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為何而讀 作者為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現年 89 歲,被譽為「英國國寶」,與現在短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齊名。 過去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前,他的眾多書籍,都是在徜徉書店中,會忍不住想翻閱的類型。這次在二手書點找到這本書,入手價 $40,二話不說購入拜讀。 全書重點 “大象”就是二十世紀社會的基石 – 大型組織; “跳蚤”是獨立工作者,有的擁有自己的小企業,有的是個體戶或與人合夥。 《大象與跳蚤》是兩種強烈大小反差的動物,讓人不禁想了解,其背後所比喻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作者回顧自己從大象的組織生活,轉為跳蚤獨立生活的觀察與洞見。這個轉變的思考,概括了個人、家庭、社群、社會等層面。 全書分為三個段落: 1.出發點 作者以自身觀點出發,從童年生活到中年離開殼牌石油(大象)的職場生活,轉而成為獨立工作者(跳蚤)之間的心境轉變與觀察。 2.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描述,以及個人當如何應對。 3.獨立生活 成為跳蚤後的工作、生活組合方式,以及身為跳蚤,在歸屬感、夢想與學習,該如何均衡發展? 《大象與跳蚤》概念與連結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如果要從本書中選一篇最打動我的章節,那將是第七章的主題 –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因為它不僅扣緊了整本書描述的重點,也正好呼應了我個人網站的三個主題 – 「福音、飛行、學習」。 歸屬感 渴望歸屬感,與追求心靈自由一直糾纏不清。 歸屬感,是本書的核心重點。 作者從自幼與家人的關係談起,到了殼牌公司工作,成為地區訓練經理,於 49 歲退休,成為作家。在家庭與工作間,與妻子共同找尋生活的微妙平衡,與人生歸屬感。 這讓我理解,在組織中與人合作,人往往較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性;一旦脫離組織,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得向內尋求,這也是常聽到的「中年危機」的來源。 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認識了信仰,對於這種歸屬感問題,沒什麼煩惱。而我也相信,不僅是現在,對於未來,有蠻大的把握不會有重大的歸屬感危機。 主要原因,正好在前幾週的這個講道筆記有分享 – 「在對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 夢想 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伊莉莎白(韓第妻子) 作者的夢想是寫作。 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也是在成為機構講師、嘗試著作後,長期緩慢的醞釀。 書中說道:「有些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如他的小女,從建築師、做生意、教英語到成為整骨師,尋尋覓覓,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韓第給尚未找到熱情的人一個建議:「多試,只要你嚮往就去嘗試;但在他成為你的最愛前,絕不要讓它佔據你生活的重心,因為這不會持久的。」 我反思自己追夢的旅程,其實心態上,很類似他所提到的建議。 多嘗試 在成為合格飛行員以前,我曾做過不少嘗試。 大二階段,因參加校園就業博覽會,得知民航機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透過民間機構了解職業工作內容,與報考所需條件。 大四階段,因緣際會參加企業參訪,首度踏入 744 模擬機艙,體驗飛行。 畢業之後,多次報考航空公司培訓失利,前後失敗不下五次,仍未打消想成為飛行員的決心。 2016…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寫作緣由 大學時期沒有認真讀經濟學,一直到接觸投資,才讓我想深入研究經濟學。 《原則》一書的作者,也是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書中提及他曾為協助多國政要解決財政、經濟問題,自己出版了一支解釋《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的影片給他們參考。抱著好奇心,上 Youtube 看完後,著實讓我驚嘆不已。 我認為這支影片的存在價值,有必要讓世界上所有人明白 – 「經濟」這個特別的機器,到底是如何推動這個世界前進,以及它所存在的週期奧秘!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影片大綱 什麼是經濟? 解釋經濟這個抽象概念,我認為一兩本教科書,都很難做到百分之百。 經濟,是一個人類結合「生存、交易、慾望與信心」等多樣元素,揉捏而成的產物, 作者將它比喻為「機器」。 隨著時間推移,它的型態必將隨之漸變。 Ray Dalio 用短短 30 分鐘的影片,盡可能道出「此時此刻的經濟機器」模樣,並點出是什麼在推動它、而我們又為何要了解它。 我借花獻佛地將這支影片,拆成五階段視圖(下段的全息圖),期望能幫助讀者在觀看影片之時,能交叉參照此圖,相信對於「經濟機器」有更全面的掌握。 A.完整經濟週期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從歷史上來看平均約 100 年,分別由三種週期組成: 生產力週期 短債週期 長債週期 週期的驅動力來自於人性: 消費主義 延遲償債 長債週期的上升趨勢,稱為「槓桿化階段」;相反的,長債下降趨勢,稱為「去槓桿化階段」。 去槓桿化又可再拆分為「蕭條、通貨再膨脹」階段,這部分我們到 E 段會補充說明。 B.經濟組成 我使用圓餅圖來呈現「經濟、市場、交易」的階層關係。 在總體經濟的角度,經濟和市場比較容易被混用,然而兩者所含括的元素截然不同。 影片沒有詳述,我也非專業人士,就不在此贅述兩者差別。 這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交易的構成元素。 一筆交易發生,會有買方和賣方兩種角色,而賣方會接收買方的「貨幣或信用」,給予買方所需的「商品、服務或資產」。 信用在交易中稱為信貸,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然而在當代經濟交易中,卻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貨幣占比僅是九牛一毛。 無數的交易集合,就稱之為市場。而無數的市場集合,則稱為經濟。 經濟含括的範圍可大可小,小至一個國家,大至區域或國際組織,都可視為一個經濟實體。而經濟實體,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接下來要探討的週期。 C.短債週期 因版面配置,圖中只呈現短債上升週期的形成。 不論短債或長債週期,皆有上升與下降趨勢。 短債週期一般為 5~8 年,主要由「信貸」推動。 人們會隨著信貸取得的難易度,而呈現不同消費方式的傾向。 上升週期 信貸容易(利率低),人們傾向借款花錢。 一個人支出提高,代表另一個人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同樣促成信貸的優良條件,如此循環下去,套入經濟的價格公式(價格=支出/總銷量),價格終將提高,造成通膨。當通膨過度,央行就得要出手干預,也就是所謂的升息,此時為上升週期的頂點。 下降週期…

《峰與谷》3點峰谷法則與5項人生體悟
|

《峰與谷》3點峰谷法則與5項人生體悟

為何而讀 會想翻閱這本書,是在過往閱讀歷程,很多作者提及 Spencer Johnson 這本書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性。 待打開書籍推薦頁,看見 30 位各界人士聯名推薦(很少見到出版社,一次邀請那麼多人推薦書籍),我比較熟悉的人物有:朱衛茵、李家同、洪蘭、孫越、黑幼龍、魏德聖……。 在一次茉莉書店偶然看到二手價才 $105,毫無疑問立馬入手了。 閱讀大量實用與理論書籍之餘,穿插文學小品來調劑,正好是近期的閱讀節奏。 《峰與谷》故事大綱 《峰與谷》的故事,圍繞在一對年輕人和老人的對話與思考。 一名住在山谷、鬱鬱寡歡,對於生活凡事看不順眼的年輕人,一日登上一座高山,偶然遇見住在高山的老人,開啟了一連串的對話……。 爬高山、入低谷,是這個年輕人腳下的真實情況,也是人生境遇。一次次回到高山的旅程,他與老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漸漸地掌握了一些智慧的人生哲理,最重要的是,他努力地活出這個「峰谷法則」,並分享出去。 峰谷法則 – 傳承的智慧 如何早日脫離低谷 找出潛藏在逆境裡的契機,加以利用。 放輕鬆,低谷總會過去。怎麼陷進低谷,就反其道而行。 跳脫個人框架:在工作上多盡一份心力,在生活裡多一份體貼。 避免和別人做比較。 找出潛藏在逆境裡的契機,趕快採取行動。 如何在高峰待久一點 對順境感恩,明智的經營順境。 謙卑、感恩,多做讓你爬上高峰的事。 好還要更好。 多為別人盡心。為日後的低谷預留資源。 如何在將來多一點高峰、少一點低谷 追隨理想願景。 想像自己沈浸在美好未來的樣貌,要描繪出具體、可信的細節,不久之後,你就會為了實踐願景而樂於吃苦耐勞! 個人體悟 Covid-19 逆境下的成長 你在低谷裡怎麼自處,決定了你可以多快爬到下一座高峰。 Covid-19 疫情已持續延燒一年半餘。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生命的低谷;然而對我而言,恰好相反。透過持續閱讀,我發現自己看見了一個有別於以往,和許多人眼中不一樣的世界。 閱讀的美好,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人生路引》作者寫的很棒,我也期望能夠過持續的積累,慢慢整理出方向,進而系統性的分享。 在這積累的過程,看見自己生命成長軌跡的樂趣是無限大,也期望正在閱讀的讀者,可以在這看似低谷的大環境,抓住方向,認清在逆境裡的現實,把握機會讓自己成長。 戰勝恐懼 個人的高峰就是克服了恐懼。 「恐懼」這詞彙,在這一年間讓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要我形容,我會說「它是讓人無法行動的魔鬼,也是讓人失去理智的毒藥」。 投資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在投資界,有恐懼貪婪指數可參考,讓我們客觀地掌握現實,知道是否只有自己在恐懼,還是一群人都在恐懼,而適時的做反向的事情。 至於人生,唯有辨識自己的恐懼程度,也唯有自己願意面對它,恐懼這個魔鬼才會離開。然而要獨自面對自己陷入恐懼的事實,並走出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很幸運的,有一個解法,就是耶穌。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有耶穌在心中,恐懼往往透過超自然的方式離開。這概念就是我在過去文章一再提到的「信, Believe」的概念! 憑空相信才是信,眼見為憑並非信,我稱之為客觀的事實。 正面思考的力量 一個人的感受,跟他看待自己處境的觀點息息相關。 重點不要把個人的遭遇跟你認為自己優不優秀、有沒有價值劃上等號。…

《少,但是更好》成為專準主義者

《少,但是更好》成為專準主義者

為何而讀 在意識到心中時常感到混亂、壓力之際,某天逛二手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收進書單已久的書。 標題令人印象深刻《少,但是更好》。和身處的資本主義、消費主義高漲的世代是反其道而行,而我深知這觀念乃心之所向,所以毫不猶豫的把它收藏起來,靜待心境對的時候來閱讀。 本書大綱 這本書的精神稱作 – 專準主義, Essentialism。 全書分為「思維模式」和「方法」兩個面向來探討如何邁向專準主義的人生。 專準主義者的思維模式 – 追求本質。 邁向專準主義的三個步驟 – 精、簡、準,分別代表:精挑、簡化、準確執行。 下段用兩張心智圖來分享給讀者們,使用心智圖來實踐專準主義。 概念心智圖 全書重點版本 專準主義版本 概念應用 1️⃣.追求本質 選擇的能力使我們成為人類。 Madeleine L’Engle 並非全部都很重要 集中時間、精力在少數重要的事 前幾天晚上我剛洗完澡,突然想起一件要事,想立刻撥電話給朋友詢問意見。於此同時,女友已經把晚飯煮好跟我說「差不多可以準備吃飯囉」! 我當時的回覆是:「我打個電話,兩分鐘就好」。 打過去後,因為跟朋友講的是跟飛行有關的議題。對方是在已經吃飽飯的狀態下,我也沒有講我正面臨的狀況(準備要吃飯),於是就這樣聊了十多分鐘,女友剛煮完飯、期待一起用餐的興致都沒了。 我事後回想,在這件事情上,我完全沒做到專準主義者應有的思維和行動。沒弄清楚當下何事為重、未將界線畫清、在不對的時間和打這通電話,因此讓本應是美好的用餐時間亂了套。 2️⃣.精挑 專準主義者會花時間探索、傾聽、討論、提問和思考。 但探索本身不是目的,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來。 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對我啟發很大的一個層面就是部落格的經營方向。 經營部落格的初衷,就是希望能透過自身小小的力量,分享福音與飛行世界的美好。 在鍵盤敲敲打打確實是我喜歡的事情,在每一次吸收、內化、產出的過程中,不僅對我帶來了意義,我也在年初的閱讀社團中做了小實驗,發現熱衷做的事情,確實能為別人帶來意義,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回饋!(謝謝書友們的回饋) 部落格想要寫的面向很多,然而時間是那麼的有限,所以「精挑」就變成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精挑」這個段落,談到的子主題分別有: 逃離:創造閱讀、專注、思考的空間 留意:觀察、傾聽、反省(日記) 玩樂:創造力的必要元素 睡眠:保護資產(思考、辨別、判斷能力) 嚴選:明確的「是」,才是明確的事 若用大腦的創造力(人類寶貴資產)角度來看,1-4 我會將之歸類為一組;5 獨立開來,它是這篇的總結。 第一組注重的是對於我們所用有的資產進行必要的輸入、輸出過程,並且適時充電(睡覺),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保護資產的角度出發,很特別吧! 再者,我發現專準主義者對於「專注力」的捍衛,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世界一直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要成為專準主義者,必須要學會控制它。 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充滿熱情,而且你可以做到最好,你就應該只做那件事情。《從A到A+》Jim Collins 透過最後 Jim Collins 的引言和以下 這支影片,希望讀者也能掌握精挑的精神! 3️⃣.簡化 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於是我不停雕刻,直到使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