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共和國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盧安達共和國 重點

敏迪選讀

  • 建國年份:1962
  • 官方語言:盧安達語、法語、英語
  • 貨幣:盧安達法郎RWF
  • 宗教:基督教, 天主教
  • 政體:民主共和 總統制
  • 最高領袖:總統(軍事/外交/內政), 總理(內政)

我感興趣的

  • 格言:團結,工作,愛國心
  • 首都:吉佳利
  • 面積:26,338平方公里(145th)
  • 人口:12,374,397 (75th)
  • 人均GDP:909美元
  • HDI:0.536 (157th)

心得分享

從難民輸出國再到輸入國 – 盧安達大屠殺的省思

無知的我,今天總算認識了非洲一個最先進的國家 – 盧安達。

十多年前的知名電影《盧安達飯店》我至今仍未看過,但耳聞「盧安達大屠殺」這個名詞;今天徹底了解這段歷史後,心中興起無限感慨。

大屠殺的兩方主角分別是胡圖人與圖西人,在被歐洲人殖民時期,彼此心中就有嫌隙,待獨立後的圖西人高壓統治,更是深深埋下了兩族怨恨的種子,期間內戰頻仍,ㄧ直到1994年4月6日的一起墜機事件,點燃了兩族積怨已久的怒火。在約莫 100 天之內發生的種族屠殺,死亡估計至少80萬人,約是當時盧安達人口的 20%。

這段傷痛的歷史,在我看來有很多原因造成。就殖民母國來說,他們侵佔這片土地的歷史、說走就走的的態度、再到後續對於種族屠殺的坐視不管,都需要為這個事件負上一定程度的責任;而互相廝殺的兩族人來說,他們的行為,僅是人類過去不間斷的戰爭的放大版本而已,因著特定的時空背景,終究要找到時機上演的一場悲劇。

如今,因著國際社會長期的歉疚,以及大量的資金援助,盧安達已經轉變為非洲最進步的國家,甚至搖身一變成為英國欲解決難民問題的夥伴。在這個難民轉移的議題上,我的思考如下:

ㄧ、英國角度

引用英國前首相 強森的話:「我們的同情心可能是無限的,但我們幫助人們的能力卻不是」。在嘗試各種方法解決難民問題,與盧安達的跨國合作只是其中一種,也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模式。只是惹毛了國際上的人權、法治團體。

二、盧安達角度

一個相對穩定的非洲社會,能夠因收容難民而獲得更多資金挹注而更快速增長。因著過去的歷史傷痛,轉型為多元包容的社會氛圍,有能力也願意張開雙手接納這些由英國輸出的難民(我認為其社會包容特性,應與人民過去曾深深受傷,更能知道如何好好尊重人、對待人)

三、其他外人角度

特定立場支持者(反對者):這些會站出來反對的人,要不是沒有難民問題、擁有特定立場,不就是無法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式。只是一味的杯葛,認定這就是不公平、不人道的解決方式,卻無法提出更好的答案

試問,當一個國家因擁有相對穩定、包容的環境,而碰到如此難民問題。在鄰國無法協助消化、杜絕,又要在最大化減低國家負擔,同時保障這些生命的基本人權之下,該怎麼做呢?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的議題。唯有透過更開放、透明的多方溝通與合作,才有辦法找到一個適切的解答。


參考資料

敏迷選讀

Wiki 

其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