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到 1》判斷優秀企業的 7 個秘訣

《從 0 到 1》判斷優秀企業的 7 個秘訣

為何而讀 《從 0 到 1 – Zero to One》初版於 2014 年。這本書躺在待讀清單很久,從很多的閱聽媒體提到過書中有非常顛覆性的想法。一次在台大茉莉書店看到特價,就收下了。 書背列名的推薦人士有: Taleb:《黑天鵝效應》作者 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 Elon Musk:Space X, Tesla, Boring Company, Neuralink… 等公司執行長、董事長 Jeff Immelt:GE 執行長 Peter Thiel 本人則是多間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投資人,舉凡 Paypal, FB, Yelp, Palantir, Airbnb, LinkedIn, SpaceX…,想必內容精彩可期!  點我觀看 Peter Thiel Portfolio 本書重點 作者於自序提到,本書其實並非完全由 Peter Thiel 自己所寫,乃是學生聆聽他於史丹佛開設的「資訊科學:新創事業」課堂筆記,彼此合作整理成書。 書中第 13 篇揭示了全書的重點 7 問,分別是: 工程問題:突破的科技,或微幅改善的方法? 時機問題:開啟事業時機正確性? 獨佔問題:小市場取得高市占? 人員問題:合適團隊? 銷售問題:銷售計畫? 持久問題:市場定位可以堅持 10 年以上?…

[TED Talks #1]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觀後感 – 我們需要3D的未來教育

[TED Talks #1]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觀後感 – 我們需要3D的未來教育

TED #1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附中文翻譯字幕) 講者介紹 Sir Ken Robinson 博士 (1950-2020),是當代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他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在創意和文化教育領域提供貢獻,從而釋放並激發了人們和組織的創造力。肯爵士(Sir Ken)是 TED 歷史上最受關注的演講者,他在 2006 年發表的演講「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中譯:學校殺死了創造力嗎?)」 在 160 個國家/地區被在線觀看的次數超過 6000 萬次,估計有3.8億人次。 我到博客來的中文書籍去搜尋 Robinson 博士 有在台灣出版市場被翻譯的中文書,發現其中一本《讓天賦自由》也是幾年前的暢銷書籍,直到現在才知道該書作者,就是這位在 TED Talks 上點閱次數最高的演講者、思想家。可惜他已在 2020 離世。幸運的是我們得以透過他留下來的作品,將他的思想和智慧活出來,教育給下一代。 影片大綱 這影片是在探討關於教育以及智慧。短短 18 分鐘,實在沒辦法像閱讀完一本好書一樣,給出一些乾貨的實用方法或是操作流程。只能點出講者關鍵核心的重點,我試著把自己看完消化後的重點整理出來。 作者提出舊的現存教育體系的傾向,並點出未來教育應該走的方向,用簡單的 3D 歸納出,分別是: 多樣性 Diverse 活力性 Dynamic 獨特性 Dinstinct 重點整理 1️⃣.教育的目的:累積智慧、掌握未來 教育是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無法逃避的進化過程。 即使非人類的動物,存活於這地球上,也是透過學習來增加自己在環境中生存的機會,以延續生命。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但是透過教育,在系統化地學習過程中,我們累積更多高品質的經驗,來掌握未來。 2️⃣.現存的教育系統 目的 社會工業化 智力、學術導向 傾向 害怕犯錯…

Navigation and Radios 所有你想認識的飛行導航裝備和通訊裝備
|

Navigation and Radios 所有你想認識的飛行導航裝備和通訊裝備

本章重點 一趟飛行最簡單的路線,就是由出發地機場到目的地機場兩個點組成。 旅途距離或長或短,導航/通訊配備或高檔,或簡陋,都折損不了一趟飛行的任務目標 – 安全抵達目的地。 一趟正常的商用航班,可不像牽一隻小狗到公園散步,可以在抵達目的前隨意逗留。為確保航程順暢、安全、準時,好的導航裝備和通訊裝備 (Navigation and Radios),絕對是飛行員重要的左右手 。 這一篇,就讓我們來認識常見的飛機裝備有哪些,以及這些裝備的作用原理。 重要概念 導航等級 掌握正確方向,是每段航程的必然。 飛行的世界,雖然比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多了一個垂直的維度要考慮,但在地理空間上的經緯度概念是不變的。 人類自古觀察星象、研究海相以完成旅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到了現在人手一機使用 GPS 定位,即使不知道路怎麼走,直到引擎發動後,都可以依靠 GPS 穩妥地到達想去的地點。 飛行的導航歷史也有相似的進化史,以下介紹三個不同階段的導航方式: 初階:Pilotage & Dead Reckoning 100 多年前萊特兄弟發明了飛行器後,人類開始用飛行器,做更長途的旅行。最初使用肉眼、人腦運算方式來辨別方向,透過下面兩種方法: 1️⃣.Pilotage 地標導航法 在我學飛初期,使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手上拿著飛行地圖,飛到安全的高度後,一邊飛行,一邊用地圖來對照外界的顯著地標(平原、河川、建築物、山脈…)這份地圖會讓飛行員可以找得出來自己在地圖中的位置,當然,如果在一個地形地貌相對沒特色的地方(我當初學飛的地點),就非常考驗認路的能力! 2️⃣.Dead Reckoning 航位推測法 利用飛機位置、速度、方向來推測目的地距離、時間的一種導航方法,因為變數多,所以要精準的使用此方法來導航比較少。 簡單來說,就是推斷「距離=速度 x 時間」的一個方法。 中階:Class I Navigation 地面助導航設備 – 協助飛機定位導航,常見為以下三種: VOR(Very high frequency Omnidirectional Range):用超高頻 VHF 定向方位的地面助導航設施 VOR/DME(VOR +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VOR…

《富爸爸有錢有理》檢視自己在哪個財富象限?

《富爸爸有錢有理》檢視自己在哪個財富象限?

為何而讀? 閱讀經典 提升財商市場先生書單 這本《富爸爸有錢有理》一直以來想要入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本二手書,就排進了本月的閱讀書單中。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於書中觀念距今 20 年後依舊適用。現金流四象限,絕對是基礎財商的必備知識,這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本書大綱 本書延續《富爸爸,窮爸爸》現金流四象限觀念,教導人們如何掌握象限右上角 「I」 的觀念及方法。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 現金流四象限 如何發揮優勢 邁向成功 「B」、「I」 象限七步驟 重要概念 四象限語言 現金流四象限,又可稱為財富四象限。 這是作者對於金融世界的理解,所定義出來的概念。 處在哪個象限沒有對錯之分,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關係。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象限,甚至同時處於不同的象限。就像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兒子、丈夫、爸爸的角色一樣意思。 重要的是,作者透過象限的定義,讓我們了解身處不同象限的人們所說的語言,也就是一個人說的話背後隱藏的價值觀。當一個人在乎的是什麼,他就會去做什麼 → 信念決定行動。 看完全書,我整理出下面 這張圖,也請讀者注意,並非哪一側的信念就比較好或比較不好,純粹要根據個人自由意志,選擇要相信的價值。 發揮優勢 成為、去做、擁有 Be, Do, Have 這段比較偏向作者重申在 「B」、「I」 應具備的心態和方法。 這三個歷程當中,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成為」,對我而言,這概念同就是自我認同。 成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熱情,確立目標後,一步一步建立系統。 去做:保持耐心、持續學習、理性思考、勇於實踐,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擁有:最終,必定會有所收穫! 如下圖中的左下角區塊 B&I象限七步驟 同樣是方法論穿插心態的一個段落。 這些方法我發覺在自我學習過程中,已經慢慢地深植在自己血液中,並付諸行動了。 為了簡化與閱讀方便,我只截取了書中,我認為相對重要的關鍵步驟,並列舉如下,可同時參考上圖 個人財報 設定 1y/5y 財務目標 償債+先支付自己 持續學習 尋找導師 小規模行動 保持信念 我的領悟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暢銷書的作者,我相信很少像羅勃特‧T‧清崎那麼有爭議性的。…

《未來媽媽》10大感動和28大金句

《未來媽媽》10大感動和28大金句

寫作緣由 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的生活除了飛行、外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隔離。 除了閱讀,也有了新的嗜好,就是追 Netflix 上的夯檔大劇。看完《后翼棄兵》、《艾蜜莉在巴黎》後,接著隨機選了由郭書瑤、劉品言、馬志翔及一些新生代演員主演的《未來媽媽》,聚焦於新手爸媽不孕議題,非常令人感動的一部作品。 希望能夠藉著這篇文章,把觀賞後的感動留下,也向所有為了生兒養女的偉大父母、醫護人員致上最高的敬意! 《未來媽媽》這部電視劇總共 15 集,一集長度約 60 分鐘,劇情緊湊、絲毫不拖泥帶水。如果吃飯時間,關掉垃圾新聞拿來看一集,大約一兩週的時間就能解決了,保證會有滿滿的收穫! 劇情的部分我就不再多做介紹,這篇影評(劇評)單純分享我學到的功課。 《未來媽媽》教會我的 10 件事 1.母愛的偉大 勇敢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妳明明很害怕,還是願意面對。 在劇中,我看見懷孕一事聚焦於主角家妃和立芳身上時,這兩位母親承受的壓力有多麼巨大。 家妃:新婚後順利懷孕,接著意外小產後,之後多次用人工和試管的方式懷孕,持續失敗的過程,除了肚皮上挨針、手術疼痛、內分泌失調的情緒起伏,那心理上的挫敗感,絕非常人能想像。 立芳:傳統女性性格,所有的苦自己吞,婆婆的酸言酸語、小姑的白目、丈夫的意識感薄弱,她的情緒煎熬、情緒壓抑程度簡直快要炸鍋。 這是生物學上的不平等,男人只需要給精子,女人卻要承受心理、生理上的痛楚,即使再多的陪伴、關愛,都改變不了男人無法承擔那份痛苦的事實。 我想說聲:「辛苦了,全天下的媽媽們!」 推薦聆聽《姐妹悄悄話》️EP59. Melody 心路歷程分享:誰說女人的未來只能是媽媽 2.不孕問題需被正視 不孕不是一種懲罰,你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你,你今天有小孩、沒小孩,你都值得很幸福。 現代科技的進步對於懷孕,可能看似變得更容易,卻也可能變得更難了。 先說容易的部分:科技日新月異,如《人類大命運》書中提到的,人們不斷試著扮演上帝,想要消除疾病,最後卻追求長生不老;想要解決不孕,卻試著控制生命。機率或許提高了,但為了受孕的過程,附帶而來的衍伸問題,人類是否準備好面對和解決? 再說困難的部分:現代人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環境危害,相信會有不少科學證據支持懷孕的困難。以我查到的內政部主計處查到的資料顯示,民國 70 年到 101 年的出生率,從 22.97% 掉到只剩不到 1%。很明顯地,這並非一個獎勵生育的環境應看到的現象,原因可能百百種,我們只要關注這個相關性,就會明白,在這大環境要逆勢而為,並非易事。 數據體現出了整體大環境對於「繁衍」的不友善,即使爸媽有意願懷孕,整個社會的氛圍就是不對。無怪乎這個議題要被拿出來翻拍,進而引發討論。 社群媒體上,這種不孕的痛苦,一般人是不會輕易表達出來的。我們看到的,都是那些幸運的爸媽曬娃照,對於不孕的夫妻來說,他們的身心靈狀態,絕對需要被社會重視。 3.婚後別跟長輩同住 包容要有尺度,忍讓要有限度;你想要委屈求全,但委屈求不了全。 立芳的婆婆個性,就是典型的歹逗陣。 如果今天立芳個性強勢一些,免不了就是在家裡跟婆婆吵架,接著難為的就會是丈夫;反之,她的個性因為過於溫柔婉約,被吃得死死的,所有的苦只能往心裡吞(搭配一瓶小小養樂多),吞久了也會消化不良。 把焦點擺在提升自己、建立自己的家庭,絕對比額外花心力討好公婆容易得多。 夫妻相處本來就不容易,若多上一兩個口無遮攔的嘴,成天在那瞎攪和,只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艱辛。 很開心最後看到立芳的覺醒逆襲、乖順的正浩也做出了不容易的行動,向家人宣示主權! 4.找到幸福快樂的平衡 願我們都能找到愛,找到平衡,然後重生。 劇裡的每對夫妻,都為懷孕這件事操碎了心。 我發現,劇中主角杜柏謙的職業,讓我用了一個不同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就是「遊戲人間」這四個字。 我所謂的遊戲,並非享樂主義的概念。而是把婚姻當作玩遊戲的方式和心態來看待。 玩遊戲,重點往往是在那個享受的過程,尤其是現代的遊戲,就像經營人生,越來越走向開放式劇情,玩家不可能把每個任務破關、每個魔王都打倒。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換一條走,讓遊戲繼續下去就好。 婚姻何嘗不能用同樣的方式看待,當懷孕變成了一種長期的壓力,拖垮了工作、伴侶、親友、身心靈,自己可能無意識地,把一些值得探索的關卡大門,一道道關上了。 設下停損點,停止無止盡的沮喪,或許可以更多體會當下的幸福美好。 5.做個體貼的另一半 也許我沒辦法每天逗你笑,但我決不會放妳一個人哭。 劇中三組(半)的情侶,各有不同的相處模式,相信每位觀眾在這幾組情侶的互動中,找到屬於自己嚮往關係的投射。…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為何而讀 本書初版於 2007 年,當年對岸有個非常火的節目叫「百家論壇」,出了一位知名說論語的講者 – 于丹,而後將她節目的論述集結成書,而有了這本《于丹論語心得》。 遙想高中時期,啟蒙導師非常熱衷於跟我們分享論語中的人生智慧,因此買了這本書,幾年間反覆看了數次,決定在這一次的閱讀,要創作出一些內容,以供往後的自己,在思想與成長軌跡上有所本。 《于丹論語心得》重點 七道,是作者自己的分類。 七,我認為對大腦而言是一個適切、好記的數字。 如此分類方式的好處,帶領讀者們用系統化的視野,查考這部不朽的經典。它們分別是: 天地人之道 心靈之道 處事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基於各分類主標題,我在其後加上自己的註解,並引用經文,抒發感想,紀錄自己多年後再次閱讀《論語》的體會。 天地人之道 – 用生命影響生命 子曰:「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地、人是古代中國聖賢共有的世界觀,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是西方教育的世界觀。 天:理解世界 地:專注自己 人:關懷他人 三位一體,不謀而合。 天才、地才、人才亦是生活對話常使用到的詞彙,古聖先賢的智慧,為我們指出清楚的方向,接近這種境界。 儒家的「天」,是靜默、樸素、莊嚴的天;和西方的「神」三不五時會給予人類啟示是有一點差異的。 我看見的孔子,當面對學生們問的人生問題,他以反問自己來尋找答案。在大自然和人群中,找尋一種和諧的力量,而這份和諧,就是來自於信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去兵、去食,最重要的就剩下「信」了,這是孔子對於「政」的答案。 當政者,要讓國家強大、國民幸福,屏除經濟、國防以外,最重要的是人民要有「信」。 對外,體現於人民對當政者的信任;對內,是以生命有信仰。 這絕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每個人終其一生持續學習,用生命回答問題,根據信念行動,再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心靈之道 – 氣定神閒的自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仁、勇」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之道。 孔子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叫做子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率性又勇敢。在我看來,子路的個性,和聖經中的彼得很像。 有一次他問孔子「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這代表了,光有勇不夠,還需要「義」。這個義,在儒家來說,就是制約。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心中若隨時有一把尺,就不容易做錯事。而這把尺就是制約自己行為的規範,具體的實踐行動就是反省。若要追朔這份規範源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遠古的摩西石板、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現代的憲法、法律、命令……盡是規範。 聖經、儒家人物撰寫了永垂不朽的經書、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省美德、卡內基的與人相處之道,都提供了人們一個清晰、可遵循的方向,這些智慧大師們,和孔子如出一徹地提出了一個方法 – 自省。 在學習的過程,動態地建立自己的自省清單,每天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聖經的故事》#3-拓荒先驅
|

《聖經的故事》#3-拓荒先驅

聖經故事 亞伯拉罕西遷 「耶和華對 亞伯蘭 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創世記‬ ‭12:1-3 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在75歲的時候,聽見神的呼召,帶著妻子撒萊和侄子羅得從原居住地哈蘭往迦南地去。大概是沿著死海(下圖的鹽海),一路往西南的方向。然而當時該地鬧飢荒,所以他們繼續往前走到埃及,在那裡暫居。 在埃及地發生了一些小故事,最後亞伯蘭又帶著家眷回到了迦南地,路線大概是埃及→伯特利→希伯崙,然後和姪子羅得拆夥,因為土地太小,家眷、牛羊太多,容不下兩個大家族。羅得家族往東行,去到瑣珥附近的地(鹽海以南),包含後面會提到的兩座城所多瑪和蛾摩拉。 兩家族分居期間,沿海一帶因為土地肥沃的關係,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羅得所住的所多瑪城所有的財務和人都當成戰利品被搜刮到了北邊。亞伯蘭聽了這事,豈能見死不救,帶了他的 318 名精兵,一路往北追,將羅得全家和財務都追討回來,帶回來見所多瑪王,並認識了麥基洗德(當時耶路撒冷的王),獻上所得十分之一,並得到他的祝福。 亞伯蘭後來和他的使女夏甲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以實瑪利,那年他86歲。 神和亞伯蘭立約,並改他的名為亞伯拉罕,意思是他將成為多國的父親、生養眾多、遍滿各地。他妻子撒萊也要改名為撒拉,並生下一個孩子,取名為以撒。他們兩人當時皆已90多歲。 惡城和鹽柱 羅得 到了 瑣珥 ,日頭已經出來了。 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裏降與 所多瑪 和 蛾摩拉 創世記‬ ‭19:23-24 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裡的人,因為罪惡深重,且這件事早已經傳到神的耳中,等著要被處理了。 為了不錯殺義人,神還是派了兩個天使去查探情況,在這之前,亞伯拉罕(此時已改名)為著侄子的情份,多次向神求情,問神說,如果城裡面有50個義人,你可以不要消滅他們嗎?神答應他。亞伯拉罕就這樣一路從 50 依次遞減 10 人問到 10個義人,總共問了6次(其中含一次問 45 人 ),神都答應他。然而故事的結局,城依舊是被滅了,因為實在是一個義人都沒有……。 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城碰到羅得,羅得招待他們,然而他的鄰舍卻想欺負他們。因為耶和華眷顧羅得,天使給羅得一家人逃跑的機會,就用硫磺和火焰把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毀了。他的妻子因為不遵守諾言,在逃跑的時候回頭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他們其他人一路逃到了瑣珥。 羅得的兩個女兒擔心父親無後(因為媽媽變成了鹽柱,他又還沒生兒子),就趁父親酒醉之計和他行房,各生了一個兒子,一為摩押,一為便亞米。 夏甲被逐 神對 亞伯拉罕 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 撒拉 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 以撒 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 的後裔 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  創世記‬ ‭21:12-13‬ 故事再回到亞伯拉罕這條線。 亞伯拉罕因為寄居於別人的地盤,都不敢直接稱表明撒拉是他的妻子,她只好以妹子自居。然而就造成了誤會,這故事不只發生一次!然而最終都是和平收場,撒萊也在亞伯拉罕100歲時為了他了兒子以撒。 而童女夏甲以及他生的兒子以實瑪利,在以撒出生之後,撒拉在亞伯拉罕耳邊咕咕叫的效果下,自然失寵了。撒拉想要亞伯拉罕把他們趕出去,亞伯拉罕自然是捨不得,神主動出手相救了,祂承諾會保護他們,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於是亞伯拉罕也就放心讓他們走了。…

All about Ditching-水上迫降的兩大困難與事發前後考量
|

All about Ditching-水上迫降的兩大困難與事發前後考量

寫作緣由 在研讀完聯航 US1549 (薩利機長)的案例後,心中帶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關於水上迫降的考量,因而促成這篇文章的誕生。 期望透過這篇研究文章,為自己的飛行生涯保一份知識保險,降低未知、減少恐懼。 本章重點 Ditching(水上迫降)需注意的環節太多。 本文主要是以飛行員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情的複雜性,盡可能抽絲剝繭將可考量的細節予以分類、量化,要是哪天萬不得已真要實際運用時,可當作操作的方向。 重要概念 定義 Ditching: The controlled emergency landing (a forced or precautionary) of an aircraft on water. 主要是說明飛機在部分可操控的狀態下迫降於水面,並非飛行器完全失控的情況。 兩大困難處 由於海面上的迫降在真實世界中極少發生。 根據資料搜集,可能導致 ditching 的情形,主要仍是雙引擎失效,可能情況有以下: 燃油問題:完全耗盡、油路堵塞、油料污染… 火山灰侵蝕 鳥擊 以上三種情形,在現實世界中發生機率極低,自2009年起,僅一起事故 US1549,最後被翻拍成薩利機長電影。其他因素隨著航空界近幾十年的發展,已系統面地持續改善,盡可能杜絕類似狀況發生。 操作層面 有鑒於機率極低且情境複製難度高,在平時半年度模擬機考核中,ditching 並不會成為一個測驗的項目(全球皆然),僅會在地面課程中作為案例討論,因此若不幸和 US1549 一樣碰上,可以想見難度之高: 滑行的姿態、速度、飛機外型考量 水面降落的視野和跑道完全不同 水上環境的多變性、動態性 心理層面 不願面對。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因為事故少發生,一旦發生了,大多數的心理狀態很難調整,會覺得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內心戲在上演的同時,可能就錯失了黃金處理時機 想救飛機 絕大多數的訓練都是把飛機安全落於跑道上。一旦陷入了無法於理想情況落地時,仍執意要做,就會發生預期外的後果。 擔心受傷 恐懼→徬徨→做錯決策。 相信自己受過的訓練,利用現有資源,安排優先次序做正確的事,是讓事態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關鍵。 Ditching 前考量 外部 ATC: “MAYDAY”…

|

《聖經的故事》#2-創世紀

聖經故事 上帝創世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創世記‬ ‭1:1-5‬ 神花了七天創造天地萬物。 DAY 1:創造天地、晝夜 DAY 2:分割天空 DAY 3:聚集水、使旱地露出、創造清早、菜蔬、樹木 DAY 4:創造天上發光體 DAY 5:創造飛鳥、魚各樣有生命動物 DAY 6:創造牲畜、昆蟲、野獸,並按自己樣式造人,要人管理一切活物 DAY 7 :休息不做事,賜福為聖日,又稱安息日。 伊甸園 – 亞當和夏娃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創世記‬ ‭3:4-5 神創造 神用祂自己形象,用地上塵土創造了人,使他有靈,命名為亞當。 並創了伊甸園安置他,園中有四道河流、生命樹和善惡樹,並吩咐他看管、隨意吃,唯有善惡樹果子不能吃。接著又從亞當肋骨造了一個女人(配偶)幫助他。 人違背 一隻狡猾的蛇,來到園中引誘那女人吃善惡樹。女人知道神曾吩咐亞當不可吃,但是蛇告訴她吃了就能跟神依樣分辨善惡,女人抵擋不住誘惑就吃了,接著眼睛明亮了,自覺赤身露體而羞愧,躲避神的面,而被神發現……。 神宣判 神宣判他們犯錯的處罰,並將他們趕出伊甸園,並做衣服給他們穿。此時亞當給他妻子取名為夏娃。 該隱殺亞伯 耶和華對 該隱 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創世記‬ ‭4:6-7‬ 亞當和夏娃共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亞伯、該隱、賽特(130歲時生)。該隱再一次和哥哥的競爭中,因為嫉妒亞伯在耶和華(舊約的神)的表現比較好,就把他給殺了,從此被耶和華咒詛,離開了父母親到別處去。 亞當後來活到了 930 歲。 當時他的後代,也都可以活九百多歲,他的第三個兒子 – 賽特是在亞伯死後才出生的,取名賽特就是為了要紀念亞伯。 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

《大數據》巨量資料時代的四大體悟

為何而讀 閱讀經典、掌握趨勢 和前一篇《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樣,清理書櫃塵封書籍,這本八年前(2013)的出版書,被我排定在二月分閱讀清單中。 在了解經濟學以數據思考的邏輯後,緊接著《大數據》一書的洗禮,讓我更深入了解身處於資訊時代中,面對資訊,我們該如何自處。 書籍導覽 全書共分為十個章節。 我將之拆分為三大主軸:大數據特性、面臨問題、解決方法。 各章節的重要概念,盡可能地融合在上述三大主題當中。 量變帶來質變 不知讀者們是否想過,人類一天會產生多少數量的資訊? PB, EB, ZB, YB? 我喜歡作者在第一章節從歷史的角度來帶出資料的進程。 從遠古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1439年古騰堡印刷術,再到網路時代。人類從沒有語言、文字直到現在人人隨手使用社交媒體,來當作心情抒發的管道。我相信已經沒有網站在估算每單位時間全人類產生多少的資訊了,因為這個量大到無法估計,也沒有得到答案的意義。 20年前,可能還會有人好奇去推算這個答案,但是現在絕對不會有,這就又是量變帶來質變的一個體現。 因為數據的爆量,將會帶來許多我們未曾想見看待事物本質上的變化、資料的特性、社會問題,八年過去了,這些事情已然發生,也持續發生,值得我們用心關注。 重要概念 大數據特性 樣本 = 母體 我們終將擁有處理全部資料的能力 在過去,搜集資料的成本(人力、時間),讓統計學應運而生。統計學家透過各種方法,盡可能取得有效樣本、去除資料雜訊,以得到近似於母體的資料組成,進而推導問題結論。 在未來,資訊取得成本大幅降低,迎接而來是「樣本 = 母體」的時代。 人口普查、電話民調、DNA 定序、Covid-19 疫情趨勢、《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的相撲比賽作假,都是大數據時代「樣本 = 母體」資料特性,根本地改變了遊戲規則。 雜亂性 擁抱不精確 19 世紀的科學時代,追求的是精確、量測、紀錄。各種計量單位、現代科學應運而生。直到 20 世紀量子力學的出現,打破了全面、完整測量的想像,科學家們學會了擁抱不確定。 橋墩的應力讀數、Google 翻譯、社群媒體的按讚/觀看次數、關連式資料庫轉向 NoSQL、退一步看印象派畫作,皆是擁抱不確定性資料的例子。 資訊少的時候,資訊的品質、精確性相對來說重要性較高;然而到了「樣本 = 母體」的大數據時代,掌握數據輪廓、趨勢,將遠比追求精確度來得重要。 精確在某些時刻的確有其必要,但是大數據時代,抬頭仰望,有些時候更容易看見全貌。 相關性 放下對於因果關係的堅持 常言道:「事出必有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世間萬物,有些事就是有因果邏輯;也有些事情,就是沒有或是無須追求因果相關性。 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數據,去了解「正是如此」,而不須花時間追究「為何如此」! Amazon 書評團隊 vs. 電腦推薦、航空公司票價網站、Walmart 顧客喜好分析、Ta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