作的過程,正好符合釋放內心巨獸的歷程。 30 多歲的我,很難用三言兩語道盡過去的日子,究竟經歷了些什麼。過去的家庭問題、經濟困境、升學挫折、職場文化、追夢多次跌跤……,有太多的生命故事可以分享。現在的我,在經歷人生一場豪賭之後,生命因此翻轉,覺得自己是何其幸運;但每當想起過去經歷的創傷,內心仍不自覺隱隱作痛。 於是,透過書寫,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得著釋放;心中多少次想怒吼卻從未吭聲的野獸,透過寫作,緩慢地釋出了他曾有的怒氣,猶如幾天前地底板塊的能量釋放。我看見了那隻曾經恐懼、憤怒、憂傷大怪獸,漸漸溫馴;而創意、害羞、忠於自我的小怪獸,悄悄探出頭來,日復一次地成長茁壯。 透過自由書寫,讓心中的兩頭巨獸,漸漸達到完美的共振;於此同時,我也發現經驗傳承引起的共鳴,更是一件成就他人的美好事,這讓我想投注更多時間,放牠們出來兜兜風。 自由書寫就是一個最棒的方式。 它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書中介紹六個步驟,分別是:「放輕鬆、不要停下來、設定時間、以思考方式書寫、跟著腦袋走、轉移焦點」。具體作法如果有興趣,推薦買書閱讀並實作會更加深刻。 別讓自己精神分裂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韓非子.功名》 讓寫作和編輯步驟拆開,是我在書中學到的另外一個技巧。 傳統寫作方式,因為使用紙筆書寫,會讓我有種想要一次到定位的傾向;然而,當使用鍵盤書寫,可以讓輸出更即時跟上大腦思緒。若使用電腦書寫,仍維持一邊寫作一邊編輯的舊習慣,就浪費了電腦的優勢了。讓極富創意的右腦和邏輯編輯的左腦同時工作,無疑是作繭自縛。 其實上完瓦基的線上課程,我隱約發現到自己過去創作方法,似乎在某些時候不太行得通。有時在撰寫書籍分享文時,會產生一股腦訴說所有的想法的衝動,並期望自己帶出書中所有重點,結果就是 – 產出作品通常失去焦點。 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需要的,就是讓寫作和編輯分開的大腦。不要想讓創作一次到位,而是分批次處理! 設定截稿日 只要給我時間,我就會把作品拿來加工,因此有可能在無意間破壞了原有的文章。 寫作就是那麼好玩。 這個論調給了我一個極大的舒坦空間。 創作過程或多或少都想要追求完美,但卻常常忘了「完美並不存在」這個事實,以至於一旦沒有為作品設定一個期限,就會無限制的放任自己持續對作品修修改改,就好像我近期對網站的改版,以及每次沒設定日期的創作文章一樣。 不要擔心做出來的作品不是最好的、最極致的。 對我來說,持續產出的價值相對重要。有時靈感枯竭創作出來的文章,反而得到好的迴響;刻意花心思寫的文章,反而沒有得到預期地回應,所以不論自由書寫或是寫作排程,都要設定期限。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也讓不完美的作品有機會帶出意外的感動。 我的改變 晨間的自由書寫時光 不要試著做線性思考,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過去我使用子彈筆記來做每日的計畫排程與回顧。 在接觸了自由書寫後,每天讓我期待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早晨的自由書寫時光。我會針對前一天發生的事件,或前一晚的閱讀書籍輸出清晰的想法,快速敲擊鍵盤螢幕,任由思緒自由奔放流竄;更多時候,是《深度數位大掃除》實踐後的獨處時光,對於生活中的隨機事件,都可以透過自由書寫的方式,紀錄當下的想法或感動。 非常推薦你,嘗試看看自由書寫的威力,相信我,你將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悅釋放。 後記 你專注什麼,就成為什麼。 回頭來看,《自由書寫術》確實除了解決創作瓶頸,也帶給我心靈上的療癒。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法流竄,卻不知如何有效解決;任務太多,總是無法在時限完成;寫作編輯腦,總是互不相讓、各自想當老大。 這本書,或許會是你解決問題的解藥,誠摯推薦給喜愛閱讀的你! 如果喜歡這本《自由書寫術》,推薦你透過此連結購買。 價錢不變,卻能與我一同改變偏鄉地區的學童教育環境,詳情請見本站公益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 C.L.S….

《深度數位大掃除》孩子需要你的全心全意,你卻忙著刷屏追劇?數位工具必備指南

《深度數位大掃除》孩子需要你的全心全意,你卻忙著刷屏追劇?數位工具必備指南

你身邊是否有一種人,與你吃飯、聊天、看電影,依然拿手機出來滑個不停? 或是在排隊、搭車、等人的空檔,也會沒來由的一直看手機呢? 下班後累了一天,回到家想好好休息,眼球總是不聽使喚地黏在各種螢幕上呢? 親愛的,你不孤單! 這些掙扎我也曾經歷過;好消息是,我從泥沼中爬出來了。這篇文章,我整理《深度數位大掃除》書中 3 個重點,並與你分享我執行「數位斷捨離」的實際作法與心態轉變。 生活困境 一月中的一趟航班,與一位 captain 聊到隔離生活,他分享了一部近期精彩的 Netflix 美劇《命運航班》。於是乎,我的飯店隔離生活,一個不小心就被追劇時間充斥,大幅減低了生產力,間接影響了許多排定的計畫。 這讓我有點氣餒,每天使用子彈筆記,怎會為了追一部劇而輕易地破功?我不禁好奇 – 使用數位裝置的心理因素及解決辦法,決定 2022 第一季優先閱讀這本瓦基推薦的好書,以解決我的數位生活焦慮。 學到什麼? 1.理解注意力黑洞 Phillip Morrisa 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 商店想要你的靈魂。 「注意力經濟」這個詞彙最早是在 1994 年提出。 其實從更早的報紙時代,西元 1830 年第一份廣告版面被賣出去的那一刻,人們的注意力就此被商人掌控了。科技的轉變,讓我們在短短兩百年間,資訊媒介從報紙、廣播、電視,進化成網路時代的電腦、手機、平板。 人類稀缺的注意力,從縫隙尚存的實體世界,跳轉到無所不在的虛擬世界。即使擁有的時間和老祖先一樣多,但是科技公司用創新的手法操弄著「間歇的正向強化」及「社會認可」(社群媒體公司宣稱他們提供的服務),我們只能全面繳械,交出注意力控制權。 2.找回獨處能力 即使你在最安靜的環境,只要讓別人的想法潛入你的腦中,獨處就蕩然無存。 在科技與網路興起的時代,人類第一次面臨「獨處消失」的危機。 我們深怕自己錯過一丁點的資訊,任何孤獨的空檔,就要讓「電視、音樂、手機、平板、播客……」把它填滿。哪怕真正有用的資訊,可能不到 1% 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完全無法擺脫他人思想的影響,失去了個人發展的機會。 一位社會評論家說道,獨處帶來的好處:「新的想法、對自我的理解、親近他人」。 林肯、富蘭克林、梭羅,都是願意花時間,實踐獨處的偉大人物,他們充分運用獨處的時間,對美國的政治、公共行政、文學、哲學等領域,做出極大的貢獻。 至於獨處是否有具體的做法呢?書中列舉了非常多心態面與方法面的素材。我認為對於現代人來說,最簡單有效的或許就是「放下手機」。放下手機,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大自然對話,你會發現沒有數位裝置的生活,真的不是世界末日。 3.重拾休閒活動 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有滑手機的強迫行為,是因為要填補缺乏休閒生活而產生的空虛感。 會不停滑手機,或許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積極尋找一個有趣的休閒活動,以填補空閒的時間。我相信一旦找到了,空閒時刻滑手機就不再是個吸引人的選項。 書中分享了幾個找尋「良善嗜好」的大原則: 主動且勞心費神(投入精力與從休閒獲得的滿足感呈正相關) 在實體世界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需要社交的實體活動 如果真的忍不住,限制自己在特定時段、裝置、環境使用社群媒體,主動安排時間給優質與劣質(耍廢時段)的活動,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做法。 我的後續行動 1.手機軟體刪除 我的意志力很薄弱,要一直撐到閱讀完這本書後,才忍痛把社群媒體從手機上移除。 上一回我這麼做,是學飛考航空公司的準備期間,一邊做外送一邊準備考試,時間實在很有限,當時狠心刪掉社群媒體以提升備試專注力,確實收到不錯成效。那次經驗也是我人生首次意識到為了一個重要目標,人的潛力可以成長到無限大的經驗!(關於民航局筆試準備,有興趣可參考這篇文章) 除了刪除社群媒體,最難以割捨的,其實是上癮已久的「部落衝突」手遊,一個陪伴我無數個 5 分鐘閒暇時光的良伴,在意識到他對我帶來的傷害,我也一併刪除了。…

[TED Talks #10]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orgasm 觀後感 – 關於性高潮,10件你不知道的趣事

[TED Talks #10]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orgasm 觀後感 – 關於性高潮,10件你不知道的趣事

TED #10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orgasm》 講者介紹 – Mary Roach Mary Roach,美國人,1959 年生,鑽研大眾科學,是《紐約時報》6 本暢銷書作家。 Wiki 個人官網 影片重點 17 分鐘短片,Mary Roach 用 10 張只有文字沒有插圖的投影片,幽默風趣地分享 10 件關於性高潮的小趣事。 你無法控制它 你不需要生殖器也能達到性高潮 你可以在腦死後達到性高潮 性高潮會導致口臭 性高潮可以治療打嗝 性高潮是為了生育 性高潮對於豬隻產量增加 6% 雌性動物比我們想像的還更享受性高潮 要在實驗室研究性高潮非常不容易 充滿娛樂性 射精最長距離:8英尺 男人經常手淫有很好的原因 一些心得 用健康的心態學性知識 這支影片因為是大眾科學,為滿足大眾對於較入們的身體科學一些好奇心,講者整理出來 10 個你我可能都不知道的性高潮冷知識。 看完後,內心的 OS 就是: ”Wow~這也太有趣了吧!” 性,就如其它具殺傷力的東西(財富、權勢、武器)很相似,人們想得到,卻又深怕它帶來的副作用,往往堅持自學、不假他人,並在探索的過程走偏而不自知,並讓自己深受其害。 如何認識身體、了解如何使用它、善待它,其實是近期才慢慢發展中的科學。然而「性」,就像大腦一樣,我們對於它依然有很多未知;但好消息是,有很多的已知,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習的。 拜社群媒體之賜,有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願意用正確、健康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性,像是大量引用文獻的許藍方博士、用聖經教導真理的 The Hope 牧師 Peter,都能以吸睛的主題、真實有趣的口吻,和大眾談性教育,我覺得這在保守的台灣社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TED Talks #9]  What makes a good life? 觀後感 – 簡單卻深刻的幸福密碼

[TED Talks #9]  What makes a good life? 觀後感 – 簡單卻深刻的幸福密碼

是什麼東西會讓人感到幸福又健康呢? 財富?名氣?還是認真工作的帶來的地位、成就感? 長達近一世紀的研究,第 4 代接棒的研究員 – Robert Waldinger 親自站上 TED Talks 講台,與你我分享這個幸福密碼! TED #9 影片連結(What makes a good life?) 講者介紹 – Robert Waldinger 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主導有史以來最長的人類幸福研究計畫 –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 官網 Wiki 研究計畫: Lifespan Research 影片大綱 長達近一世紀的人類幸福研究項目,研究計畫交棒到第4代 Robert Waldinger 手上。他在 TED Talks 講台上讓世人了解到,影響人類幸福的關鍵,就是「建立高品質的人際關係」。 重點整理 一、幸福健康的關鍵是什麼? 隨著年紀漸增,你可能想過幸福健康的關鍵究竟是什麼?該投注時間精力在什麼生命目標(Life Goals)上? 根據調查,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變有錢、出名、認真工作,就會得到美好的人生。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有一群研究專家,致力於研究這個議題長達 75 年 (2016),該計畫至今仍持續進行中。透過持續追蹤 724 男士不同階段的生命狀態,他們找到了答案! 二、研究結果 先給一個簡單又粗暴的結論吧! 幸福、健康、快樂的人生 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點子就要秀出來》用對方法,不需要是天才也能被看見

《點子就要秀出來》用對方法,不需要是天才也能被看見

渴望在社群平台分享有趣的事物,卻不知該分享什麼、如何分享? 渴望提升職場能見度,卻感到限制重重、心力交瘁? 渴望與人連結,卻害怕過度揭露自我? 如果以上任一症狀你也曾出現過,別懷疑,這本書絕對有你要的答案! 1.為何我想看這本書? 在前兩篇文章《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我是 GaryVee》,激發我調整網站經營方向的靈感,具體實作方式仍有待摸索,這本書的出現可說是即時雨。 之前曾看過 Ali Abdaal 這支影片《Most Impotant Weekly Habit》,他在影片最後提到了《點子就要秀出來》(Show Your Work) 這本書帶給他的啟發,當時便收進入了待讀清單。(在 Ali 的頻道分享許多學習、時間管理、生活智慧的影片。我曾在這篇文章,特別撰文分享 Ali 影片帶給我的感動!) 《化輸入為輸出》課程的課後社團,正巧有人分享這本《點子就要秀出來》,再加上我近期想改版網站。 三個徵兆同時暗示我,該是時候把書拿來讀一讀了! Show Your Work! 點我看 Ali’s Notion 筆記 2.我學到什麼 作者將本書劃分為 10 個大主題,我簡單統計,觀念與方法論佔比約是 6:4 ,大主題之下展開更多關於「分享的智慧」。 我相信剛涉足分享領域的讀者,書中每個點子都會非常受益。 這段我想精選書中 3 個重點與自己的延伸思考。 你不必是天才 初學者的心,面向無限可能;老手的心則飽受羈絆。 Shunryu Suzuki 這世界天才很少,我們大多數人要持續努力,才有辦法接近天才。 新進同仁,往往會去模仿現有員工,以塑造自己的做事方式。在夾雜過去學到的經驗與方法,創造出一些不符合公司既有傳統或稱為或規範的東西,稱之為犯錯。 在同一職場待久了,漸漸成為老手、資深員工,容易被所處環境同化。所謂環境,包含了同事、管理階層、企業傳承,大至國家歷史,都會塑造一個人的工作習慣與態度。 於是乎,資深同仁極力避免犯錯,也同時害怕創新,這就容易產生一個現象 – 對公司不滿、對政府不滿、對制度不滿,乃至對整個大環境、人生也不滿,進步就此停滯。 這讓我想到「莫忘初衷」這句話! 新手、老手的標籤,其實只是用外在的年資上來定義一個人;但內在的心,是自己定義的。保持初心(初學者的心)、莫忘初衷,才得以在工作、生活中持續學習、創造各種可能。 說好聽的故事 你要人心,不是眼球而已。 身為創作者,與其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