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階思考》炒房炒股前先炒好你的人生,別讓自己活的像個癡漢

《灰階思考》炒房炒股前先炒好你的人生,別讓自己活的像個癡漢

為何而讀 股癌,是 2020 疫情期間在 Podcast 平台竄起的當紅炸子雞。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與聽眾分享自己的投資心法,觀點犀利、針針見血。我自己聽過幾集,但並沒有完全對上我的胃口。一來是節目時間過長、二來是髒話偏多,當時沒有打動我,也就沒在聽了。 之後在其它媒體平台耳聞股癌出書了,於是在一次逛書店發現可用客庄券買書,就買了這本《灰階思考》。 所謂「不以言廢人,不因人廢言」,絕對也是投資路上必備的開放態度! 本書重點 全書分為三大重點,分別為「掃雷、備糧、上陣」。 掃雷:辨識、清除那些錯誤認知 備糧:持續學習、屏除雜訊、發現價值 上陣:經驗來自於實作。模擬交易、紙上談兵都比不上親自踏入水池試水溫 投資領域,其實很多觀念是互通的,我使用心智圖,整理三個篇章傳達的重點,希望能幫助投資領域的新手(書中稱為菜雞)、中手、老手,都能夠在不同的投資階段,有所收穫! 心得分享 和股癌的共通點 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會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我想主要原因,就是走過飛行訓練這段經驗共感吧! 作者用飛機出狀況之下飛行員的反應,來比喻投資人面對危機的慣性,其實非常貼切。 航空界是非常講究風險控管的行業,大至公司經營,小至飛行器操控,每一個崗位都必須拿出正確態度,來面對已知和未知的風險。平時每半年一次的模擬機考核、一年一次的航路考核、以及定期體檢,都是為了控管風險而刻意制定的程序。 程序這個東西,看似枯燥、缺乏新意、無聊,卻是面對多變、隨機的世界,與最難以控制的人類情緒,最佳的解藥;套用於投資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 邀請讀者思考一個問題:「面對市場與情緒,你是否擁有自己的投資程序(SOP)呢?」 持續學習的方法與意義 在我看來,作者通篇在談的主軸,都是要投資人做到「持續學習」這件事。 我在想,也或許是因自己架設網站初衷,是從「學習如何學習」的立場出發吧!以至於在閱讀很多書籍,都會戴上這層學習濾鏡,如同「手上拿著鐵鎚,看什麼東西都是釘子」的感覺。 「掃雷、備糧、上陣」,三個單元看似獨立,但相信讀者在看了上一段的心智圖後,會發現當中很多觀念與方法,是盤根錯節、互相關聯的。每個心法與應用,都是需要自己在投資過程中一步步學習、經驗、犯錯後,才會逐漸掌握到一個程度,最後成為真正為己所用的招式。 時代會變、人心亦然,我覺得最令人害怕的事實是 – 人是種「情緒化、又健忘」的動物,所以「持續學習、建立流程、與時俱進」,才是能在多變的投資環境,維持多勝少敗的不二法門。 若你是一個習慣大量吸收訊息(雜訊?),卻又無心建立「投資作業流程」的投資人,或許該認真思考改變做法,或徹底檢視自己的投資績效,因為長久來說,將會意識到 – 「投資」並非屬於你的戰場。 投資的大忌 上一趟飛行,和一位理財有方的教官聊到投資理財話題,他與我分享:「人生的兩大錢坑:親友和貪念」。這兩種坑他都碰過,但好在是年輕時期碰上,風險能力承受度高。 他分享看過不少實際案例,在中晚年屆齡退休,因不慎陷入錢坑,而難以翻身。自己的狀況不說,拖垮了一家人的生活品質,讓傷害蔓延到所愛的家人,想一想這何其痛苦! 這也是我在上面的心智圖,只選擇用紅色框線標示誤區的主要原因。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 查理.蒙格 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提及這種「不當笨蛋」的智慧對我影響很深。 我們何其有幸,擁有專家為我們指出投資路上的大忌與誤區。 如果願意的話,建議可用自己的方法整理歸類,寫下來貼在筆電或牆上,讓自己每次下單前,都重新檢視,接下來滑鼠按下前的決策,是否有落入這些投資大忌! 熱炒人生的資源配置 我很喜歡這本書最後一個章節 – 炒股前,先炒你的人生。 「炒」這個在中文用起來很巧妙,炒股、炒菜兩者的成效優劣,都是炒的人要承擔。 我們不會因為炒了一盤難吃的菜,就終身不再進食;炒股也一樣,切勿因為炒了一手爛組合,而賠上了自己人生。 我認為在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投資這檔事能花的時間精力、與相對應的資產配置都會不一樣。 有錢也有閒,或許可考慮多一點配置在高風險標的與工具;然而銀彈不足、時間又不多,那麼大道至簡的 ETF 或許才是你的好朋友。風險往往就是存在於那些「未知的未知」,如果你連探索「未知的已知」與「已知的未知」,並整理「已知的已知」的時間都沒有了,那麼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下,被市場當韭菜收割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所以審視自己的資源(注意力、時間、金錢,依重要性排序),做出當下最適切的決定,不要讓投資世界,掩蓋了你探索世界其他面向的美好。 投資市場與防疫政策 我怎麼看,你怎麼看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市場怎麼看? 一看完這本書,剛好再次進到隔離飯店關五天。 2020~2021…

《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別懷疑,你就是原子,你全家都是原子

《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別懷疑,你就是原子,你全家都是原子

為何而讀 了解世界 掌握底層智慧 在去年分別閱讀《別鬧了費曼先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精準學習》,對於物理學領域的知識,以及費曼教學方法的好奇就未曾間斷。 前些日子讀完《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重新認識了經濟學,對於理解世界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不禁讓我想暫時投入另一門學科的懷抱,體會物理學帶給我的感動,尤其是透過物理界的教育大師 – 費曼來授課,效果必定不同凡響。 費曼與本書簡介 理查.費曼不僅是繼 18 世紀牛頓、19 世紀愛因斯坦之後,20 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也是備受世人推崇的教育家。 曾在大學教授基礎物理學,很多學生慕名而來聽他講物理,而後整理成《費曼物理學講義》,造福無數莘莘學子踏入物理學殿堂。 而《費曼的6堂 Easy物理課》就是根據該書擷取出來的精華,分別講述「原子、基本物理學、能量守恆、重力理論、量子物理」的觀念。用最簡單、最少數學的方式介紹物理之美,是一本了解世界運作的好書! 本書分為六個篇章,本文將依序整理在粉專發佈的閱讀分享文章,依序為「篇章重點、心得分享、金句」,誠摯與您分享物理世界的奇幻美妙。 《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篇章重點 Ch.1 一、從何學起 定律:歸納的簡單、明確原則 沒有絕對事實:未知過多,世界是持續在拼湊的拼圖 物理學家的分類:理論 vs. 實驗 二、原子組成的世界 原子假說:一切東西皆由原子構成 性質:熱、力、運動 分子、離子:持續受熱影響、運動、化學反應 布朗運動:粒子受撞擊的不規則運動 Ch.2 一、科學方法 目的:找出遊戲規則(基本物理)再“統合” 方法:觀測、推理、實驗 歸納:特殊狀況、一般性結果、近似法 具體統合實例:熱學+力學、電磁光、化學量子力學 二、1920年以前的物理 主要元素:空間、時間、粒子(原子量級) 長程力:重力 短程力:電力,產生電場);電力有相對運動場造成磁力,產生磁場 三種波的行為:場、波、粒子 三、量子物理(1920以後的物理學) 緣由:原子核內的世界 特色:與古典力學相違背,無法同時觀測粒子準確位置與速率(測不準原理) 新發現粒子:光子、正子、反粒子 結果:量子電動力學,幾乎解釋目前可看到的物理現象 四、原子核與粒子 基本粒子:重子、介子、輕子 粒子交互作用(依序遞減):核力、電磁、β衰變、重力 Ch.3 「自然哲學」進步為「自然科學」 物理學與「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心理學」的緊密關係 「它是怎麼來?」的生命追問 Ch.4 ㄧ、什麼是能量…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為何而讀 作者為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現年 89 歲,被譽為「英國國寶」,與現在短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齊名。 過去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前,他的眾多書籍,都是在徜徉書店中,會忍不住想翻閱的類型。這次在二手書點找到這本書,入手價 $40,二話不說購入拜讀。 全書重點 “大象”就是二十世紀社會的基石 – 大型組織; “跳蚤”是獨立工作者,有的擁有自己的小企業,有的是個體戶或與人合夥。 《大象與跳蚤》是兩種強烈大小反差的動物,讓人不禁想了解,其背後所比喻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作者回顧自己從大象的組織生活,轉為跳蚤獨立生活的觀察與洞見。這個轉變的思考,概括了個人、家庭、社群、社會等層面。 全書分為三個段落: 1.出發點 作者以自身觀點出發,從童年生活到中年離開殼牌石油(大象)的職場生活,轉而成為獨立工作者(跳蚤)之間的心境轉變與觀察。 2.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描述,以及個人當如何應對。 3.獨立生活 成為跳蚤後的工作、生活組合方式,以及身為跳蚤,在歸屬感、夢想與學習,該如何均衡發展? 《大象與跳蚤》概念與連結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如果要從本書中選一篇最打動我的章節,那將是第七章的主題 –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因為它不僅扣緊了整本書描述的重點,也正好呼應了我個人網站的三個主題 – 「福音、飛行、學習」。 歸屬感 渴望歸屬感,與追求心靈自由一直糾纏不清。 歸屬感,是本書的核心重點。 作者從自幼與家人的關係談起,到了殼牌公司工作,成為地區訓練經理,於 49 歲退休,成為作家。在家庭與工作間,與妻子共同找尋生活的微妙平衡,與人生歸屬感。 這讓我理解,在組織中與人合作,人往往較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性;一旦脫離組織,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得向內尋求,這也是常聽到的「中年危機」的來源。 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認識了信仰,對於這種歸屬感問題,沒什麼煩惱。而我也相信,不僅是現在,對於未來,有蠻大的把握不會有重大的歸屬感危機。 主要原因,正好在前幾週的這個講道筆記有分享 – 「在對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 夢想 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伊莉莎白(韓第妻子) 作者的夢想是寫作。 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也是在成為機構講師、嘗試著作後,長期緩慢的醞釀。 書中說道:「有些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如他的小女,從建築師、做生意、教英語到成為整骨師,尋尋覓覓,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韓第給尚未找到熱情的人一個建議:「多試,只要你嚮往就去嘗試;但在他成為你的最愛前,絕不要讓它佔據你生活的重心,因為這不會持久的。」 我反思自己追夢的旅程,其實心態上,很類似他所提到的建議。 多嘗試 在成為合格飛行員以前,我曾做過不少嘗試。 大二階段,因參加校園就業博覽會,得知民航機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透過民間機構了解職業工作內容,與報考所需條件。 大四階段,因緣際會參加企業參訪,首度踏入 744 模擬機艙,體驗飛行。 畢業之後,多次報考航空公司培訓失利,前後失敗不下五次,仍未打消想成為飛行員的決心。 2016…

《鋼鐵人馬斯克》一位當代的賈伯斯與比爾蓋茲綜合體

《鋼鐵人馬斯克》一位當代的賈伯斯與比爾蓋茲綜合體

為何而讀 身為特斯拉 #TSLA 的小小股東,在 BOS 評分估價系統中 “Key People Risk” 這個評分項目,一直讓我對於 Elon Musk 這號人物有很大的好奇心。 這本也是坊間唯一一本,貼身採訪馬斯克及其身邊人物的傳記,Amazon 評分高達 4.7。 期望透過閱讀此書,不僅增加對於持股的信心,也為我解密 Elon 是如何把人類潛能發揮到極致,在橫跨五個產業,又能專注打造產業中引領風騷的產品。 本書重點 作者 Ashlee Vance 貼身採訪馬斯克及其親友、同事。 書中描述 Elon Musk 的童年成長背景、求學趣聞、矽谷創業直到成立多間偉大公司的大小故事。 對於 Elon 堅毅的人格特質與做事態度描繪生動,讓讀者能用最貼近的文字,與真實世界的鋼鐵人,一同踏上改變世界、殖民火星的奇幻旅程。 《鋼鐵人馬斯克》精華節錄 註定超越平凡的成長背景 Elon Musk 出生於非洲。母親的家族史,流著濃濃的冒險血液,而這個冒險基因,造就了他日後對於目標的執著與冒險精神。 以下是關於馬斯克的一些小故事:從小可以輕易沈浸於自己思考世界(不在乎旁人)、書不離手(百科、科幻小說)、執著個性(人緣不佳)、父母婚姻不睦(父親情緒控管不佳)、10 歲花三天學會程設、17 歲勇闖加拿大,隨後前往美國求學。 在美國賓大雙主修經濟、物理,與弟弟金博爾一趟公路之旅的創意發想及暑假矽谷實習,從此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狂傲不羈的矽谷創業家 馬斯克在矽谷發跡,是從一間叫做 Zip2 的線上黃頁開始。 dotcom 世代後出生的孩子,應該沒見過什麼是黃頁,就是厚厚的一本紙本電話簿與公司廣告資訊。在網路還未普遍盛行的時候,Elon 想到把黃頁放到網路上,為公司行號提供網路廣告的點子,這就是 Zip2 的原型。 Zip2 被收購後,接著是 X.com 的誕生,其目標是要使用網路來提供金融業的應用,期間與 PayPal 的愛恨情仇,最終併購了 Paypal。而在員工鬥爭之下,被迫辭去執行長一職,改由 Peter Thiel (《從 0 到 1 》作者)掌舵,這段與 Paypal 的愛恨情仇,猶如賈伯斯之於蘋果的翻版。 在此期間,馬斯克的名字在矽谷逐漸展露頭角,也樹立了他獨特的行事風格,有人追隨,也有人討厭。 *註一:馬斯克買了人生第一台超跑的爽臉…

《動物農莊》一則讓我瞬間長大的寓言故事和7個體悟

《動物農莊》一則讓我瞬間長大的寓言故事和7個體悟

為何而讀 《動物農莊》又名《動物莊園》,最初認識這本書是閱讀《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作者李笑來推薦。 本書榮獲雨果文學獎,也是 Times 評選百大小說, Amazon 上的評價是 35,000 筆接近滿分好評,讓我忍不住想一虧究竟,到底是什麼樣的書,自 1954 年發行以來,可以啟發那麼多人! 《動物農莊》全書大綱 作者  George Orwell 用饒富趣味的擬人法,將動物農莊內動物的各樣行徑,描繪得栩栩如生,儼然為人類社會之縮影。 「階級制度」是貫穿全文的故事主軸。 由一頭名為拿破崙的種豬,帶領農莊的動物們,從人類手中搶下農莊的擁有權,並一步步建立起屬於動物的階級王國,是本發人深省的諷刺寓言小說。 角色介紹(有雷慎入) 讀完本書後的感動,深深震撼著我,久久不能自已,它絕對可以榮登 2021 年度影響我的十大書籍之一(👉2021 十大精選)。 書中的每個角色,我相信都會在讀者心中,有個具體的現實投射對象。 我嘗試將令我印象深刻的幾個重要角色,和代表該角色的一句話,輔以自己的眼光來做連結對照,記錄閱讀後的感動。 拿破崙 – 豬身人心的波克夏種豬 這個角色在故事中是巨大的存在,他影射了當今社會居上位的掌權者。 掌權者的特色:手握管理、決策、制定規則、掌握第一手消息、享用民脂民膏乃至操生殺大權的至高無上權力。偏偏上述的部分特權,是多數人畢生想擁有卻沒機會、想碰觸卻沒資格的稀有存在。 在下位的人,對於以上事實的認知,我認為分為三類型的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這三種類型,也就讓我們看見了動物農莊中,形形色色動物的行為。 故事中唯一不變的是,拿破崙永遠居住在那棟,從人類手中奪取的農舍房屋吃好睡好,直待下一次再度掀起革命……(如果有下一次🤔)。 雪球 – 曇花一現而速速領便當的女主角 權力鬥爭下的犧牲者。 雪球同拿破崙,也是一隻聰明、有遠見、戰功彪炳、居上位、能言善道的豬。 然而故事的最終,她變成動物農莊的頭號敵人之一,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豬)。她或許從未得罪拿破崙,卻落得被一群拿破崙圈養的惡狗追趕,被迫逃離農莊的下場。 人(豬)在情在,人(豬)走茶涼。當初雪球對於農莊的勞心勞力、壯烈犧牲,卻被尖叫者(下段主角)三言兩語輕易抹滅,再也沒有人記得她的好。 尖叫者 – 典型的罵街潑婦 同志們,我這樣是為你好。 能言善道的肉豬,就猶如電視上名嘴、街頭巷尾婆媽的存在。不務正業,精於傳播假消息,是我最受不了的人格類型。 偏偏世人們最愛聽這種人大放厥詞,心甘情願地成為注意力被收割的韭菜鄉民。人們口中的社會風氣,就是在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景況漸漸走歪,這一類型的人可說是功不可沒。 從捏造雪球的行為、風車的效用、拳擊手的善終、拿破崙的安逸、七誡的文字……,每一項可以想到的事實,她都參與(玷污)了。 事實真相本就是主觀存在,大家只能被動的客觀了解。但當社會存在著尖叫者這樣的角色,而且是大量的存在(人人是自媒體的時代),不夠努力,真相只會離自己越來越遠。 我想能做的,就是對這類型的人(或媒體)敬而遠之吧。 羊群 – 無腦又聒噪的牆頭草 四足善、雙足惡,四足善、雙足惡……。 羊群們的口頭禪,從「四足善、雙足惡」轉換到「四足善、雙足更善」。 善變的羊群們,影射的就是多數人的人格傾向。 這類傾向,可以歸咎為不理性、健忘、缺乏原則(信仰)、價值觀偏差、從眾效應……。但是當我進一步思考,這些現象的存在,其實也是人們為了生存而妥協下的產物。 這麼做的好處太多了:毋需動腦、不用跨出舒適圈、免犧牲既得利益(財富、地位、尊嚴……)。對於故事中的羊,就是食物仍然存在、做的事不會改變,為何要擁抱不同的信念呢? 這就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社會進步的誘導阻力。 班傑明…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為何而讀 我平時觸及的視聽媒體,比較沒有聽到有人在推薦這本書,但我還是買了他,為什麼呢? 必須承認,是某天在逛誠品時,看見書封面上 Bill Gate 的推薦文字給吸引的。除了 Bill Gates,另一位重要的推薦人就是前些日子看到的 TED Talk 史上排名 #4 的影片《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講者 Brené Brown 的推薦。 當認識了越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我發現他們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漸漸的連結在一起,應該說,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看世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來看看作者是怎麼說的吧? 我不僅寫給有抱負的執行長,也寫給每一個希望在職業生涯甚至個人生活中走得更輕鬆、更有自信的人。 相信我,這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本書大綱 全書圍繞在作者 Robert Iger 的職涯故事。 2 年 ABC(美國廣播公司)經歷、任職迪士尼 23年 ,其中擔任執行長 15 年(已退休,為現任董事長)。故事主要聚焦於職涯後半段,帶領迪士尼邁向全球最大娛樂帝國,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其中包括:和賈伯斯的交手、併購耳熟能詳的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福斯…,一度接近參選美國總統,以及各種危機處理的驚心動魄時刻,毫無冷場。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精華 若要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概念,我想就是作者在序章中揭示的,回顧他職涯 45 年,尤其是領導迪士尼逾 15 年的心得,總結出他認為真正的領導者,應把握的做事原則。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讀一位領導人的傳記,不免手癢地,整理出來我看見的重要特質,對於部分讀者,或許會覺得無聊,建議跳過下面這段,可以直接閱讀下一段「我的體悟」 。 領導 10 大原則(作者提煉) 樂觀 p.29, 57, 123, 149, 191 勇氣 p.46, 135, 194 專注 p.11, 19,…

《聖經的故事》中場休息篇
|

《聖經的故事》中場休息篇

寫作緣由 本文承接自《聖經的故事》系列文。 原先使用緩慢、地毯式閱讀法,一邊創作輸出,有種不暢快的感覺。決定快速閱讀完此書後,以一小篇幅為這系列文暫時劃上休止符。 這股不暢快,我思考主要原因,是撰寫一篇文章的考查過程,超乎我原先想像的複雜。若以週更為目標,短時間內不太容易達到我期待的文章品質和研經的深度。但還是想寫一篇文章來描述此書帶給我的收穫和啟發。於是就有了「聖經的故事 – 中場休息篇」的文章誕生。 《聖經》是什麼樣的一本書,我想每個人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它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隨著我年紀越大、了解越多,卻發覺我懂的越少。這種無知帶來的恐懼其實很難躲藏、也無從躲藏。在知識的探索旅程當中,我期望自己能用聖經的視角來看世界。或許能在戒慎恐懼的知識探索旅程,找到一絲絲的平靜。 這篇將以讀經的困難、《聖經的故事》一書作者的努力、和我的收穫為三大主軸,描述看完這本書的心路歷程。 讀經的困難 本質的困難 信主多年,一直很慚愧從未把聖經整卷看完。 隨著時間推移,越多了解聖經,越發覺這是個十分艱難的任務,體現在以下幾個我個人觀察的面向: 版本眾多 聖經的版本,不論中外,皆可看見有各式各樣的版本。 在不同聖經版本之外,市面上也充斥著各式解經書籍。這種解經書的目的,可類推的概念,就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四書五經」。想一想,這些書是否也存在無數的解經書籍? 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現象,都知道光從聖經原文下手,並非易事。 太多的故事 說歷史故事,免不了的就是人、事、時、地、物的組成。 人:太多人名、地名,因為翻譯成漢字的關係,甚至有過多相似(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猶大、猶太,他們對我來說只差了一個 “、” ) 事:太量的故事,別說看了新約忘了舊約。可能舊約看到出埃及記,也忘了創世紀在講什麼,這是人大腦天生的限制,除非用系統化的方式克服它。 時:時間軸的不明確(和熟悉的歷史、地理教科書相比) 地:身處亞洲,過多陌生的西亞、歐洲、非洲地名,對於一個從未踏上該國土地的人,要對這些地名有感,實在難如登天,更何況,很多經上的地名,考古、歷史學家們至今仍為此爭論不休 物:舊約中的繁文縟節,尤以利未記達到最高峰。太多眼未見、耳未聞之物充斥於整本經書,讀來會因缺乏真實感而放棄或跳過 翻譯文字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創世記‬ ‭11:7 這部經書最初是由「阿拉米文、希臘文、希伯來文、以色列文…」所組成。 以大家熟悉的《論語》來當作對照。 《聖經》和《論語》相同處:非由一人所寫,經過後代多次編撰的經書。 《聖經》和《論語》不同處:聖經中歷史故事的地緣關係並非如論語一樣簡單。 《論語》的哲學發展只侷限在中國本土,然而《聖經》當中的主角猶太人的命運多舛,足跡橫跨歐、亞、非,時間軸從亞伯拉罕起算可能長達兩千年,語言缺乏一致性。 不同的語言文字,帶有該語言文化特性,歷代的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們,不免都會想要對此寫上兩筆,造就了這部經書的複雜性更甚一般。 小結 以《舊約》而言,內容包含了歷史、家書、傳說、預言、情詩、讚美詩,當不同種類的文字,穿插了猶太人游離於三大洲的足跡,種種時空因素,造就了聖經很難是一本平易近人的書卷。 這段並不是要批評聖經寫不好,而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描述這部經書的特性,是它與身俱來就無法脫去的包袱。 信的困難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人類對於一個價值的信與不信之間,往往並非全然的理性,乃需要一些些感性的層面參與其中。 付上代價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 」路 9:23 「相信」往往只是動念之間。 然而「相信」要耗費的成本太高,人往往是被動的買單,很少是主動的相信。 舉例來說 (a+b)²=a²+2ab+b²,需要中學生課本兩個篇幅或是老師口沫橫飛以板書證明;F=ma 這種公式倒是更為特別,為了把答案算出來,寫在考卷上已獲得分數,大部分應該是聽到就直接買單了,這是被動。 來說說投資好了。相信基本面,就是花大把時間研究財報;相信技術面,把時間放在聽大師說話、看線圖、找進場時機點,這都是主動。 再談宗教,一旦皈依了一個信仰,日子可能是往後不能吃豬肉、週末得早起上教會、薪資須上繳、必要時為真神捨命,這也是主動。 後兩種主動的差別,在於一個有機會得到「看得見」的錢;另一個,可能這輩子什麼也沒得到,或是得到的並非看得見。 這就是「相信」要附上的代價,我想對應的犧牲和機會成本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承擔的,這也正是信仰的難處吧!…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于丹論語心得》現在人為什麼要讀論語?

為何而讀 本書初版於 2007 年,當年對岸有個非常火的節目叫「百家論壇」,出了一位知名說論語的講者 – 于丹,而後將她節目的論述集結成書,而有了這本《于丹論語心得》。 遙想高中時期,啟蒙導師非常熱衷於跟我們分享論語中的人生智慧,因此買了這本書,幾年間反覆看了數次,決定在這一次的閱讀,要創作出一些內容,以供往後的自己,在思想與成長軌跡上有所本。 《于丹論語心得》重點 七道,是作者自己的分類。 七,我認為對大腦而言是一個適切、好記的數字。 如此分類方式的好處,帶領讀者們用系統化的視野,查考這部不朽的經典。它們分別是: 天地人之道 心靈之道 處事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基於各分類主標題,我在其後加上自己的註解,並引用經文,抒發感想,紀錄自己多年後再次閱讀《論語》的體會。 天地人之道 – 用生命影響生命 子曰:「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地、人是古代中國聖賢共有的世界觀,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是西方教育的世界觀。 天:理解世界 地:專注自己 人:關懷他人 三位一體,不謀而合。 天才、地才、人才亦是生活對話常使用到的詞彙,古聖先賢的智慧,為我們指出清楚的方向,接近這種境界。 儒家的「天」,是靜默、樸素、莊嚴的天;和西方的「神」三不五時會給予人類啟示是有一點差異的。 我看見的孔子,當面對學生們問的人生問題,他以反問自己來尋找答案。在大自然和人群中,找尋一種和諧的力量,而這份和諧,就是來自於信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去兵、去食,最重要的就剩下「信」了,這是孔子對於「政」的答案。 當政者,要讓國家強大、國民幸福,屏除經濟、國防以外,最重要的是人民要有「信」。 對外,體現於人民對當政者的信任;對內,是以生命有信仰。 這絕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每個人終其一生持續學習,用生命回答問題,根據信念行動,再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心靈之道 – 氣定神閒的自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仁、勇」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之道。 孔子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叫做子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率性又勇敢。在我看來,子路的個性,和聖經中的彼得很像。 有一次他問孔子「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這代表了,光有勇不夠,還需要「義」。這個義,在儒家來說,就是制約。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心中若隨時有一把尺,就不容易做錯事。而這把尺就是制約自己行為的規範,具體的實踐行動就是反省。若要追朔這份規範源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遠古的摩西石板、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現代的憲法、法律、命令……盡是規範。 聖經、儒家人物撰寫了永垂不朽的經書、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省美德、卡內基的與人相處之道,都提供了人們一個清晰、可遵循的方向,這些智慧大師們,和孔子如出一徹地提出了一個方法 – 自省。 在學習的過程,動態地建立自己的自省清單,每天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聖經的故事》#3-拓荒先驅
|

《聖經的故事》#3-拓荒先驅

聖經故事 亞伯拉罕西遷 「耶和華對 亞伯蘭 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創世記‬ ‭12:1-3 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在75歲的時候,聽見神的呼召,帶著妻子撒萊和侄子羅得從原居住地哈蘭往迦南地去。大概是沿著死海(下圖的鹽海),一路往西南的方向。然而當時該地鬧飢荒,所以他們繼續往前走到埃及,在那裡暫居。 在埃及地發生了一些小故事,最後亞伯蘭又帶著家眷回到了迦南地,路線大概是埃及→伯特利→希伯崙,然後和姪子羅得拆夥,因為土地太小,家眷、牛羊太多,容不下兩個大家族。羅得家族往東行,去到瑣珥附近的地(鹽海以南),包含後面會提到的兩座城所多瑪和蛾摩拉。 兩家族分居期間,沿海一帶因為土地肥沃的關係,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羅得所住的所多瑪城所有的財務和人都當成戰利品被搜刮到了北邊。亞伯蘭聽了這事,豈能見死不救,帶了他的 318 名精兵,一路往北追,將羅得全家和財務都追討回來,帶回來見所多瑪王,並認識了麥基洗德(當時耶路撒冷的王),獻上所得十分之一,並得到他的祝福。 亞伯蘭後來和他的使女夏甲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以實瑪利,那年他86歲。 神和亞伯蘭立約,並改他的名為亞伯拉罕,意思是他將成為多國的父親、生養眾多、遍滿各地。他妻子撒萊也要改名為撒拉,並生下一個孩子,取名為以撒。他們兩人當時皆已90多歲。 惡城和鹽柱 羅得 到了 瑣珥 ,日頭已經出來了。 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裏降與 所多瑪 和 蛾摩拉 創世記‬ ‭19:23-24 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裡的人,因為罪惡深重,且這件事早已經傳到神的耳中,等著要被處理了。 為了不錯殺義人,神還是派了兩個天使去查探情況,在這之前,亞伯拉罕(此時已改名)為著侄子的情份,多次向神求情,問神說,如果城裡面有50個義人,你可以不要消滅他們嗎?神答應他。亞伯拉罕就這樣一路從 50 依次遞減 10 人問到 10個義人,總共問了6次(其中含一次問 45 人 ),神都答應他。然而故事的結局,城依舊是被滅了,因為實在是一個義人都沒有……。 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城碰到羅得,羅得招待他們,然而他的鄰舍卻想欺負他們。因為耶和華眷顧羅得,天使給羅得一家人逃跑的機會,就用硫磺和火焰把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毀了。他的妻子因為不遵守諾言,在逃跑的時候回頭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他們其他人一路逃到了瑣珥。 羅得的兩個女兒擔心父親無後(因為媽媽變成了鹽柱,他又還沒生兒子),就趁父親酒醉之計和他行房,各生了一個兒子,一為摩押,一為便亞米。 夏甲被逐 神對 亞伯拉罕 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 撒拉 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 以撒 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 的後裔 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  創世記‬ ‭21:12-13‬ 故事再回到亞伯拉罕這條線。 亞伯拉罕因為寄居於別人的地盤,都不敢直接稱表明撒拉是他的妻子,她只好以妹子自居。然而就造成了誤會,這故事不只發生一次!然而最終都是和平收場,撒萊也在亞伯拉罕100歲時為了他了兒子以撒。 而童女夏甲以及他生的兒子以實瑪利,在以撒出生之後,撒拉在亞伯拉罕耳邊咕咕叫的效果下,自然失寵了。撒拉想要亞伯拉罕把他們趕出去,亞伯拉罕自然是捨不得,神主動出手相救了,祂承諾會保護他們,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於是亞伯拉罕也就放心讓他們走了。…

|

《聖經的故事》#2-創世紀

聖經故事 上帝創世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創世記‬ ‭1:1-5‬ 神花了七天創造天地萬物。 DAY 1:創造天地、晝夜 DAY 2:分割天空 DAY 3:聚集水、使旱地露出、創造清早、菜蔬、樹木 DAY 4:創造天上發光體 DAY 5:創造飛鳥、魚各樣有生命動物 DAY 6:創造牲畜、昆蟲、野獸,並按自己樣式造人,要人管理一切活物 DAY 7 :休息不做事,賜福為聖日,又稱安息日。 伊甸園 – 亞當和夏娃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創世記‬ ‭3:4-5 神創造 神用祂自己形象,用地上塵土創造了人,使他有靈,命名為亞當。 並創了伊甸園安置他,園中有四道河流、生命樹和善惡樹,並吩咐他看管、隨意吃,唯有善惡樹果子不能吃。接著又從亞當肋骨造了一個女人(配偶)幫助他。 人違背 一隻狡猾的蛇,來到園中引誘那女人吃善惡樹。女人知道神曾吩咐亞當不可吃,但是蛇告訴她吃了就能跟神依樣分辨善惡,女人抵擋不住誘惑就吃了,接著眼睛明亮了,自覺赤身露體而羞愧,躲避神的面,而被神發現……。 神宣判 神宣判他們犯錯的處罰,並將他們趕出伊甸園,並做衣服給他們穿。此時亞當給他妻子取名為夏娃。 該隱殺亞伯 耶和華對 該隱 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創世記‬ ‭4:6-7‬ 亞當和夏娃共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亞伯、該隱、賽特(130歲時生)。該隱再一次和哥哥的競爭中,因為嫉妒亞伯在耶和華(舊約的神)的表現比較好,就把他給殺了,從此被耶和華咒詛,離開了父母親到別處去。 亞當後來活到了 930 歲。 當時他的後代,也都可以活九百多歲,他的第三個兒子 – 賽特是在亞伯死後才出生的,取名賽特就是為了要紀念亞伯。 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