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一場永無止盡的金融騙局

《貨幣戰爭》一場永無止盡的金融騙局

為何而讀 《貨幣戰爭》這本書是眾多作家的推薦書目,也常在書評留言中被提及。 一次在二手書店以 $68 的價錢入手了此書,實在非常划算,正好在此時對於國際金融知識欠缺的我,上了很好的一堂金融歷史課。 本書重點 本書採陰謀論觀點,闡述國際金融、貨幣是如何被少數的國際銀行家把玩。 書中引用大量的金融歷史與引言為證,以主觀敘事筆觸,試圖勾勒西方國家的貨幣遊戲。 書籍末了,作者期望中國在未來建立起黃金為基礎的貨幣環境,以抵抗歐美的債務貨幣浪潮。 作者介紹 宋鴻兵,九○年代初期赴美留學,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及著名金融機構任職,是活躍國際的金融學者。(此段引用原書) 上網搜尋了一下網路上對於他的評價,是非常兩極的。這樣的人物,就更值得讓讀者去思考他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貨幣戰爭》篇章重點 本書對我來說其實很難整理出單一或少量的重點,這段我強迫自己整理出前三章主題的重點和想法,後續二讀、三讀,或許有機會再擴充篇幅。 我想主因是過去不曾接觸類似的金融歷史書籍,每一篇章的重點都讓我感覺十分新鮮,也想要留下一些自己閱讀後的想法。 羅斯柴爾德家族 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拿破崙 1815 篇章重點 羅斯柴爾德家族從 18 世紀起建構的金融情報系統,讓該家族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控制整個歐美的經濟命脈。 梅耶.A.羅斯柴爾德,國際金融之父。是這一切故事的源頭。膝下育有十名子女,其中五位在歐洲五國建立起現代金融體系,串連為綿密的金融情報網,建構起堅不可摧的金融帝國。 我的心得 老高曾拍過一支影片介紹此家族,大隱隱於市的西方金融史鼻祖,實際上擁有的財富可能富士比的富豪排行榜加總都贏不了,他們的家族歷史,串起來就是富可敵國的傳奇故事。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天真的以為 Warren Buffett, Jeff Bezos, Bill Gates 這些耳熟能詳的富豪是世上最有錢的人,現在我更相信,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的財富是多到無法被計算追蹤的。 20 世紀石油巨頭 Rockefeller 以及仍在世的 George Soros 會是我下一個階段想研究的目標。 國際銀行家 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面前的南方部隊,還有後面的金融機構。 在這兩者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 林肯 16th 美國總統 篇章重點 國際銀行家心中打的算盤,與歐美國家政策推行、戰爭起因、經濟恐慌、元首刺殺案……息息相關。 案例如下: 1764 A.D. 《貨幣法案》 vs. 1775 A.D.  美國獨立戰爭 1833 A.D.  傑克遜總統打擊第二銀行,1835…

《超級思維》353 個思維模型與 9 大應用場景

《超級思維》353 個思維模型與 9 大應用場景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在閱讀前哨站的推薦書目,看了瓦基的介紹後,我就知道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找的書。對我來說,這是聖經以外,一本快速掌握普世智慧的大補帖。《窮查理普通常識》書中提到的智慧,我覺得裡面八成的內容,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而其作者 Charlie Munger 也同樣為這本書背書推薦。 《超級思維》全書重點 作者 Gabriel Weinberg, Lauren McCann 是一對夫妻,皆畢業於 MIT (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能夠回到過去,他們希望年輕的時候自己就能擁有這本書! 他們將日常不斷重複的「心智模式」(本文交替使用「心智模型」、「普世智慧」)整理成冊,傳給下一代,也期許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超級思維者。 書中列舉了 9 個不同面向的心智模型,我相信這是為了書籍編輯方便而產生的架構,諸多思維模型其實在各章節中可交替使用,我予以簡化如下圖。 最令我驚豔的3個心智模型 成本效益分析 書中第六章「眾多選項中,選出對自己最好的」篇幅中介紹該模型。 商科畢業的我,很汗顏之前從來沒有認真涉略過這部分知識,了解後,對於這樣的決策模型很嚮往。 該思維模型,由三大元素組成: 機會成本 通貨膨脹 未來不確定 我們必須要使用「折現率」的方式估算決策當下哪一個選項能得到最高的「淨效益」。 這個決策過程,如果每一步驟都十分嚴謹,過程必定曠日費時,就像研究一間好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一樣困難。 更進一步的思考,關於政府的疫苗政策,航空公司針對未來機種的規劃,想必都是使用這種思維模型在估算。可惜的是現實的決策,往往被人治社會的政治、情緒帶著走,讓這個分析的成果前功盡棄。這種感慨,跟《致富心態》提到的合理勝過理性,有同樣的既視感! 公有地悲劇 第二章「預先防範,管控不如預期」篇幅中介紹此思維模型。它的概念是: 一片公有農地,人人皆有權利放牛吃草。 毫無限制的結果,就是資源稀缺,草禿了牛也死光了。 這個概念,向外延伸含括了:「小決定暴政、搭便車效應、煮青蛙效應」等思維。 解決辦法是:「長遠思考、系統思考、承擔風險」。 這套思維模型,應用於全民接種 Covid-19 疫苗的思考,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毫無限制:可以比喻為個人自由意志的無限上綱 資源稀缺:全求人民健康 每一個體的微小決定累積(小決定暴政),最終會導致系統性的發展(溫水煮青蛙),少部分的人可以持續堅持不打疫苗,或是只想等自己想要的疫苗廠牌,當群體免疫的門檻到達後,即使這群人未打疫苗,也能享受低感染風險環境之利(搭便車效應)。 每個人一生中會面臨無數的微小決定,我認為在做決定的當下,很難有所謂的對與錯,端看個人如何覺察、思考這整個局的變化。如果是一直看新聞、名嘴的話,那就是將思考外包了。 十倍速高效團隊 第九章「激發潛能,創造高績效團隊」,對於團隊文化的心智模型非常吸引我。 世界的進步,是無數人團結合作的美好成果。如何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擁有共同目標、打造出最好的產品及服務,是在當今無國界的社會必備的技能。 我將思維模型分類為團隊以及個人。兩種不同視角的思維架構,可作為領導人/個人的行動指南。 團隊/組織:組織招聘、文化創造、接納差異、帶人要帶心 個人:了解個體差異、當責態度、終身學習 以上只提供精煉後的指導方向,詳細的思維模型在書中有非常精彩的介紹。 個人感想 智慧再提煉 《超級思維》集結整理跨學科的普世智慧,對我而言,看完書後並不是一個智慧追求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探索旅程的起點。 這本書的內容,光看目錄會聯想到汗牛充棟這成語,給讀者滿滿的智慧模型。打個比喻,很像小時候打電動的大補帖光碟遊戲片,裡面灌滿了所有最時髦的好玩遊戲,然而真正會玩的遊戲,可能就一兩個而已,我特別不希望這本書淪為這個田地。 因此在隨後讀了《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將自己整理的心智圖,再一次精煉為圖文作品,期望以圖文懶人包,搭配清單的思考模式,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把人生活的更有智慧。 思維的交叉連結 「智慧」這個東西有一個迷人的特色,就是放諸四海皆準。該特性,在書中被大量體現出來,也影響了我閱讀本書的順序。 比方說決策制定使用的「第一原理」思維,在培養競爭力也適用;時間運用的「MVP, 槓桿效應」,在多選項決策,同樣可納入考量。 所謂的「底層智慧」,或是《精準學習》書中使用的詞彙「臨界知識」,可說是沒有界限。這讓我想起一個有趣的概念…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 3 個主題和 5 個體悟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 3 個主題和 5 個體悟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近期當紅的財商書籍。 不僅 Podcast《人生實用商學院》主持人吳淡如推薦、《股癌》謝孟恭,國外作家 Howard Marks、James Clear 推薦、Amazon 上的評分也是 4.5 ⭐ 突破 11,000+ 的好評。 在博客來目錄點開,盡是意味不明的標題,閱讀動機單純是想看究竟是什麼樣的書,讓閱讀社群的書友們,前仆後繼地貼文分享 。 本書重點 《致富心態》一本充滿人生智慧的書,作者 Morgan Housel 透過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數據、總結論點,串連成 20 個主題的財商書籍。 這些財商,不僅僅可以運用於投資,更可應用在人生。 若將投資的技能,比喻為安裝在大腦裡一套又一套的應用程式,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底層必須安裝的作業系統。 依照往例,我試著用心智圖整理出書中的篇章重點,分類為個人、他人、世界三個面向。認真細算的話,數量並非剛好 20,因為作者的章節觀念有部分是連貫,部分包含多個觀念,我嘗試列出、分類,予以視覺化。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三個主題 經驗法則(Ch. 1) 我真的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做)! 我真的不懂ㄟ……! 這是日常生活常會萌生的想法,或是講出來的一句話。 全書第一章的標題 –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一開卷就點醒了我! 儘管每個人都被教導一樣的事物,然而卻因為不同的經驗,在投資上,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決定。這個事實帶給我的思考,就是尊重「經驗法則」的重要性。 人腦的傾向,會以自己主觀的經驗、想法來看這個世界,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更常看見的是,人們後續的行動帶來的影響。 批評、謾罵、不請自來的建議,對於當事人來說,全都屬於非必要的負面能量(提到能量,未來會再撰文討論)。我們應該懷抱更多的同理心,去思考為何對方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 這很困難、很花時間,但卻是人與人互動的基本原則,只是在這個凡事講求效率的世界被拋棄了。 我來試著列舉過去一年自己的親身體驗: 樂在存錢,看待花錢如流水的人們 不需用車,看待存第一桶金就買車的人們 擁抱長遠價值,看待樂於短線進出的人們 認識看不見的神,看待不倚靠神、只倚靠自己生活的人們 了解專注力重要性,看待不停低頭滑手機、追劇、玩遊戲的人們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其實多少都存在了一些「真是瘋了!」的黑人問號 ‍♂️❓時刻,套句經典詩詞「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其實都是缺少同理心的心理狀態。 世代、經驗、價值觀、教育背景、學習歷程、閱聽媒體、求學、就業、婚姻、戀愛……各樣的成功/失敗經驗,都成就了一個人的獨特觀念和行為。 當下的特定時刻,一個人能做的選擇,通常對他來說就是最合理的選擇。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這也帶到下一個主題「合理性」。 合理勝過理性(Ch. 11) 要是這樣的行為前後不一致,我只能說,人生本來就不會始終如一。 – John Bogle 我們都是人,都有人性;完全講究邏輯,叫做機器人,完全理性。…

《區塊鏈財富革命》一場關於信任的金融革命以及 3 個你不能錯過的重點

《區塊鏈財富革命》一場關於信任的金融革命以及 3 個你不能錯過的重點

為何而讀 比特幣、區塊鏈的話題已風靡好一陣子。尤其前陣子一度看到比特幣的價格飆漲到近 USD $64,900 的高點,身為小資族,說什麼也不想錯過這個財富轉移的機會。 但在投入前,務必先了解這個玩意兒是什麼、風險在哪,否則浪費多餘的時間、精力瞎看盤,那就只是把收割股市韭菜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戰場罷了 。 這本《區塊鏈財富革命》,是在茉莉書店偶然看到的特價品。雖不是暢銷書,但成書時間也沒有過早,書籍架構清晰易讀,就選定本書為比特幣/區塊鏈的入門讀物了。 本書摘要 《區塊鏈財富革命》作者李光斗,是中國央視的品牌顧問,我也是透過這本書才認識這個人。 他用淺白的文字、精煉的概念,帶領讀者認識區塊鏈概念、歷史發展、財富趨勢、各領域應用以及未來挑戰。 《區塊鏈財富革命》3 大重點 區塊鏈是什麼? 如果這本書只要選一個章節來看的話,我認為第一章節就足夠了。 作者把區塊鏈的概念講得十分透徹,也幫助我把之前透過影片學習,不太清楚的部分打通了。 用下面一張心智圖,整理出區塊鏈的五大特性 我試著用簡單的用一段話,來說明這五大特性分別代表的意義: 分散式帳本 Distributed ledger:由區塊鏈上的所有節點來記錄交易,確保紀錄不被竄改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用「弱中心化」稱之比較合適,每個節點都參與記帳 時間戳記 Time Stamp:時間具有不可篡改性 非對稱加密 Asymmetric encryption:提高安全性 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交易的靈魂,也就是程式碼和演算法 簡單來說,區塊鏈要解決的就是現行交易的信任問題。 讓人人都能參與,而非由一單位管理,並用加密技術、時間戳記以確保資料的安全及不可竄改特性,致力於達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運作方式。 如果還是不懂,可以透過下面影片入門學習 老高:以思維的角度切入 李安樂老師:板書解釋區塊鏈的打包概念,以及如何防偽 EP.1 比特幣和區塊鏈到底是啥?礦機挖礦咋回事? EP.2 比特幣交易如何防偽?私鑰公鑰地址啥意思? 一個一定要認識的人 – Vitalik Buterin(V 神) 中本聰我們就不多談了,他是提出比特幣白皮書的人物,然而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但說到區塊鏈,就一定要認識這位區塊鏈大師 Vitalik Buterin(圈內稱之為 V 神),在 2014 年創建了乙太坊的區塊鏈平台。一開始想法單純是要解決比特幣的一些局限性,而從 2014 發展至今,乙太坊幾乎已經成為區塊鏈的代名詞,相關的應概念和技術至今仍不斷演進。 區塊鏈的應用 我相信不少的人是只聽過比特幣,而不知道何為區塊鏈,更遑論區塊鏈的應用了。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上面段落所提到的區塊鏈特性,在人類各種活動的場合做結合。舉凡金融、電商、社交、媒體、品牌、法律……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指數化投資的終極奧義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指數化投資的終極奧義

為何而讀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一書,一直收錄在我的必讀書單當中。而會知道約翰.伯格本人,其實是在認識 ETF 這個投資工具時,才知道他就是「指數型基金 TIF(ETF 的前身)」的創造者,於此受益的投資人不可勝數。  點我看 TIF vs. ETF 差異(市場先生) 書封面上的各界推薦人,包括了華倫.巴菲特、威廉.伯恩斯坦(《投資金律》作者)等大師;台灣出版的推薦序,則是由在台灣我心目中,兩位投資知識圈最具分量的綠角、市場先生來寫序。 書中每章節的結尾,都有一段「不必憑空相信我的話」,作者大量引用投資界菁英們,對於指數型基金的評價,無疑地推升了全書論點的公信力。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重點 本書綱要 約翰.伯格在書中以數據、圖表,持續地提供讀者關於投資上一些重要,卻常被人遺忘的事實,並給出十分簡單的方法和投資工具。 工具:指數型基金(後文以被動型指數 ETF 取代)。 方法:低成本買進、分散投資、長期持有(前兩者可歸類為 ETF 特性)。 以下,我將分為事實、特性、對策三大段,來分述書中重點。 顯而易見的事實 成功投資講求的是常識。 這邊所講的事實,也就是書名提到的「常識」。 三種賽局 正和賽局:買進+長期持有 零和賽局:擊敗市場,扣成本之前 輸家賽局:擊敗市場,扣成本之後 成本與報酬 運動增加(成本、費用、稅金),導致報酬減少。 論成本,時間是敵人;論報酬:時間是朋友 要達到令人滿意的投資成果(市場報酬),比多數人想得容易;想要達成更優越的結果,比你想想的困難得多 均值回歸(概念類似市場週期) 長期股東獲利 = 公司利潤 短期:夢想脫離現實、投票機器 長期:現實主導、秤重機器 基金 主動型:來來去去 指數型:永遠存在 投資最大敵人 情緒 成本(費用) 常識一詞,若連結於心理學,我覺得比較像是集體意識的範疇。那是一種無需多說,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重要觀念或是默契。然而擁有正確觀念是一回事,行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否則媒體哪來那麼多社會案件可以報導呢 ? 指數型基金特性 低成本(費用比率低、周轉率低、無手續費) 提供市場指數績效 具生產力的方法 建議投資策略 當某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法,應挑選最簡單的一種。 奧卡姆剃刀(單純簡約法) 低成本基金…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迪士尼的超級英雄

為何而讀 我平時觸及的視聽媒體,比較沒有聽到有人在推薦這本書,但我還是買了他,為什麼呢? 必須承認,是某天在逛誠品時,看見書封面上 Bill Gate 的推薦文字給吸引的。除了 Bill Gates,另一位重要的推薦人就是前些日子看到的 TED Talk 史上排名 #4 的影片《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講者 Brené Brown 的推薦。 當認識了越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我發現他們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漸漸的連結在一起,應該說,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看世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來看看作者是怎麼說的吧? 我不僅寫給有抱負的執行長,也寫給每一個希望在職業生涯甚至個人生活中走得更輕鬆、更有自信的人。 相信我,這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本書大綱 全書圍繞在作者 Robert Iger 的職涯故事。 2 年 ABC(美國廣播公司)經歷、任職迪士尼 23年 ,其中擔任執行長 15 年(已退休,為現任董事長)。故事主要聚焦於職涯後半段,帶領迪士尼邁向全球最大娛樂帝國,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其中包括:和賈伯斯的交手、併購耳熟能詳的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福斯…,一度接近參選美國總統,以及各種危機處理的驚心動魄時刻,毫無冷場。 《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精華 若要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概念,我想就是作者在序章中揭示的,回顧他職涯 45 年,尤其是領導迪士尼逾 15 年的心得,總結出他認為真正的領導者,應把握的做事原則。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讀一位領導人的傳記,不免手癢地,整理出來我看見的重要特質,對於部分讀者,或許會覺得無聊,建議跳過下面這段,可以直接閱讀下一段「我的體悟」 。 領導 10 大原則(作者提煉) 樂觀 p.29, 57, 123, 149, 191 勇氣 p.46, 135, 194 專注 p.11, 19,…

《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 7 種週期及 7 個體悟

《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 7 種週期及 7 個體悟

為何而讀 在拜讀過 Howard Marks 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後,深深震撼著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處: 風險該書讓我對於「風險」一詞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意識。了解風險到底是什麼,如何辨識它、控制它。也進一步觸發我對於學飛風險、飛行風險的進一步思考。 智慧(第二層思考) 該書很大幅度的拓增了我對於金融世界的認知邊界,這股震撼不亞於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之感。透過該書,讓我看見了自己在投資世界的無知,並了解一些重要的觀念:價值、風險、情緒、週期… 等元素交互影響發生的變化,進而影響我投資乃至日常的行為。 覺察景氣位置 《投資最重要的事》8-11 , 15章,簡單的談到了週期(鐘擺)的觀念。 而這本《掌握市場週期》更加全方位地解析週期的概念,並提醒投資人面對週期應有的應對方式。 在 Ray Dalio, Charlie Munger 以及國內外權威人士的背書下,本書必定精彩可期! 推薦讀者類型 這段是我在整理閱讀重點時想到的段落,我思考什麼樣的讀者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並在讀了之後從中獲益,我整理出來以下幾種類型: 看過《投資最重要的事》,對於各種週期觀念,想更進一步了解的人 期待透過市場週期,掌握出入場時機的投資人 自忖情緒波動較大的人 這樣列下來,好像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應該來讀這本書 ,是這樣嗎? 如果你這麼問我,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稍安勿躁,看下去,就知道了 。 《掌握市場週期》重點 這本書的信息量也是異常的大。 和前兩段提到的經典書籍《投資最重要的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樣,都是這些大師在商業圈打滾了幾十年後集結的精華。要在一篇文,短短上千字整理出來,我認為稍有難度。 我會試著用「黃金思維圈」的思路由內而外的順序推進,整理書中重點,與書中的論述順序可能稍有不同。 Why:為何研究市場週期 How:如何辨識市場週期 What:應對市場週期方法 1️⃣ 為何研究市場週期 在說明為何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週期這一詞代表的意義為何。 什麼是週期 作者在書中使用很多的篇幅,試著解釋週期這件事。因為曾有讀者在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之後,來信跟他提到,書中講週期的概念,不能稱之為週期,他對此無法認同。 長話短說,在我的理解,週期就是一種有「高低起伏、持續反覆、必然發生的趨勢現象」。不需糾結於高低點(振幅大小)、波段長度,或是否符合物理性質。 書中常用鐘擺來比喻,儘管鐘擺的物理性質:擺盪規律、震幅總相同,但終究只是借用它,作為一個易於理解週期的具體想像而已。 常見週期類型 書中舉出了常見的幾種市場週期類型(共 7 種),對於理解金融市場如何運作,各週期彼此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非常有幫助、最後再一筆帶回市場週期,也就是本書討論的重點。 經濟週期 獲利循環週期 投資人心態的擺盪 應對風險態度的週期 信貸循環週期 不良債權週期 房地產週期 下表簡單整理出,各種週期重點、形成過程及應對方式。 週期總結:市場週期 看到以上的表格,讀者們應該意識到,金融市場規則不是想像那麼容易了吧! 我已嘗試簡化作者書中表達的概念。每個週期,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市場的一個子系統(各系統可窮盡一生探索)。每個系統看似各自獨立,實則各自相依、相互影響,帶動著整個稱之為「市場」的週期。…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Google 資訊長教你如何有效 Google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Google 資訊長教你如何有效 Google

為何而讀 對於效率工作、生活的追求,永不滿足。 在二手書店看到這本書,完全是被書的標題吸引。即使書籍已出版超過十年,看到書籍作者是 Google 前資訊長 Douglas C. Merrill,成長過程飽受失讀症所苦,就更想知道他是如何克服資訊爆炸的困境。 本書重點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是作者 Douglas C. Merrill 從失讀症患者,到成為 Google 資訊長的心路歷程。書裡面沒有艱澀難懂的名詞、技術,是本十分好讀的書籍。 書籍分為三大部分: 認識自己:了解人的大腦限制並介紹基礎觀念 全新整理術:搜尋、過濾法、工具介紹 克服挑戰:活在當下、擁抱未來 書中第二部分為全書比重最高的焦點,介紹內容距今已十年,並非所有工具至今存在,但是概念性的闡述,相信讀者依然能產生共鳴。 《Google 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重要概念 認識自己 認識大腦、辨別限制種類 分配資源:時間、精力、錢、資訊 設定目標:3W、搭配計畫、給時間 做法:分享、找人合作、變通 全新整理術 搜尋法 作者建議善用搜尋的功能,而非花過多時間在整理資料夾、歸檔動作。善用標籤的功能,弄清楚手邊的資料接下來會如何運用,給予適當的加工,是他在資訊海中存活下來的解決之道。 桌面搜尋:以 Mac 為例,善用 Cmd 鍵⌘ + 空白(我得承認自己真的很少這樣使用) Google 搜尋:以下擷取心智圖中 Google 的分支截圖 過濾法 目標:從需求和興趣出發 判斷:資訊後續用途 記憶:透過建立系統(習慣)重複檢視,記得真正重要的資訊 工具使用 選用考量 紙本與電子的優劣(推薦閱讀熱門文章 子彈思考整理術) 5W 提問 What 用途? When 何時要用? How 使用方式?…

《異數》成功究竟有沒有方程式?

《異數》成功究竟有沒有方程式?

為何而讀 《異數》這本書,在過去很多閱讀的書籍或書評都有提到這本著作,這次和前一本書《從 0 到 1》同時入手,很碰巧的《從 0 到 1》的作者也提到了這本書的內容,他想說的是,《異數》中有些事實,是作者也沒有交代清楚的,讓我更加想要知道究竟這本書是在聊些什麼?為何矽谷創投巨人 Peter Thiel 也會對這樣一本書發表意見。 本書重點 本書要講的不是大樹,而是森林。 本書作者 Malcolm Gladwell 舉出大量成功人士的故事,並試著用大數據的方式挖掘出這些人他們成功背後人們沒有看見的原因。在不平凡的的小細節中,看見超凡人類是如何出類拔萃。 結論是:沒有單一元素可成就不凡,但缺乏某個重要元素,也將註定與超凡擦身而過。 書中提出一個最常被引用的概念為一萬小時定律,該定律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從平凡變超凡的必要條件。」 《異數》重要概念 馬太效應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福音 25:29 作者引用一個研究:從加拿大某一個冰上曲棍球隊員名單的組成,擴大到整個曲棍球聯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 出生在年頭的隊員佔比極高。而這根本的原因,乃是曲棍球聯盟年齡分級規定所造成。 接近年頭出生的孩童,身體成長、發展的時間較同年年尾的人有更多優勢,這優勢一開始或許不明顯,但是當「優勢 X 機會 X 刻意練習」 那就是複利等級的差距。 馬太效應又稱為巨大效應,對我來說,就是複利效應的同義詞,時間累積造成無法超越的優勢。 只是這個故事當中的時間優勢,不僅僅是時間,更參雜了時機(出生的年月份)在其中。 一萬小時定律 十年代表一萬個小時的苦練。 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們的神奇數字。 書中一萬小時定律時間,我簡單估算如下  Bill Joy 在電腦中心寫程式時間:8h x 365d x 5y = 14,600h Bill Gates 在湖濱中學、資科電腦、華盛頓大學寫程式累積時間:7y(時數不詳) Beatles 在漢堡駐唱總時數:1200場 x 5h = 6000h+ 這些厲害的人,除了他們的天賦、出生、環境條件外,不能否認的是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在專業上,才有如此非凡的成就。 實用智能 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以達到最大效果。 書中舉了歐本海默 vs. 克里斯.藍根對比的故事為例子。 兩位同樣高智商的人物。一位最後是原子彈計畫負責人,另一位終其一生懷才不遇,直到參加了電視解謎比賽,他的故事才被人知曉。…

《從 0 到 1》判斷優秀企業的 7 個秘訣

《從 0 到 1》判斷優秀企業的 7 個秘訣

為何而讀 《從 0 到 1 – Zero to One》初版於 2014 年。這本書躺在待讀清單很久,從很多的閱聽媒體提到過書中有非常顛覆性的想法。一次在台大茉莉書店看到特價,就收下了。 書背列名的推薦人士有: Taleb:《黑天鵝效應》作者 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 Elon Musk:Space X, Tesla, Boring Company, Neuralink… 等公司執行長、董事長 Jeff Immelt:GE 執行長 Peter Thiel 本人則是多間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投資人,舉凡 Paypal, FB, Yelp, Palantir, Airbnb, LinkedIn, SpaceX…,想必內容精彩可期!  點我觀看 Peter Thiel Portfolio 本書重點 作者於自序提到,本書其實並非完全由 Peter Thiel 自己所寫,乃是學生聆聽他於史丹佛開設的「資訊科學:新創事業」課堂筆記,彼此合作整理成書。 書中第 13 篇揭示了全書的重點 7 問,分別是: 工程問題:突破的科技,或微幅改善的方法? 時機問題:開啟事業時機正確性? 獨佔問題:小市場取得高市占? 人員問題:合適團隊? 銷售問題:銷售計畫? 持久問題:市場定位可以堅持 10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