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為何而讀 延續《人類三部曲》前一系列的文章《人類大歷史》的延伸閱讀,究竟一位當代歷史學家對於人類的發展和命運有什麼樣不一樣的觀點?在《人類三部曲》的第一部曲當中已深深地震撼了我,期望在這本書能夠有更多不同面向的看見。 本書重點 全書分為序曲和三大章節。延續上一部曲圍繞在「智人」的主題上討論。這本書作者先以序曲的方式起頭,延伸討論智人現在、過去、未來的命運。 接著用三個章節,以人文主義為主軸帶出智人的命運和科技快速發展之下,已經產生的變化、未來將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簡單用心智圖整理全書的脈絡如下: 重要概念 序曲:人類的三大議題 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脫過去的魔掌,讓我們能看向各種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像、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像的可能性。 舊三大議題 → 避免死亡 飢荒:營養不良 vs. 體重過重比例 瘟疫: 瘟疫失控主因將是人為疏失 戰爭:暴力死亡人數比例顯著下降 遠古農業社會:15% 20世紀:5% 21世紀:1% 結論:「飢荒、瘟疫、戰爭」三大死亡課題已有效地控制。 新三大議題 → 追求永恆 治療與演化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線。 長生不老:持續進展中,爭奪永恆的青春之戰 幸福快樂:生物工程、半機械人、無機生命,永恆愉悅的追求 智人演化神人:取得神性(創造、毀滅) 結論:歷史不會容許真空,總是會發生些什麼,對此我們要謹慎。 第一部:智人征服世界 人類世 這一章描述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或許可以做為未來智人和現在智人之間關係想像的借鏡。 生物就是一套演算法:欲望、感覺、情感(人類獨有?) 農業、宗教、科學革命 → 智人進化為神人、催生人文主義 有神論(崇拜神)vs. 人文主義(崇拜人) 結論: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是否能成為電腦 (AI) 對待智人的借鏡? 人類獨特處 心靈:主觀經驗(感覺、欲望、情感)的流動 意識:大腦中的電化學反應,以完成重要的資料處理功能。是否為神經訊號傳遞的副產品(垃圾)? 團結:大規模、基於互為主體性事實的合作 現實種類 主觀性:自己感受 客觀性:重力、物理定律、健康檢查報告… 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e):政治、經濟、文化、信仰… 結論:人類的想像力建構出當代歷史編織的網(想像的網),驅動當代人類的行為。我們必須認知並破解自己存在虛實交織世界的事實。 第二部: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說書人 虛構故事的歷史貫穿:人類大規模合作,帶來快樂也帶來痛苦 結論:虛實界線趨向模糊,分辨清楚卻變得更加重要。…

|

《聖經的故事》#1-文學的遺產

聖經簡介 《聖經》是由《舊約》和《新約》所組成,時間點是由耶穌的出生來分割。 舊約 《舊約》講的是猶太人的故事,在耶穌誕生前已寫完。 基督新教承認當中39卷書,東正教和天主教則不一。《舊約》的也是猶太教的主要經書。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內容則部分和舊約有所重疊。 主要分為四大部分: 摩西五經 歷史書 詩歌智慧書 先知書 新約 《新約》則是在講述耶穌的生平,以及他後代門徒言行和書信。 新約共 27 卷書。各基督教派系基本上一致認同。 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福音書 使徒行傳 保羅書信 普通書信 啟示錄 怎麼說 在了解這本書的結構之後。簡單交代一下新約、舊約的人事時地描述。 舊約時代地圖 新約時代地圖 一些心得 聖經是代代相傳的歷史書,歷史(History)→ His story。 當閱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人類大歷史》之後,我認知到一個事實:在閱讀一本歷史書時,我們的心態不是字字句句都要考究其真實性。 畢竟歷史是由「人」所記載,只要是人,都必定會帶有一些主觀的心態去紀錄描述,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也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中的第四問:與我何干?有了這層意識,閱讀才產生了意義。 即使身處於科學革命之後、科學至上的年代,也沒有一個科學公式至今也無法解釋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也都有其限制。更何況是歷史學、神學、文學呢? 用謙卑、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本歷史書,我相信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不吝嗇地 C.L.S. 或是右側欄位訂閱支持我。 Comment:歡迎在下面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在下方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為何而讀 會翻閱這本書是因為,在過去看到不少好書的作家,都推崇這本書帶給他們生命重大的意義。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社區圖書館看到書名,就立刻聯想起埋藏在「我的閱讀書單」裡曾出現過的這本書名《活出意義來》,薄薄的一本書,我想不僅僅是作者賜予書名的意義,「活出意義」本身也是人類畢生要尋找的一個問題。 本書重點 作者 Viktor Emil. Frankl 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在二戰時期被納粹逮捕、逼迫、送到集中營,最後倖存寫了這本書並創造意義治療法。他也是在佛洛依德、阿德勒之後的第三代奧地利維也納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專家。(好奇為何心理學大師都出自奧地利維也納?) 三年如同地獄的集中營生活,他以精神科醫師視角,細膩、專業來剖析俘虜的內心轉折,讀來不僅深感悲痛,也佩服作者的生存意志。 書中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討集中營生活,中間穿插著俘虜的心理狀態變化。 第二部分則是作者根據自己遭遇,發展出來的意義治療法。 集中營歷劫 心理變化三階段 入營後:震驚、想自殺 例行生活:認清、無動於衷、冷漠、情緒死亡 重獲自由後:人格解體:無法意識「自由」、無感、喪失快樂能力,宣洩、精神失調 集中營生活 人只是一個號碼,死活微不足道 隨時可能被送到毒氣間處死 極度營養匱乏(一天一小片麵包)仍持續做粗工 沒有尊嚴的生活環境(無法盥洗、和排泄物、任何想像得到的骯髒環境共處,極度醫療資源缺乏) 無來由地遭受酷霸(俘虜的頭頭)鞭打 集體精神治療:一名精神醫師的談話(非常精彩的一段!) 意義治療法 Logotherapy 觀念或方法 較少回顧、較少內省,焦點放在將來 不強調「惡性循環行程」、「回饋機制」 求意義的意志:為他的理想與價值而生、而死 生命的意義:人要「負責」回答自己,也是人存在最重要的本質,途徑: 創造、工作 體認價值 受苦:轉念 尊重人的尊嚴,不把病人視為機器 重要概念 這一段列出來三個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概念。 痛苦中的心態:幽默、好奇心。 人的抉擇很不可靠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 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沈思來答覆,而是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覆。 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個人體悟 這本書的結構很特別,一半是作者自身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另一半是在闡述意義治療法的觀念。沒有相關學術背景的我,多少能夠看得懂,但也只能就自己能理解的程度來內化吸收,回應自己的生命問題。 解開心裡的結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在閱讀過程當中,解決了我心中的很多疑問。 在我個人的信仰過程中,饒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會說是過程,乃是因為這不並非一個里程碑,乃是持續重複的循環。而會用到「饒恕」這個字眼,就可以想見一段關係曾經造成的傷害有多深,就像我長大之後才了解,為何政府需要每年對 228 罹難家屬道歉、致敬。因為過去造成的傷害不是政府一次、兩次的道歉、受害人一次、兩次饒恕就能解決的事情。 心理學實在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學問。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類都會試圖想要用自己的意識、語言解釋一切。 舉凡國際情勢、股票市場、社會案件……,人們天生就是有想要解釋現象的傾向。 而對於「人」的解釋,心理學家正好為我們把這件事情做到了,以致於我們很容易地以心理學家解釋的方式裡面找到情感的出口(代入),而我發現這個代入,往往會是存在心裡許久,一個跨不過去的檻的最佳解藥。 集中營故事的結束,並不代表這些倖存者此生不會在遭遇到痛苦;猶如對於過往事實的饒恕,也不會因為饒恕了過去,未來就沒有傷痛。造成傷痛的本體存在,就必須要持續勇敢面對它。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是:「了解對我造成痛苦的當事人,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思考模式」所帶來的同理心,進而能夠做到持續的在信仰過程去經歷饒恕的愛。 集中營的歷史…

《人類大歷史》一本顛覆三觀的偉大巨作

《人類大歷史》一本顛覆三觀的偉大巨作

為何而讀 閱讀經典 鑑往知來 在過去閱讀眾多大師經典書籍,都不約而同提到了這部系列書 – 《人類三部曲》的深遠影響。 這部書是由《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三本書組合而成。作者是名歷史學家哈拉瑞 Harari。 在學習投資的路上,我認知到:其實投資的技巧只是投資旅程的一小部分。另外還有很多知識值得我們去深究、學習。經濟學、心理學、歷史等領域,都是帶領我們更認識這個市場、乃至於這個世界的一塊拼圖。剛好博客來近期推出了這一個套書的折扣,就決定收藏下來了。 本書重點 作者哈拉瑞使用非常宏觀的角度,描述這個世界從起初大爆炸(假設)到現在所發生的事情。由於可切入的層面太多了,所以故事聚焦在有了人這個物種後,對於地球帶來轉變的歷史。 作者以「智人」這個特別的「人種」在地球上帶來的「三次革命」和「人類融合統一」四大標題為主軸,勾勒出人類在過去歷史發生的事件樣貌,推論出一些我們不曾想像過的歷史觀點。 重要概念 這本書的訊息量實在太大,講的是人類長年以來的歷史,但是它又不光只是一本歷史書,而是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談到人類在歷史中因著「想像」所形塑而成的世界樣貌。舉凡權力、科學、宗教、生態、政治、未來、快樂…的議題都討論到了。 由於此書不同於以往我大部分閱讀的實用型書籍,第一次寫書摘,自覺很難整理書中的核心重點,這邊我打算根據本書的標題,舉出在各革命階段,對我來說非常深刻的一句話,或是該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特色/元素及最終結果,為自己的第一次閱讀做一個簡單的紀錄。 認知革命 「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 時間:約 7 萬年前 里程碑/特色 思考:創造能力、冒險征服、生活於虛實交織的世界:信念、信仰、社會 用火:改變環境、飲食習慣、生理構造進化 語言:提升存活能力、八卦散播、交易、連結更大的社群 導致結果:物種大滅絕 農業革命 舊的生活方式注定要凋零 時間:約 1.2 萬年前 里程碑/特色 生活模式改變:移動式(採集、狩獵) → 定居式(農耕) 想像建構的世界:法律、人權、自由、平等、資本主義、浪漫、消費主義 紀錄:發明文字、數字 導致結果:歷史無從正義(階級、種族、性別、動物) 人類融合統一 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推知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趨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元素 經濟:建立於「信任」的貨幣系統 政治:全球帝國的趨勢 宗教:綜攝(一神、多神、二元、泛靈信仰)→ 人文主義宗教(自由、社會、進化) 結論:二元混沌理論 → 未來會受到預測而影響,所以未來無法預測。 科學革命 知識就是力量 時間:約 500 年前 三具引擎:科學、帝國主義、資本主義 心態:承認無知…

《為了活下去》一個脫北者的真實告白

為何而讀 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奴隸,你不知道被孤立,你要怎麼革命? 2014 版本 2019 更新版本 有印象幾年前曾在 TED 影片上看過一位很漂亮的韓國女孩上台演講,敘述她的脫北故事,非常激勵人心。剛好前陣子女友在書店茫茫書海中挑選了一本書,就是這本為了活下去。 由於最近看的書都集中在非文學類,正想要找本偏文學類型的書來看。某天進圖書館看到館內還書車上擺了這本書,覺得就是上天注定要我來翻閱一下這本書,好好了解一下這位改變人們對於北韓世界觀的勇敢女子和她家人的故事。 書籍大綱 本書的主角也就是封面人物 – 朴(ㄆㄨˊ)研美,從小在北韓惠山長大。書中主要描述她和媽媽從北韓逃到中國、蒙古再到南韓的故事。當時要做這個決定非常不容易,因為要拋棄還在家鄉的爸爸,賭上自己的家當、人身安全、被北韓邊境士兵抓到遣返遭酷刑、在中國被通報遣返回北韓… 等等無數潛在的風險。故事場景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北韓 偶像崇拜 對金正日的偶像崇拜和敬愛,是所有北韓人從小根深蒂固的教育,也可以說是洗腦。他被塑造成是神,是可以看穿你心思、供應你一切的神。 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你在竊竊私語 所有的街坊鄰居,都可能是告發你的對象,所以在北韓,如果對偶像有任何質疑,你無疑是把自己放在懸崖邊,「隔牆有耳」在北韓是絕對可能成立(沒有所謂的水泥牆),講錯任何對主政者不敬的話,隨時都可能被抓走,甚至家族連坐,階級降低永不得翻身。 物資匱乏,黑市、賄賂猖獗 沒電、沒水、沒食物是北韓人民的基本日常。對身在文明社會的我們來說這些都是基本生活條件,但是一但他們得到了,可以開心好久。人民沒有足夠的條件維持生計,必須得想辦法鋌而走險做買賣,來換取糧食生存下去,研美的爸爸很聰明,有一段時間讓家人過得還算不錯,不至於餓肚子,但這種好日子來得快去得也快。 逃離家鄉 在動完割盲腸手術,身體正虛弱的日子,因為姊姊恩美按耐不住逃離家鄉而失蹤,研美和媽媽被迫得做最艱困的決定,走或不走,將會影響到她們往後的日子……。 2️⃣中國 (2007.03.31 ~ 2009) 掮客 – 天使與魔鬼 時值13歲,研美和母親到了中國,被人口販子幾經轉手販賣、和母親的分離又重逢,以及與人口販子間的愛恨情仇。 弘偉是研美在中國遇到最重要的一個人,她恨他也感謝他。若沒有他,研美無法與被掮客轉賣的母親重逢、並找到在北韓病重的父親再次相會,陪伴他走最後一程;若不是他,也激發不了他和母親再次逃離中國前往北漢的堅定信念。 二度逃離 沙漠、低溫、絕望。賴以為生的只有指引方向的星光和活下去的信仰。經歷了無數次瀕臨死亡的幻覺,她們奇蹟似地走到了從瀋陽到青島再到內蒙古,跨越了戈壁沙漠,來到牧師所說的邊境鐵絲網圍籬,到了終點站蒙古得到政治庇護。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 3️⃣南韓 (2009 ~) 格格不入 好不容易來到蒙古,歷經波折、羞辱終於見到南韓代表,踏上了南韓國土。緊接而來的是文化上、思想上的衝擊。 從沒見過的現代化建築、科技、交通工具、飲食文化、金融市場、醫療環境,不斷的挑戰她們原先的「舒適圈」。也或許從未有過舒適圈吧,她們只能被迫選擇不斷地適應當下面臨的挑戰。 在南韓「統一院」,一個讓脫北者適應南韓社會文化的單位,給人希望也給人絕望。即使後來社會體制下安排的一些教育機構,也無法完全解決她所要面對的心理、文化上的困境。若非後來研美持續讀書自學,開啟自己的視野,進到首爾的東國大學就讀,也不會有後面的美好篇章。 就學機會、改變世界 最大的轉捩點,就是東國大學的教授願意給她這麼一位能力明顯落後的脫北者一個機會,一個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此改變了她的人生。 就學期間,研美和媽媽念念不忘的就是找回失蹤的姊姊。同一時期上電視節目,希望透過媒體傳播的方式,有機會找到「可能」逃到南韓的姊姊,殊不知姊姊的逃亡過程和她們相比也沒有順利多少,我相信姊姊的脫北,也會是另一個傷心的故事。上電視、而後加入宗教團體的青年使命團前往美國開啟了她心中的另一道門,一道藉由敘說自己真實故事,來改變世界、激勵人心的那道門,成就了這一本書、也成就了一位人權鬥士的誕生。 個人心得 這本書看完後真的有很多感觸,因為感受到研美的經歷某種程度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很像。 我自己過去經歷了很長一段資源匱乏的日子,在不幸的經濟狀況中,辛勞的父母努力把自己拉拔長大,很幸運在成長過程中形塑大致正確的價值觀和信仰、遇見不少貴人幫助,以及持續的求知慾望,造就了今天的我。 能夠在每個生死關頭倖存下來,人們會歸類為是幸運,亦或是上天的眷顧,而我自己相信上帝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本書也有幾次提到基督信仰對於研美在脫北與自我蛻變過程扮演的角色,有好也有壞)。人們都喜歡聽故事,研美的故事恰好讓人們看見了一個未知世界的理解,以及她努力活下去的求生意志,這樣的堅毅精神絕對是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 從研美的故事裡,我歸納出了三個重點: 1️⃣目標 擁有明確的目標,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強大動力。 一開始在北韓時期,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為了活下去。這個在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底層的需求,是在他們全家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之後,脫北來到中國、南韓,則是為了找到姊姊,確認她的平安;現在,為了北韓人民的困苦,她選擇冒著生命危險成為為人權發聲的鬥士。 2️⃣選擇 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選擇要如何灌溉自己的思想,透過教育、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觀、世界觀,掌握正確的媒介,為自己發聲、為需要的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