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為何而讀 作者為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現年 89 歲,被譽為「英國國寶」,與現在短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齊名。 過去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前,他的眾多書籍,都是在徜徉書店中,會忍不住想翻閱的類型。這次在二手書點找到這本書,入手價 $40,二話不說購入拜讀。 全書重點 “大象”就是二十世紀社會的基石 – 大型組織; “跳蚤”是獨立工作者,有的擁有自己的小企業,有的是個體戶或與人合夥。 《大象與跳蚤》是兩種強烈大小反差的動物,讓人不禁想了解,其背後所比喻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作者回顧自己從大象的組織生活,轉為跳蚤獨立生活的觀察與洞見。這個轉變的思考,概括了個人、家庭、社群、社會等層面。 全書分為三個段落: 1.出發點 作者以自身觀點出發,從童年生活到中年離開殼牌石油(大象)的職場生活,轉而成為獨立工作者(跳蚤)之間的心境轉變與觀察。 2.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描述,以及個人當如何應對。 3.獨立生活 成為跳蚤後的工作、生活組合方式,以及身為跳蚤,在歸屬感、夢想與學習,該如何均衡發展? 《大象與跳蚤》概念與連結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如果要從本書中選一篇最打動我的章節,那將是第七章的主題 –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因為它不僅扣緊了整本書描述的重點,也正好呼應了我個人網站的三個主題 – 「福音、飛行、學習」。 歸屬感 渴望歸屬感,與追求心靈自由一直糾纏不清。 歸屬感,是本書的核心重點。 作者從自幼與家人的關係談起,到了殼牌公司工作,成為地區訓練經理,於 49 歲退休,成為作家。在家庭與工作間,與妻子共同找尋生活的微妙平衡,與人生歸屬感。 這讓我理解,在組織中與人合作,人往往較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性;一旦脫離組織,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得向內尋求,這也是常聽到的「中年危機」的來源。 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認識了信仰,對於這種歸屬感問題,沒什麼煩惱。而我也相信,不僅是現在,對於未來,有蠻大的把握不會有重大的歸屬感危機。 主要原因,正好在前幾週的這個講道筆記有分享 – 「在對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 夢想 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伊莉莎白(韓第妻子) 作者的夢想是寫作。 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也是在成為機構講師、嘗試著作後,長期緩慢的醞釀。 書中說道:「有些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如他的小女,從建築師、做生意、教英語到成為整骨師,尋尋覓覓,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韓第給尚未找到熱情的人一個建議:「多試,只要你嚮往就去嘗試;但在他成為你的最愛前,絕不要讓它佔據你生活的重心,因為這不會持久的。」 我反思自己追夢的旅程,其實心態上,很類似他所提到的建議。 多嘗試 在成為合格飛行員以前,我曾做過不少嘗試。 大二階段,因參加校園就業博覽會,得知民航機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透過民間機構了解職業工作內容,與報考所需條件。 大四階段,因緣際會參加企業參訪,首度踏入 744 模擬機艙,體驗飛行。 畢業之後,多次報考航空公司培訓失利,前後失敗不下五次,仍未打消想成為飛行員的決心。 2016…

《超速學習》掌握學習法的5大步驟與9個法則

《超速學習》掌握學習法的5大步驟與9個法則

為何而讀? 學習如何學習 因著前陣子在研究效率和時間管理相關的議題,以及讀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書後,發覺自己對於「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深深的著迷。人生在世的時間就是那麼的有限,想要學習、探索、體驗的事有那麼多,如何用有效率的方式正確的學習來理解這個世界,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這幾篇的文章分享也會圍繞在學習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上。 本書重點 本書作者為 Scott Young. 以自己為實驗對象:一年完成 MIT 四年課程、一年內學會四國語言、一個月內學會素描,並作為書籍封面的吸睛標題。我也相信他本人確實做到了,才有辦法如此有說服力的解析學習的方法。全書重點在於介紹學習的9大法則,最後搭配5個步驟,交織而成一個有系統的學習框架。我將針對每個主題,簡單介紹我所理解的概念。 9大法則 1.後設學習:不要急,先問問題、做好計畫再開始 如果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 Isaac Newton 3W:問 Why, What, How? Why:釐清動機。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這是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What:做什麼?釐清知識的分類:觀念、事實、程序。有者這一層概念之後,就知道要從何下手。 How:怎麼做?向標竿學習、找資源,然後先往目標努力。 研究:10% Rule:估計自己要花多少時間習得這個知識或技能,然後用估計投入學習時間的 10% 來做前置的研究,並且隨著學習過程持續進行研究,用以調整方向。 2.專心致志:承認所處狀態,從小處著手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聖嚴法師 專注可以分為開始專注(反:拖延)和持續專注(反:分心)。 我個人是比較少有持續專注,也就是分心這方面的問題,反而開始專注(拖延)的症狀比較明顯。 解決拖延症狀,就是要承認它,給自己五分鐘,接著搭配 Pomodoro 方法來延續。 解決分心症狀,則是要思考原因為何,著手解決。常見原因有: 環境:讓自己置身於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任務:任務是否太大?不夠具體?沒有確實切割?都是可能造成拖延的原因。 自己的心:心裡被某些事情佔據了,當下沒辦法專心去學習。 3.直截了當:直接做想擅長的事 能找到噴泉的人,不會去找水潭 – Leonardo da Vinci 這邊提到一個很棒的例子就是語言學習。如果今天置身在一個語言不熟悉的國度要快速和別人溝通,那麼讓自己置身在大量會話環境中絕對比拿著單字書死命的嗑效果還要來的好。這邊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 以計畫為基礎:以終為始。呼應到一開始問自己的 Why 以及計劃制定。 沈浸式學習:把一個人丟到國外學習外語。 模擬法:如同裡用模擬機學習飛行,有些技巧並非一定要在實際情況才能習得,透過一些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彷彿置身在類似的場景中。 實戰法:演講練習。透過大量的演說練習,讓自己得到即時的反饋。 先暫時省略掉與使用情境不相關的一些知識、技能部分,專注在要使用的知識、技能。 再舉一個例子:當想要建立一個手機的 APP,就去選擇對應的程式語言和工具來開發,而不是了解手機的構造或是演算法等等沒有直接相關的知識。努力錯了方向就會像這隻螃蟹一樣,一不小心就掉進了無底深淵…

《心智圖學習法》掌握心智圖的五大要點

《心智圖學習法》掌握心智圖的五大要點

為何而讀 學習如何有效學習 過去求學過程,雖然讀的學校看似還不錯,但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學習者,比較像是苦幹、土法煉鋼的方式,努力堆加自己的知識庫。直到進入航空公司訓練後,一次經驗深深震撼到我。 先簡單說說飛行員的訓練過程。 在國外受訓完小飛機的訓練平均大約一年,接著到成為一名合格、合法駕駛民航機駕駛的過程需要再經過一年到一年半不等的密集、扎實訓練.航空公司訓練過程大略切割如下三大階段: 基礎訓練:學科、術科(模擬機) 機種訓練:學科、術科(模擬機) 實機訓練:本場訓練、航路訓練 每一個大階段的結束都會有一個大考試,各個小階段也會有密密麻麻的考試。沒錯!這就是飛行員的人生,不斷的考試。一定有人會這麼說:「啊這就台灣學生的強項嘛!」但是當這個考試攸關到飯碗保不保的住,我相信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會是這種講幹話的心態了 。 回到開頭的故事,公司第一階段的學科考試,要求學員在一個月內掌握七個科目(飛機系統、法規、天氣、空氣力學… 等)的知識,結訓考試以抽籤選題目上台寫板書+一邊講解的方式考核學習成果。這對我來說,是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我只有坐在書桌前,拿鉛筆、教科書,教小朋友算數理的經驗。 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來了! 曾經在某堂課,地面講師上完發動機課程後,班上一位同學,在當節下課後,立馬將剛才講師所教的東西,結合考試題目直接在白板上畫出,並流暢地講解答案,這下可真震撼到我了。那感覺就像第一次到 NBA 現場看球賽般的驚訝和佩服,也了解了自己跟聰明人的差距有多麼遠。 當下似乎有一顆種子在我心中萌芽了,一顆習得學習超能力的小小種子。 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班變少,上完班後隔離、隔離後上班的無限循環,讓我得以有時間大量閱讀、學習、思考。直到現在,我可以清楚的了解那個「超能力」是怎麼發生了,其實說穿了就是有沒有用對「學習的方法」罷了 ! 在學習投資的過程,意外探索到這個過去曾聽過,卻從未認真研究的大腦快樂學習法 – 「心智圖學習」。 二、書籍大綱 坊間介紹心智圖的書多的不計其數,而這兩本在我購買前做過功課,我認為算是最正宗了。 為何是兩本不是一本呢?因為博客來它有同捆包式的 Bundle 綁在一起賣,一本名叫「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另一本「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前者薄後者厚;前書作者為心智圖發明人 – Tony Buzan,後書作者為台灣心智圖推廣人 – 孫易新。 兩位無庸置疑都是該領域的大師.以下列出兩本書的差異點和重點: 書名 作者 頁數 重點 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Tony Buzan 172 1. 2 成篇幅介紹理論,8 成介紹方法 2. 方法含括:學習法、速讀法、記憶法、心智圖法 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 孫易新 344 1. Buzan 書中有提到的部分,這本書也都有提到。不論是理論或方法,可說是前書的加強版。在理論部分,結合大量的研究資料,整理出重點。透過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What),可以更知道要如何(How)正確、有效地使用心智圖。 2. 不論在心智圖、記憶法、速讀法、學習法的部分,都提供清楚的步驟描述。使用心智圖篇幅,甚至一步步帶讀者們,手把手閱讀文章,萃取重點,以繪製心智圖。書中亦提供不少心智圖範本,讓初學者可以清楚掌握如何實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