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一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教官,一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教官好!」這是台灣航空界,飛行員們彼此打招呼的用語。 「教官」這個字詞使用的場景,在踏入航空業前便有耳聞,沒想到完訓兩年後,仍不時地感覺到特別,特別到我想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想法! 究竟為何會有這個稱呼,我對於這個稱呼又是怎麼想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失去名字的一群人 最早對於「教官」這個稱呼有印象,應該是在高中軍訓課程吧。 當時對於教官沒什麼感覺,只覺得他們就是來學校管教我們的,上上軍訓課、學生違規時兇一下,就像是校園風紀股長一般的存在。 到了大學,發現校園也有教官,只不過和教官們接觸的場合,僅只於當兵服役期間,能享有「軍訓折抵14天」的軍訓學分而已。 畢業當兵,進到部隊後才驚覺:「哇!原來當年學校教官們的官階,動輒中校以上,幾乎可以當一個營的營長了!這些教官們,卻甘願在校園被我們這樣糟蹋欺負!」當時內心著實閃過幾秒鐘的歉疚感,不過這也都是過去式了。 待自己進到民航圈,「教官」反倒成為自己的代名詞,也是同伴們的代名詞。大家逢人都說「教官好」,這就是一同值勤夥伴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 話說「教官」一詞,究竟是如何進到航空界的?在與前輩教官們聊天並更多了解國內民航史後,我認知到其原因,就是民航駕駛與軍方飛行員血濃於水的關係。 不論是現在或是老一輩的教官們,很多都是從軍中退伍進到民航界服務的,而且比例不小。我想「教官」一詞,就是將軍中飛官彼此稱謂的傳統帶進民航的吧! 我是怎麼想的? 文化的轄制 為什麼會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趣呢?主要是因為發現自己在不同情況下,對於不同「教官」會有不同的稱謂。 第一次見面的教官,沒有意外的話,都會彼此尊稱「教官」。 我相信這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成長的人一定有些難接受。但即便如此,我觀察到擁有西方成長背景的人,即使進到台灣航空公司,大都也入境隨俗的稱呼彼此為「教官」。除非特殊原因,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像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日式文化很濃厚的公司,也會不自覺的稱直屬長輩為「學長、學姊」,除非對方很明確表達出你就叫我「XX」就好了,才會因此改口。 這種文化,就造成了無論平輩或長輩,大家就統稱「教官」,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說不出的特別,我姑且稱之為文化。 權力的階級 西方職場文化,人與人間比較沒有位階的問題,大家都是公事公辦、實事求是,彼此的稱呼也理所當然叫對方的名字。 東方職場文化,可就大不相同,人與人之間反而很講究「閱讀空氣」的能力。權力位階、熟稔程度、事態狀況,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稱呼你為「教官」或實際中英文名字。 這樣說來,若被稱呼「教官」感到沒那麼舒服或有距離感,希望別人稱呼你一個,讓你感到比較沒距離感的名字呢?有方法可以解套嗎? 主動的力量 我認為是有的,那就是主動的力量! 扣除掉習以為常的教官,我個人覺得比較親近的稱呼有兩種: 一是前面加姓,二就是直接稱呼中英文名字。 以我為例,有人稱呼「張教官」,或是我的英文名字,都會讓我感覺到比「教官」來的更親近些;至於中文名字,因為我是單名,所以不會有人只稱呼我單名,一定都是全名一起叫。也因此我認為名字只有兩個字的缺點,就是永遠分不清楚人家是正常的叫我、還是帶情緒的叫我。不知道單名的你,是否也和我有一樣的困擾呢? 回到「主動」這個主題,當組員們在飛航任務報到後,主動介紹自己的英文名字,或是稱呼對方的「姓加上教官」,或許就能改變這個只有「教官」稱呼的現象了。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主觀的想法,或許也有人認為「教官」的稱謂,其實就是比名字本身要來得親切。但根據《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一書中第6個理論,我相信前者的比例應該還是高一些。 記得你是誰 我曾經看過兩本書,書名分別是《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記得你是誰》。 這兩本書帶給我的共同感動就是: 你是誰,比你叫什麼更重要。 說到底,「教官」只是職場上的一個稱呼,就像在打針時稱護理長為「護士」、在過馬路時稱義交為「警察」、或是航空圈以外的人稱我為「機長」一樣。正確與否、背後初衷都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你希望怎麼被世人記得? 所以當我 2016 年,第一次踏入航醫中心體檢(尚未出國學飛)被稱呼「教官」的那刻,我就明白了一個稱謂真的不能代表什麼。 當時候到了,這一切的稱謂都不再有意義,真正要緊的只有一件事 – 記得你是誰。 Ps. 閱讀文章卡關的這一兩週,就讓我用不專業的飛行思考來延續週更紀錄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一個按讚、一則留言,對我都是莫大的鼓勵!

《子彈思考整理術》身為飛行員,我建議你關閉自動駕駛
|

《子彈思考整理術》身為飛行員,我建議你關閉自動駕駛

故事緣由 前言 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曾感覺,生活節奏飛快,一年又一年就這麼過了。搔搔腦袋瓜,勉強想得起前天午餐吃什麼?卻想不起來過去一年經歷了什麼。 不要緊,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到你! 關於飛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自動駕駛成為現代飛機必備功能,它很大程度減少了飛行員工作壓力,讓頭腦得以在緊要關頭,處理更重要的事;談到人生,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像極了自動駕駛,睡醒眼睛一張開,隨著上下班時間、電郵通知、健身房時段、股市波動、手機訊息……,人生大部分時間,都由這些不確定孰輕孰重的瑣事,主導了前進方向。 回首 2020 年,絕對是改變人類的一年;對我而言,也算是翻天覆地的一年,但整體來說,是往好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透過閱讀《子彈思考整理術》建立了一套「人生管理系統」,即使在小 baby 階段,仍對於它未來發展十分興奮、期待。 這套系統的建立,讓我在 2020 年有十足收穫,特別想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因為我相信,任何人想要有意識地過生活,都逃避不了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人生管理系統。 心態轉變 自我覺察進入航空業前的生活,自主管理的時間相對較少。工作型態加上自己的惰性,一直以來沒有意識為短、中、長期目標做主動積極的思考、規劃。此外,往年都有使用 Evernote 記錄日記的習慣,卻發現自己很少去做反省回顧。 自我管理以上種種,在 2020 持續閱讀、學習過程中,漸漸萌生了一個重塑人生管理系統的想法,透過實際行動,誕生了這套「 iPad 子彈筆記術」。 巨人的肩膀 開始分享子彈筆記之前,要感謝激發我創意的前輩們。人們可以看得更遠,往往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汲取前人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好。 巨人們 James Clear:《原子習慣》作者 Waki: Blogger,閱讀前哨站站長,我的子彈筆記原生概念主要承襲於他的文章。 Ali Abdaal: Youtuber 。印度人,一位醫生,頻道主要教導如何學習、念書方法、生活管理、專案生產工具等。 Thomas Frank: Youtuber 。頻道分享內容和 Ali 蠻相似,另外創立了一個很棒的學習網站 https://collegeinfogeek.com。我的子彈筆記第二次修訂是參考他分享的模板。 書籍(依閱讀時序) 《GTD》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清單革命》 《超速學習》 《選3哲學》 《子彈思考整理術》 實作分享 我的子彈筆記實作,是有階段性的。 在 2020 年看完《GTD》、《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之後,起初用 Google 試算表 來規劃、紀錄生活,直到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子彈筆記實作分享文,發現這才是真正適合我的方法,從此投入了它的懷抱。 我歸納這個管理系統的建構,約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的狀態變化。讀者若覺得中間過程冗長想跳過,建議直接看「Phase 3:子彈筆記養成之旅」就好 。 Phase 1:分門別類 培養了計畫思考的習慣後,會有種想要集中管理所有資訊的症頭。 長久以來,使用的資訊管理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種: Evernote:搜集網路資訊、日記、清單 Apple…

斷捨離實作分享 – 4個步驟,簡單告別雜物

一、故事緣由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家裡或是自己房間的東西多到一個罄竹難書(雙關)的地步,想說有時間我一定要來好好給它整頓整頓一下,通常這種機會根據我的經驗比較可能會發生就是在過年前後。因為放年假了,清潔隊會有回收大型物品的服務,加上除舊佈新的習俗,從內到外都要來一個大改造、大整理的過程,好像不給它整個翻過來就不叫大掃除,不算過年。 對於我來說,因為工作形態的不同,所以這種機會其實扣掉上班的話可說是天天有。 可惜的是,在閱讀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GTD》、《一天工作4小時》等書籍之後,我對於時間珍貴性以及選擇工作委外的意識非常敏感,除非在精神狀態比較低迷的長班之後,或晚上要報到的白天班,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學習或是創作,絲毫不想要投入時間來做清理這件事(清理思緒除外)。 直到某一天,我發覺近期資訊量的輸入已經有點超載了,我想要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來調整、控管我資訊輸入、輸出的方法。於此同時,我決定停下腳步來整理手邊雜物,從3C產品和書堆開始,清潔、整理、分類、定價、上架、面交,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要少,執行的效果也出奇地好($9300/2d,總共約花費 12h 工時)。 以下來分享一下我自己個人的實作經驗還有流程分享。主要分為 3C 和 書籍類。 二、實作流程 我將整個斷捨離的行動簡單拆解為四個步驟(我知道步驟越簡單,動手開始的抗拒會越小 ),每個小步驟會再拆分細項補充說明。 這次斷捨離的物品主要是: 3C產品:Macbook Air 2012 Mid 筆電、PS4 二手傢俱:家樂福牛角靠枕 二手書籍:短時間內不會想花時間看的書、買了後悔的書、別人送但不想看的書… 四個目標及細項說明如下: 1.設定目標 時間有限,雜物無限 ‍♂️。 不要想一次到位,一口氣就把房間清理乾淨,除非平常就有保持清理的好習慣,不然實在不可能!靜下心來坐在桌子前思考一下: 有多少可用時間 要清理什麼?(最想要眼不見為淨的東西是什麼?能產生最大效益的是什麼?) 階段目標為何?(禮拜X前我要在我眼前清掉XX) 把這件事當作一個計畫一樣,花個五分鐘思考一下,會省下在整理過程中很多鬼打牆的時間,然後舉我例子違例,我一開始選擇了單價高、玫在使用的 3C 產品來處理,讓我對於這件事情有了很正向的回饋,也成為了激勵了我之後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2.清潔整理 保持清潔 緬懷時光 適當分類 這些不需要的雜物,往後的去向不是到需要的人手上,就是到回收站。 由於在清理、搬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很多塵蟎,我個人是全程戴口罩在做整理,因為實在過敏太嚴重,所以會適時使用施不來擦拭表面灰塵、髒污,讓東西轉手給別人的時候也是乾淨的狀態,彼此都舒服。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未必要的物品拍照,目的除了後續的轉手拍賣以外,另一個就是緬懷時光了。雖然我沒看過《斷捨離》、也還沒看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但是裡面的一些基本概念略有耳聞。 人們傾向於留一些東西在身邊,就是希望未來的某天會用到、某天會再拿起來看看他,緬懷當年自己多麼「英俊、美麗、愚蠢、努力、癡情…」恩~我想任何辭彙都可以塞在這裡吧 。那麼容許我告訴你一件事:「那個未來的某天就是現在⌛!」用力拍吧,心血來潮的話,上傳你的社群軟體跟朋友分享當年的酸甜苦辣,這是一個最棒的機會了! Have fun but don’t take too much time! 我們還是要繼續朝著目標前進 。 在這個階段可以為你要清理的物品先做一個簡單的分類、管理,省去未來上架的時間。 我這次整理了書櫃上所有不想看的書,因為書籍的分類方式可以很制式(太花時間),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做簡單分類,為的就是之後販售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一些。所以我把書依照分類排放,然後在手機記事本簡單地替每個分類做簡單的預計估價。 可能的話建議放點 Podcast、有聲書或是來點輕鬆的音樂,典型的一心多用不浪費時間作法,清理工作的同時仍然保持自己的生產力。 3.分類上架 平台選擇…

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 15 個改變生命的領悟

文章緣起 這是一篇很隨機的文章,不在原先部落格週更計畫的產物。 會想寫這篇單純是記錄自己的感動。一隻讓我得到 “AHA moment” combo 15 次的感動! 該影片內容來自前人智慧、 Youtube(改變了這個世代取得資訊的便利性)、影片創作者的統整能力。 想打鐵趁熱在看完後,立刻簡單統整(原作者已經做得很好了)、翻譯(該影片似乎不支源中文字幕)最後疊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 最近在研究 iPad Pro 的產品,希望買一台 iPad 增加自己學習產出的效率,所以上網找些 Youtuber 分享經驗,不經意看到他的影片 Ali Abdaal 是這支影片的作者,他是我最近 follow 的 Youtuber,職業是一名醫生,但閒暇之餘,高效率的產出高品質的影片,分享的都是我有興趣的主題。 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簡單翻譯Ali Abdaal 影片中提到 15 個改變生命(Life changing)的思維。 15 個改變生命的領悟 Daily Highlight/ 設定每日高光 高光這個詞彙應該是從對岸來的,很俗但是我喜歡。意思是每天為自己,設定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我認為 1️⃣這個數量或許因人而異。如果一開始學習時間管理,沒辦法有效控制時間,那麼 1️⃣ 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入門磚。 若已有了一定的時間控制,我認為 Daily Highlight 3️⃣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這個建議背後的心理機制,其實就是專注於小目標的實現,㴰讓自己因達成目標而有滿足與幸福感。 If this ins’t nice, I don’t know what it is/ 凡事謝恩…

引擎失效該不該走?用記憶法淺談放棄起飛RTO的判斷條件

一、前情提要 武漢疫情導致航空業大量減班,有更多時間宅在家裡,就得想辦法找些事情做。 除了大量閱讀感興趣的書,在飛行專業知識上的精進也是不可少的。正好複習到手冊上關於放棄起飛(RTO:Reject Takeoff)的段落,講到 RTO 就會聯想到每次起飛前的 Departure briefing (離場簡報),坐在左座的機長一定都會重新 brief 放棄起飛的條件。這個 briefing 過程是我們 SOP 的一部分。 可以想像我們每一趟飛行任務都會跟不同的飛行員(航空業都會互稱為教官)搭檔,要把飛機安全的載客/載貨從 A 飛到 B,當中有太多的步驟和細節要做,這就仰賴定義嚴謹的 SOP 和 Checklist 來執行,所以即使是第一次合作,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這篇主要想聊聊在起飛前,飛機在跑道上的滾行階段 Takeoff Roll,如果碰到哪些狀況機長會決定要放棄起飛,因為項目其實很多,每次聽不同機長 brief 都有不同的順序、不同的強調重點。身為坐在右座的小 FO ,就是要想像自己未來坐在左座上要做同樣的 briefing、同樣的判斷,因此我決定結合前陣子學會的記憶法,建立起一個自己不會忘記的 Acronym,也順帶介紹一些航空的基礎知識 ✌️ 在深入聊下去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的影片吧,他是我最喜歡的航空 Youtuber:Captain Joe ‍♂️。 這影片介紹的 V1/Vr/V2 速度的定義,其中的 V1 速度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有直接的關係,它有很多翻譯名稱,我喜歡稱之為「決斷速度」,判斷要繼續走、還是要停下來的速度。 二、情境分析 Captain Joe 影片中提到的,起飛階段我們主要關心三個重要的速度,分別是 V1, Vr, V2。 簡單定義如下: V1 決斷速度:要決定繼續起飛或是放棄起飛的速度 Vr 帶桿速度(Rotate):飛行員開始帶桿的速度 V2 起飛安全速度:在引擎失效後,在跑道尾端可達到35呎地障保護高度的安全速度 下圖是飛機在起飛階段的細部描繪。在航空業我們稱此種類型的圖叫做 “Profile”。 在起飛階段,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事項要關注。每一個被切割的時間點也都可以花一個篇幅來討論…

品紅酒到底在品什麼?

品紅酒到底在品什麼?

品酒是門藝術.使用分析的方式來品酒,絕對是必備的過程.但是要分析什麼呢?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口訣,幫助大家在品酒的時候可以快速回憶起「品酒到底要品什麼?」 這故事起因是稍早和女友聊天,她問到:「為什麼人們喝紅酒不加冰塊,白酒、烈酒卻要冰(或加冰塊)?」從來沒認真想過這問題,於是上網查了一下,讓自己在未來清單中的小小紅酒魂提早出來見見世面. 論紅、白葡萄酒的溫度差別,最主要的就是「單寧」存在與否了.而「單寧」是什麼?「丹寧」又是什麼? 這邊就來簡單的討論一下. 先說「丹寧」,英文單字為 denim,為直譯過來的字.就是牛仔布料的意思,它是採用斜織法交織藍色、白色的而成的布料. 至於「單寧」,英文單字為 Tannins,看來也是一個直譯的單字.指的是一種化學物,稱為「酚化物」.這個化學物質透過人體五感中的味覺得以辨識出,就是當我們在吃葡萄咬下葡萄皮時的那股「酸澀味」,而這單寧在葡萄籽、葡萄梗中以及存放紅酒的橡木桶中也存在.接著就攸關製程了.白酒、葡萄酒在製造過程主要有兩大差異: ㄧ、白葡萄會先去皮,而紅葡萄則否 二、紅葡萄酒常會放在橡木桶中保存,白葡萄酒則否 接著,說到溫度和單寧的關係.人類味覺在相對低溫時,對於單寧的敏感度會增強,因次紅酒較適宜在室溫下品嚐.而白酒因為沒有單寧,因此在相對低溫下反而可以細細品嚐白酒的酒感及香味.烈酒嘛,就因人而異了.基本上是因為烈酒的酒精濃度過高,有些人覺得喝的不順口才會加冰塊,這和冰鎮狀態的白酒還是不同的,一種是低溫,一種是加冰塊.不論是概念或操作上都有本質上的不同. 最後還是得扯回主題,究竟要怎麼品酒呢?網路上的品酒文章很多,品酒的過程也值得細細玩味.我只想要分享我自創記憶法記住的品酒五大原則:「果酸甜酒單」.記住以下的圖,相信你日後品味紅酒時就不會忘記要品嚐的重點了 「果酸甜酒單」意思分列如下:果:果香酸:酸度甜:甜度酒:酒體單:單寧 至於再進一步的品酒細節,還請客官們自個兒研究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