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前中後必問的4個問題
內容目錄
為何而讀
珍惜時間、掌握閱讀技巧、閱讀經典
我相信不少的人看到書名,會覺得不就讀書嗎?只要能夠識字,誰不會讀書。何必花時間浪費在這種書上面?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必須說,在未接觸這本書之前,我還真是不會讀書,但至少我現在學會了,有了新的觀念和方法,接著要做的就是透過行動來內化。
在讀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後,對於學習如何學習的概念深深著迷,這邊前情提要一下讓讀者們可以跟上我的思路順過一遍,就會更明白閱讀這本書的必要性為何。
首先,學習的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觀察、體驗、試錯、閱讀、溝通、思考等……。
我個人認為透過閱讀,而且是主動的閱讀,有助於提升在其他面向的學習效果。舉一個買車為例子好了。路上那麼多車子,正常人走在路上可以不斷地「觀察」車子來來往往,進到展示中心也可以有機會「體驗」試駕的服務,為了測試車子煞車性能,開太快因下雨天不慎打滑,波及路邊的路燈,這是「試錯」的過程,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測試超過自己負荷範圍的項目。
而這一連串的觀察、體驗、試錯,若是在自己主動先去找資料,閱讀相關的購車資訊,就能有意識地知道在路上觀察車子的時候,要「觀察」哪些部分、細節,於此培養出自己的品味;試駕車手的經驗分享,在自己進到車「體驗」時也能預期會有哪些體驗,還有哪些「測試」是再試駕時可以進行,而不會讓試駕變成試錯的窘境。
當然,現實情況中,這些所定義出來的學習方法不一定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來,很有可能是交錯進行的方式,但是,先掌握了正確大方向,就不會落入所謂的低勤奮水平當中,這是一種健康的拖延策略。
按書中分類方法,我們一般人閱讀目標有兩種:一是獲得資訊層面、二是理解層面。以上舉例,只涉及獲得資訊層面的閱讀。 至於要在有限的專注力(被大量剝奪)和時間洪流去提升自己的智慧,在理解層面閱讀的能力提升,變得十分重要。一但掌握了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實際行動,將會省下很多自己走冤枉路的時間,投入在更有意義的事上,何樂而不為呢?
本書重點
由於本書可說是一部經典,作者之一是編撰 《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以及主編當今版本 (15 edition 1985-2010) 《大英百科全書》 的人物 – 莫迪默.阿德勒,另一位是與他共同編撰 《大英百科全書》 的助手 – 查理.范多倫,在歷史上算是小有爭議的一號人物,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這本書的價值。本書於 1940 初版,如今已是第三版至少 19 刷。
網路上關於本書的心得介紹文多不勝數,我決定此篇不贅述太多關於書籍架構的細節,我會將重點放在最後一段 – 我的感悟。
書中歸納閱讀的層次可分為四個層次,由低而高層次排列,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動閱讀。每一個層次所需的能力都會含括到下一個層次。
除了四個層次的閱讀能力,我認為最重要也是貫穿全書的概念就是要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也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持續問自己四個問題:
A.閱讀四問
- 這本書在談什麼?
- 作者怎麼說的?
- 真實嗎?是否有道理?
- 這本書與我何干?
把這個重點學到帶走,其實就很值得了。接下來就是要分別介紹閱讀的四個層次。
B.閱讀四個層次
如果說我們把「培養閱讀能力」這個行為比喻為「成為一名頂尖的網球選手」。 作者試著用盡各種方式來拆解每一個揮拍的動作、背後的原理、細節、要注意的事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態建立、如何向經典的網球手學習、該如何拆解這些經典球員每個動作。
作者用心描繪的程度讓我深深佩服,真不愧是閱讀領域的經典作品。我甚至覺得要不是出版書會限制一本書的厚度,或是說一般讀者能接受的書籍頁數有個心理上的限度。作者很可能會以套書的方式來呈現他想要傳達的理念。
我試著用簡單的方式來描述這四個閱讀層次:
1️⃣.基礎閱讀:中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
大約是一般國小、國中畢業的閱讀程度,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程度。理解文字,了解上下文的意思。拿網球運動來做比喻的話,此時的程度就好比,可以一手拿球拍,一手把球上拋或下拋彈跳地面一次,接著揮拍將球擊出這樣的程度。
接下來二到四層的閱讀能力,其實都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在打轉,只是深入的強度不一樣而已。
2️⃣.檢視閱讀:略讀、粗讀
經過消化後,我總結這一段作者想表達的就是兩種閱讀方法:
- 略讀:看書名、序、作者介紹、標題、圖表、結論、索引(這好像在台灣的書籍不常見)。
- 粗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速讀。訣竅就是手眼搭配。手當作閱讀時的是縣府助輔助工具,眼則是要暫留的方式,而非順著文字一行一行上下的掃視,網路上我曾看過 Tim Ferriss 拍了一個影片示範方法,覺得解釋得還不錯。
這個層次的閱讀,關鍵在於找到速度和理解程度之間的平衡。
以下我分析一般人在閱讀時通常會陷入的情況:
一、求理解: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可能是做了部分的略讀後,接著就進到的逐字閱讀的狀態。(中間省略了本書的四問步驟,也是接下來分析閱讀會談到的關鍵)所以即時花了不少時間看完,也貌似看懂了作者想表達的觀念,但是就到此為止了。沒有辦法在思想或行動上和本書做更近一步的互動。
二、求速度:使用傳統速讀方法,或是同樣跳過了重要的閱讀四問。坊間常看到「一年閱讀一百本書」的這種標題,若沒有深厚的閱讀經驗當基礎,一但嘗試在不同深度、類型的書以同樣速讀方法閱讀,理解程度必然會產生落差,也會產生和之前情況相同的困境。
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p.51
這句話讓我在過去學到速讀法並實際應用於閱讀後,得到了新的一層體會:凡事都追求快或效率,可能結果就是什麼都沒得到。
這階段的閱讀能力,有點像是在刻意練習一些技巧,就像是一位網球選手練基本功,如何在擊球的時候手肘和球拍保持90度、手肘手臂亦保持90度,腳步要如何踩踏……等,持續熟悉邁向成熟選手的技巧掌握。
這些通往卓越的必經過程,唯有透過教練灌輸正確的觀念,掌握時間、用對的方法在正確的事情上積累,實力將與日俱增。
3️⃣.分析閱讀:提出系統問題、追求理解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p.53
分析閱讀是整本書最精彩的部分,至少全書三分之一篇幅都圍繞在這一層次上。
從這層次開始的閱讀,連結到了上一大段提到的閱讀四問。作者針對每一個問題都提出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剖析,用口語化的方式帶領讀者去認識每一個問題背後隱藏的細節,娓娓道出挖掘問題的重要性。
另外,這邊作者也提出一些具體的方法,讓愛書人可以在閱讀時享受真正擁有一本書的書寫筆記技巧,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實際應用了這個方法,確實在幾個星期後依然可以快速的掌握到重點,也增加了對於這本書的擁有感。
接著作者帶領我們針對閱讀的書籍做分類,並且針對每個種分類,都給出了建議的心態和方法來閱讀。我認為這背後的細節,是值得花時間去玩味的,但初始階段,只需要先掌握這個大方向即可,在實作上碰到困難時,那時候再回頭去參考作者背後的思路是什麼就好。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個心態,就是身為讀者的義務 vs. 身為作者的義務。身為作者,有義務的把書中的標題、架構、重點整理好,讓讀者可以依循普遍的規則來掌握作者思路;而作者則有義務去建構出自己的理解架構,之後在和作者的架構去對照,並不一定是完全依照作者的架構才是正確的,如果很碰巧的,到最後整理出來的架構和作者是一致的話,那就很像在和對方跳一首優美和諧的華爾滋舞曲。
呼應前面所說的,並非每一本書都值得使用分析閱讀的技巧,只有那些經典才適用。就像大滿貫的外卡制度,邀請一些真正具有份量的選手直接參賽,加強比賽的可看性。書中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提供了一些很客觀的建議閱讀方式,這些類型包含了:想像文學、故事、戲劇、詩集、歷史書、科學、數學、哲學、社會科學…,並且提到了非常多的經典書籍,值得花時間深究。
4️⃣.主題閱讀:大量書籍研究比較
這一層次就是在分析閱讀之上了。在我看來,這需要不短時間的積累,才有辦法做到這個層次。
主要的概念就是帶著一個想要研究的問題,大範圍地在不同類型的書籍間去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個層次的閱讀有五個步驟:
- 找到相關章節
- 與作者達成共識
- 釐清問題
- 界定議題
- 分析討論
我認為,這需要大量的閱讀、思考才有辦法達到的層次。還記得當時看完這段之後的感覺其實是和看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非常雷同的,正所謂「生也有涯,學海無涯」。只能期勉自己有一天可以到達這個境界,然後回頭來理解、實作這段到底作者在講的內容。
這個層次,我認為就像一位網壇大師,透過重複觀看比賽影片就可以看出來自己的問題,找出自身弱點,針對該弱點做全面性的訓練、強化。
重要概念/金句
- 「主動」的讀者,就像一個好的捕手(判斷球路),而非被動挨揍的人,而作者的義務就是成為好的控球者 p.15-16
- 思考過程:觀察、記憶、想像、分析、省思 p.23
- 閱讀就像向缺席的老師學習(自己問問題)p.24
- 接受「累積閱讀能力不容易」的事實 p.61
- 一本理論書強調的內容,超過日常生活經驗,即屬於科學,反之就是哲學 p.79
- 閱讀目的是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 p.334
- 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 – Pascal
- 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蒙田
- 一本好書可以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
- 偉大的作者也是偉大的讀者。p.178
- 任何實用性的書籍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實際問題只能靠行動才能解決。p.196
感悟&總結
在無意間和高中導師討論到最近在看這本書,當我一說書名,他就可以馬上問我是否為台灣商務所出版的書籍,可見老師閱讀之廣、之深,並且老師也說道這本書讀起來很硬!
沒錯,這書看到一半確實有種感覺:一個小和尚無意間窺視到方丈絕世武功秘笈之感,全書字字句句可以看懂,卻又發現自己的渺小,深知要把書唸到這樣的境界絕非易事,需要大量時間的修煉。
這篇文章在撰寫的同時,也正閱讀其他關於學習的書籍,漸漸發現在學習、閱讀上的觀念,其實本質上是互相通用的,我使用《超速學習》中五個步驟提到的執行和檢討來舉例。
執行
直覺就是大量有條理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
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 – Charlie Munger
- 後設學習:先問問題,就可以連結到本書的閱讀四問。
- 直截了當:就是本書的檢視閱讀的概念。世上的出版品那麼多,不可能全部都消化得了,認清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是什麼,接著使用適當的方法,所以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用分析閱讀。
- 反覆操練:本書有提到,檢視、分析、主題閱讀,都是需要花時間練習的能力。有價值的技能是沒有一蹴可幾的,這是不會變的道理。唯有保持這樣的心態,耐心、正確地去練習,才能成就實用的技能,作者一再強調同樣的心態,因為這件事情非常不容易,這本書嘔心瀝血了 400 多頁的其中一個目標其實就是要讓讀者知道這件事情的不容易,但卻值得一生去努力培養。
- 意見回饋:閱讀,其實就是向缺席的老師學習。自己問問題自己回答,脫離了學生時代,學會自己從學習和經驗中得到回饋是自我成長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 培養直覺:如開頭提到,大量的經驗背後代表的就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積累的概念我們可以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把時間當做朋友》得到。而培養直覺的目的和方法,在《窮查理普通常識》、《精準學習》、《超速學習》都可以看到,透過大量的閱讀,自己建構出臨界知識,了解所謂知識的邊界在哪裏,然後碰到問題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模型去解決,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直覺吧!
檢討
本書提到的閱讀方法之一 – 思考。
思考過程:觀察、記憶、想像、分析、省思,正是學習必要的一個步驟。
- 哪裡做得好?
- 哪裡做不好?如何改進?
這呼應了閱讀四問的與我何干。再加上閱讀這個行為所特有的問題:
- 作者說什麼?
- 作者怎麼說?
- 說得有沒有道理?
如此交織而成了閱讀四問。
所以重點還是在於停下來思考。停下來才會去問自己問題、停下來才會去重新設計流程、停下來才會去改變自己的習慣模式,有不一樣的行為,產生火花、創造精彩人生。
最後,透過當初閱讀完之後整理的心智圖,總結這本書的架構。這是一本架構十分清晰的書籍,作者將心智攤開來的描述能力十分出色,所以以這個骨幹為基礎,去解剖這本書的肌肉、神經,我相信會是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探索旅程。
行動方針
- 分類:書中作者給了一個書籍分類的簡單方法,如以上心智圖所揭示,我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把個人閱讀清單新增了欄位,並給予分類,去觀察自己閱讀的傾向,在定期回顧的時候,做適當的調整。
- 篩選:想看的書很多,擁有的時間很少。認清自己當下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使用檢視閱讀的技巧來篩選書籍。去閱讀對自己當下真正有的經典書籍。
- 四問:作為本年度記事本、及學習心得的 Checklist,每當翻閱的時候看到,就會提醒自己要自己這些問題,一但養成了習慣,就會像呼吸一樣自然了。
說書影片推薦
這本書實在太太太硬了,所以網路上的說書人針對這本書拍影片的其實不多。但是如果想要知道如何好好享受閱讀這一件事,這本書絕對是此生必定要閱讀的經典書籍!
超級Y
《如何閱讀一本書》 博客來購買連結 推薦指數 5 /5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在右側欄位 訂閱或是分享給你的朋友喔!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是行動♂️呢?
歡迎在下面留言區和我分享!
確實,在給予自己設定閱讀書籍的目標後,往往會追求閱讀後,總共看完了幾本書,謝謝Eric提醒了我,應該要回過頭反問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取什麼樣的訊息,而這些訊息跟自己本身的關係何在,真的好重要,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