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都聽哪些 Podcast?

一、故事緣由 Covid-19 疫情期間,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生活型態。 在家工作、在家隔離、在家耍廢……各式各樣的在家活動因著這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也間接促進了 Podcast 這個在國外行之有年的媒體產業在台灣一時之間火熱了起來。 從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到現在,我一直都是 iPhone 的使用者,因此 Podcast 這個 Apple 原生軟體其實已經認識它好一段時間了。過去曾斷斷續續的聽一些節目,像是科技導讀、The Joe Rogan、TED Talk、Coffee Break Spanish 、Aviation Career Podcast… 這些都是在該平台上,持續創作的好節目,然而我也是心血來潮偶一為之的收聽。 但隨著近期生活型態的改變,意識到自己收聽音頻(本文將音頻和 Podcast 交替使用)的頻率和時間漸漸提高。而我也發現,要找到一個對味的 Podcast 說真的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這當中有很多變數要對得上。 比方說:主持人講話的口條、態度、禮貌程度;內容的深度、廣度、重點集中程度、音頻時間長度、乃至於我個人可收聽時間的長度,都會影響我當時所選擇的音頻類型。 而今天想介紹的就是我近期持續訂閱收聽的幾個 Podcast,各有特色,我各自簡單介紹。希望大家也能從中找尋到一些靈感,找到自己喜歡的 Podcast。 二、音頻推薦 大人的 Small Talk 相信思考,勇於改變。 – Joe & Bryan 這應該可以說是近期我最喜歡的一個節目。 每集節目由兩位主持人 Joe, Bryan 輪替主持,探討一個「成熟大人」會碰到的課題。他們運用多年的職場經驗+專案管理思維,給出一些建議和方向,我認為都非常實用。 內容不打高空,用故事和邏輯的方式教聽眾看懂人生的各種「局」。在運動時間我還真的不敢收聽該節目,因為會聽到很多重點想要即時記錄下來,但如此做勢必會中斷我的運動。 這節目另一個我喜歡的特點就是時間長度的掌握。一集節目大約抓 20-30 分鐘,對於一般人專注時間長度,我覺得是非常恰到好處! 我特地在手機備忘錄開了一個「大人的 Small Talk」 音檔資料夾做筆記,可見我對於這節目的喜愛程度! 通勤十分鐘 On…

Pomodoro 番茄鐘工作法 體驗分享

Pomodoro 番茄鐘工作法 體驗分享

ㄧ、故事緣由 番茄工作法 這個方法我記得在大學時代就曾聽過,但是過去懵懂無知的我從來沒有認真研究或是親身執行過。 直到近期進行做效率 Produtivity 的研究,才重新正視並且執行它,實際運用了半年後,心中默默遺憾沒有早一點開始實踐這個簡單好用的工作方法,稍後會說明為什麼。 在進入主題介紹前,先說一個故事。 我出國學飛之前,工作背景是程式設計師。期間曾在一間外商公司工作約兩年的時間。外商的工作環境、氣氛,相較我再之前(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的公司(非常日式文化)差別很大。 在外商公司,每個人擁有自己的一個 Cube,可以享有自己的工作空間,老闆也鼓勵有問題時彼此交流,加上員工年齡也相仿,相處起來都十分融洽。這段工作期間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同事,這邊先稱為 K大,K大很風趣,每每在工作一小段落後,就從他的 Cube 滑出來(滾輪式滑椅)走一走或是泡杯咖啡,講講冷笑話,亦或是開始思考問題,有需要的話他也會禮貌的詢問是否可以打擾一下問問題,是屬於有禮貌又不會造成干擾的行為。 一直到這陣子我才領悟到他真是個聰明人,遵循 Pomodoro 的模式工作,適時的讓自己進到大腦的發散模式(在大腦喜歡這樣學文中有提及),是身為一個工程師要發揮創意的一個必要階段,而愚昧如我,只知道死盯螢幕把程式碼一行行想辦法拼湊出來,殊不知讓大腦切換操作模式,才是更有效率的工作模式,也是讓自己走得更遠的聰明方法。 二、概念介紹 番茄工作法 Pomodoro Technique 是在 1980 年代之間由 Francesco Cirillo 所創立。它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工作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的概念。Pomodoro 是義大利文的番茄,為什麼用這個字,單純是因為發明人一開始是使用番茄外形的計時器而以此命名之,簡單又好記! 我認為此方法結合了心理學、生理學、神經科學的理論基礎。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大多數有專注時間的限制,一般人很難維持長時間的專注。而可以維持專注的時間長度因人而異,但基本上不會差到太多。這現象也形塑了我們世界運作的模式,為何我們大部分人是朝九晚五上學工作?為何一堂課就是 40-50 分鐘。而不是一口氣上好上滿兩三個小時,其實背後都是有原因可循的。 因著人體有這樣的運作限制,因而誕生了番茄工作法。以交替的工作、休息輪替+分割時間區塊的工作方式,協助人們達到最高的生產效率。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大學》 出自大學的這句話,這裡的「止」,乃是說止於至善。但我自己卻常不由自主的把這個「止」和「停下來」作為聯想。在 25 分鐘裡面認真工作,我認為大部分人都可以辦得到,然而,Pomodoro 技巧的 5 分鐘才是真正關鍵,這個關鍵 5 分鐘其實就是要我們適時「停止」下來的概念。 停下來,讓自己的思緒沈澱。 停下來,回想剛剛自己學了什麼。哪裡沒有做好,可以如何調整方向。 停下來,計畫接下來的 25 分鐘可以往什麼方向全力衝刺。 因為番茄工作法的原理簡單易懂,下面這張圖清楚揭示了整個操作的方法和流程。 三、實作分享 我自己在這個方法上受益很多,也在實作過程中跌倒、碰撞過,因此才興起這個想法,寫一篇文章分享在實踐過程的一些心得,期望幫助正在閱讀的你管理自己的專注力。 因為專注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時間次之。 1️⃣.工具 這邊列出我曾經使用過的工具。 鬧鐘:iPhone 原生的軟體。 我一開始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就是用手機原生的鬧鐘,簡單好用,無需瞎操心任何設定的問題。 優點:簡單方便 缺點:容易忘記操作…

《把時間當作朋友》既然時間無法管理,那就耐心積累能力

一、為何而讀 人物‍的橫向拓展:在看過了李笑來的最新作品「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後,對於他在書中提到的前作「把時間當作朋友」格外感興趣. 作者李笑來是一位能把事情想得很透徹又講得很透徹的人物.舉個他書中的例子:「交流」這件事情,可以簡單的這樣區分: 人:接收者、發話者 對話:編碼、解碼 之前讀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算是開啟了一扇學習的窗,認識到自己和大師的維度可能是花三輩子努力都追不上的差距.這個客觀的事實要不是大師的編碼功力不夠,要不就是我的解碼能力不足(我認為後者的成分可能多一些),透過閱讀「窮查理」這本書的「交流」得到的收穫,程度自然就低落許多.而認知到自己有所不足,該從哪個方向努力卻使不上力是有點悲哀的.透過李笑來的文字,恰好解決了我解碼能理不足的尷尬問題. 時間⏰的縱向了解:最近正好在研究「時間管理」這個議題.看過作者的第一本書之後,知道他也曾針對「時間」這個議題做探討,我希望能透過他的縝密思路,讓我個人在時間管理上的絲路可以更加全備.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某天上了博客來簡單看了書摘跟推薦,確認是我現在狀態下想看的書.就放入下次再買清單,待本月7號,博客來會員日打九折一併放入購物車中下定.(以上習慣也是在這段疫情期間建立的,推薦喜歡看書的你可以依此模式制定自己的購書清單 ✌️)就開啟了這本書的閱讀之旅. 二、書籍大綱 作者開宗明義說了這不是教「時間管理」的書、不是成功學的「心靈雞湯」、更不是講「大道理」的書.(最後一點我不大認同,因為太多明明白白的說理).他用非常淺白易懂的故事和論述將人們常見卻往往忽略或遺忘的「事實」講得非常明白.透過 8(+1 )個文章主題,一一勾勒出,分別是: 困境、醒悟、現實、管理、學習、思考、交流、應用、積累 同一期間我正好閱讀完孫易新教授的「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想透過重複的練習來熟悉這項技能(之後有機會再寫一篇關於學習心智圖的心得體會),一併幫助我釐清看完書後的概念,因此連續畫了兩張心智圖來整理作者在書中闡述的概念.相信大家看完後一定會頭昏,我能理解.因為畢竟這圖是我個人的思維整理出來的重點.所以旨在紀錄自己的學習流程,不過仍希望透過這個圖表現出來這本書售價不到三百元,卻是滿滿的乾貨一本.值得推薦! 三、概念界定 兩張心智圖,用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繪製.第一張是根據書中主題的排列方式整理我個人掌握到的重點.第二張圖則是將各個概念做分類、切割.使用二分法. 輸入(價值觀) 輸出(方法論)分類各項概念.價值觀那側再使用事實和方法做細分.協助自己進一步釐清各項概念. 四、個人心得 我相信這當中有些概念是所謂的「硬道理」,有些是作者的「感悟」.這當中必須要靠自己親身思考、體會才能驗證、分辨.但是我相信從智者身上學習,這個站在巨人肩膀的高度,必定幫我省去人生走不少彎路的時間. 而熟悉心智圖的朋友們就先別嘲笑我的拙作.我知道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分支太多絕對是其中最大敗筆,因為心智圖最大的用意就是要讓自己可以把它記起來,未來隨時想到都能夠從記憶中直接存取.分支太多難免會增加記憶上的困難. 鞭策自己一週一定要有一篇文章出爐,由於近期的輸入量太多,有些欲罷不能的傾向,間接導致自己時間分配不均.但是一想到 Zoey 的 Slogan「比完美更重要的是進步(進度)」,還是決定先將目前閱讀的整理進度先彙整出來分享,期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因為我的分享而一同感受成長的喜悅.「學習學習再學習」,謝謝李老師 <把時間當作朋友> 博客來購買連結推薦指數 4.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