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故事》中場休息篇
|

《聖經的故事》中場休息篇

寫作緣由 本文承接自《聖經的故事》系列文。 原先使用緩慢、地毯式閱讀法,一邊創作輸出,有種不暢快的感覺。決定快速閱讀完此書後,以一小篇幅為這系列文暫時劃上休止符。 這股不暢快,我思考主要原因,是撰寫一篇文章的考查過程,超乎我原先想像的複雜。若以週更為目標,短時間內不太容易達到我期待的文章品質和研經的深度。但還是想寫一篇文章來描述此書帶給我的收穫和啟發。於是就有了「聖經的故事 – 中場休息篇」的文章誕生。 《聖經》是什麼樣的一本書,我想每個人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它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隨著我年紀越大、了解越多,卻發覺我懂的越少。這種無知帶來的恐懼其實很難躲藏、也無從躲藏。在知識的探索旅程當中,我期望自己能用聖經的視角來看世界。或許能在戒慎恐懼的知識探索旅程,找到一絲絲的平靜。 這篇將以讀經的困難、《聖經的故事》一書作者的努力、和我的收穫為三大主軸,描述看完這本書的心路歷程。 讀經的困難 本質的困難 信主多年,一直很慚愧從未把聖經整卷看完。 隨著時間推移,越多了解聖經,越發覺這是個十分艱難的任務,體現在以下幾個我個人觀察的面向: 版本眾多 聖經的版本,不論中外,皆可看見有各式各樣的版本。 在不同聖經版本之外,市面上也充斥著各式解經書籍。這種解經書的目的,可類推的概念,就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四書五經」。想一想,這些書是否也存在無數的解經書籍? 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現象,都知道光從聖經原文下手,並非易事。 太多的故事 說歷史故事,免不了的就是人、事、時、地、物的組成。 人:太多人名、地名,因為翻譯成漢字的關係,甚至有過多相似(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猶大、猶太,他們對我來說只差了一個 “、” ) 事:太量的故事,別說看了新約忘了舊約。可能舊約看到出埃及記,也忘了創世紀在講什麼,這是人大腦天生的限制,除非用系統化的方式克服它。 時:時間軸的不明確(和熟悉的歷史、地理教科書相比) 地:身處亞洲,過多陌生的西亞、歐洲、非洲地名,對於一個從未踏上該國土地的人,要對這些地名有感,實在難如登天,更何況,很多經上的地名,考古、歷史學家們至今仍為此爭論不休 物:舊約中的繁文縟節,尤以利未記達到最高峰。太多眼未見、耳未聞之物充斥於整本經書,讀來會因缺乏真實感而放棄或跳過 翻譯文字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創世記‬ ‭11:7 這部經書最初是由「阿拉米文、希臘文、希伯來文、以色列文…」所組成。 以大家熟悉的《論語》來當作對照。 《聖經》和《論語》相同處:非由一人所寫,經過後代多次編撰的經書。 《聖經》和《論語》不同處:聖經中歷史故事的地緣關係並非如論語一樣簡單。 《論語》的哲學發展只侷限在中國本土,然而《聖經》當中的主角猶太人的命運多舛,足跡橫跨歐、亞、非,時間軸從亞伯拉罕起算可能長達兩千年,語言缺乏一致性。 不同的語言文字,帶有該語言文化特性,歷代的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們,不免都會想要對此寫上兩筆,造就了這部經書的複雜性更甚一般。 小結 以《舊約》而言,內容包含了歷史、家書、傳說、預言、情詩、讚美詩,當不同種類的文字,穿插了猶太人游離於三大洲的足跡,種種時空因素,造就了聖經很難是一本平易近人的書卷。 這段並不是要批評聖經寫不好,而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描述這部經書的特性,是它與身俱來就無法脫去的包袱。 信的困難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人類對於一個價值的信與不信之間,往往並非全然的理性,乃需要一些些感性的層面參與其中。 付上代價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 」路 9:23 「相信」往往只是動念之間。 然而「相信」要耗費的成本太高,人往往是被動的買單,很少是主動的相信。 舉例來說 (a+b)²=a²+2ab+b²,需要中學生課本兩個篇幅或是老師口沫橫飛以板書證明;F=ma 這種公式倒是更為特別,為了把答案算出來,寫在考卷上已獲得分數,大部分應該是聽到就直接買單了,這是被動。 來說說投資好了。相信基本面,就是花大把時間研究財報;相信技術面,把時間放在聽大師說話、看線圖、找進場時機點,這都是主動。 再談宗教,一旦皈依了一個信仰,日子可能是往後不能吃豬肉、週末得早起上教會、薪資須上繳、必要時為真神捨命,這也是主動。 後兩種主動的差別,在於一個有機會得到「看得見」的錢;另一個,可能這輩子什麼也沒得到,或是得到的並非看得見。 這就是「相信」要附上的代價,我想對應的犧牲和機會成本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承擔的,這也正是信仰的難處吧!…

|

《聖經的故事》#1-文學的遺產

聖經簡介 《聖經》是由《舊約》和《新約》所組成,時間點是由耶穌的出生來分割。 舊約 《舊約》講的是猶太人的故事,在耶穌誕生前已寫完。 基督新教承認當中39卷書,東正教和天主教則不一。《舊約》的也是猶太教的主要經書。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內容則部分和舊約有所重疊。 主要分為四大部分: 摩西五經 歷史書 詩歌智慧書 先知書 新約 《新約》則是在講述耶穌的生平,以及他後代門徒言行和書信。 新約共 27 卷書。各基督教派系基本上一致認同。 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福音書 使徒行傳 保羅書信 普通書信 啟示錄 怎麼說 在了解這本書的結構之後。簡單交代一下新約、舊約的人事時地描述。 舊約時代地圖 新約時代地圖 一些心得 聖經是代代相傳的歷史書,歷史(History)→ His story。 當閱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人類大歷史》之後,我認知到一個事實:在閱讀一本歷史書時,我們的心態不是字字句句都要考究其真實性。 畢竟歷史是由「人」所記載,只要是人,都必定會帶有一些主觀的心態去紀錄描述,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也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中的第四問:與我何干?有了這層意識,閱讀才產生了意義。 即使身處於科學革命之後、科學至上的年代,也沒有一個科學公式至今也無法解釋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也都有其限制。更何況是歷史學、神學、文學呢? 用謙卑、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本歷史書,我相信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不吝嗇地 C.L.S. 或是右側欄位訂閱支持我。 Comment:歡迎在下面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在下方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