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大象與跳蚤》從火影忍者出發的 5 個反思

為何而讀 作者為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現年 89 歲,被譽為「英國國寶」,與現在短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齊名。 過去未培養閱讀習慣以前,他的眾多書籍,都是在徜徉書店中,會忍不住想翻閱的類型。這次在二手書點找到這本書,入手價 $40,二話不說購入拜讀。 全書重點 “大象”就是二十世紀社會的基石 – 大型組織; “跳蚤”是獨立工作者,有的擁有自己的小企業,有的是個體戶或與人合夥。 《大象與跳蚤》是兩種強烈大小反差的動物,讓人不禁想了解,其背後所比喻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作者回顧自己從大象的組織生活,轉為跳蚤獨立生活的觀察與洞見。這個轉變的思考,概括了個人、家庭、社群、社會等層面。 全書分為三個段落: 1.出發點 作者以自身觀點出發,從童年生活到中年離開殼牌石油(大象)的職場生活,轉而成為獨立工作者(跳蚤)之間的心境轉變與觀察。 2.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描述,以及個人當如何應對。 3.獨立生活 成為跳蚤後的工作、生活組合方式,以及身為跳蚤,在歸屬感、夢想與學習,該如何均衡發展? 《大象與跳蚤》概念與連結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如果要從本書中選一篇最打動我的章節,那將是第七章的主題 – 跳蚤的「歸屬感、夢想與學習」。 因為它不僅扣緊了整本書描述的重點,也正好呼應了我個人網站的三個主題 – 「福音、飛行、學習」。 歸屬感 渴望歸屬感,與追求心靈自由一直糾纏不清。 歸屬感,是本書的核心重點。 作者從自幼與家人的關係談起,到了殼牌公司工作,成為地區訓練經理,於 49 歲退休,成為作家。在家庭與工作間,與妻子共同找尋生活的微妙平衡,與人生歸屬感。 這讓我理解,在組織中與人合作,人往往較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性;一旦脫離組織,自己的角色定位往往得向內尋求,這也是常聽到的「中年危機」的來源。 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認識了信仰,對於這種歸屬感問題,沒什麼煩惱。而我也相信,不僅是現在,對於未來,有蠻大的把握不會有重大的歸屬感危機。 主要原因,正好在前幾週的這個講道筆記有分享 – 「在對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價值」。 夢想 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伊莉莎白(韓第妻子) 作者的夢想是寫作。 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夢,也是在成為機構講師、嘗試著作後,長期緩慢的醞釀。 書中說道:「有些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夢想」;也有些人,如他的小女,從建築師、做生意、教英語到成為整骨師,尋尋覓覓,才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韓第給尚未找到熱情的人一個建議:「多試,只要你嚮往就去嘗試;但在他成為你的最愛前,絕不要讓它佔據你生活的重心,因為這不會持久的。」 我反思自己追夢的旅程,其實心態上,很類似他所提到的建議。 多嘗試 在成為合格飛行員以前,我曾做過不少嘗試。 大二階段,因參加校園就業博覽會,得知民航機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透過民間機構了解職業工作內容,與報考所需條件。 大四階段,因緣際會參加企業參訪,首度踏入 744 模擬機艙,體驗飛行。 畢業之後,多次報考航空公司培訓失利,前後失敗不下五次,仍未打消想成為飛行員的決心。 2016…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一張全息圖讓你一看就懂

寫作緣由 大學時期沒有認真讀經濟學,一直到接觸投資,才讓我想深入研究經濟學。 《原則》一書的作者,也是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書中提及他曾為協助多國政要解決財政、經濟問題,自己出版了一支解釋《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的影片給他們參考。抱著好奇心,上 Youtube 看完後,著實讓我驚嘆不已。 我認為這支影片的存在價值,有必要讓世界上所有人明白 – 「經濟」這個特別的機器,到底是如何推動這個世界前進,以及它所存在的週期奧秘!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影片大綱 什麼是經濟? 解釋經濟這個抽象概念,我認為一兩本教科書,都很難做到百分之百。 經濟,是一個人類結合「生存、交易、慾望與信心」等多樣元素,揉捏而成的產物, 作者將它比喻為「機器」。 隨著時間推移,它的型態必將隨之漸變。 Ray Dalio 用短短 30 分鐘的影片,盡可能道出「此時此刻的經濟機器」模樣,並點出是什麼在推動它、而我們又為何要了解它。 我借花獻佛地將這支影片,拆成五階段視圖(下段的全息圖),期望能幫助讀者在觀看影片之時,能交叉參照此圖,相信對於「經濟機器」有更全面的掌握。 A.完整經濟週期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從歷史上來看平均約 100 年,分別由三種週期組成: 生產力週期 短債週期 長債週期 週期的驅動力來自於人性: 消費主義 延遲償債 長債週期的上升趨勢,稱為「槓桿化階段」;相反的,長債下降趨勢,稱為「去槓桿化階段」。 去槓桿化又可再拆分為「蕭條、通貨再膨脹」階段,這部分我們到 E 段會補充說明。 B.經濟組成 我使用圓餅圖來呈現「經濟、市場、交易」的階層關係。 在總體經濟的角度,經濟和市場比較容易被混用,然而兩者所含括的元素截然不同。 影片沒有詳述,我也非專業人士,就不在此贅述兩者差別。 這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交易的構成元素。 一筆交易發生,會有買方和賣方兩種角色,而賣方會接收買方的「貨幣或信用」,給予買方所需的「商品、服務或資產」。 信用在交易中稱為信貸,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然而在當代經濟交易中,卻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貨幣占比僅是九牛一毛。 無數的交易集合,就稱之為市場。而無數的市場集合,則稱為經濟。 經濟含括的範圍可大可小,小至一個國家,大至區域或國際組織,都可視為一個經濟實體。而經濟實體,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接下來要探討的週期。 C.短債週期 因版面配置,圖中只呈現短債上升週期的形成。 不論短債或長債週期,皆有上升與下降趨勢。 短債週期一般為 5~8 年,主要由「信貸」推動。 人們會隨著信貸取得的難易度,而呈現不同消費方式的傾向。 上升週期 信貸容易(利率低),人們傾向借款花錢。 一個人支出提高,代表另一個人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同樣促成信貸的優良條件,如此循環下去,套入經濟的價格公式(價格=支出/總銷量),價格終將提高,造成通膨。當通膨過度,央行就得要出手干預,也就是所謂的升息,此時為上升週期的頂點。 下降週期…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選書 11 個招與一流人士必備 8 大技能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選書 11 個招與一流人士必備 8 大技能

.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在 2018 年,還沒有很會選書時期,幾乎是被書名吸引購買的書籍。 主要想解決的問題,就是了解如何選書和抓重點。 當時印象中有翻過目錄頁,內容看似是我想了解的,於是就買了。直到最近看到瓦基的推薦文章,這本書才重新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插隊了我原先排定的閱讀計畫。 總結一句話「值得」! 作者簡介 土井英司,Elies book consulting 有限公司董事長,電子報《商業書馬拉松》總編輯。 2000 年參與日本亞馬遜創辦計畫。能挑選暢銷的作品與作者,以嶄新行銷手法創造多本暢銷書,被稱為亞馬遜的王牌採購。2001年獲得日本亞馬遜的 Company Award。 之後自行創業,為多名作家經營品牌、打響名號,2011 年打造在日本銷量 158 萬本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另外像是《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等暢銷書,也都是出自他養成班的作家。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最吸睛兩大重點 選書 11 招 這本書前後扣掉後面的附錄不計算,不到 200 頁,卻是作者歷經數年,年閱讀量千本書籍之後,千錘百鍊的經驗分享,內容完全不拖泥帶水。 開頭第一章學到的技巧,其實就夠值回票價了。我認為學會這一招,將會省下很多人生最稀缺的時間資源。 經理人書籍,只選「創辦人」或「中興功臣」:能夠真正了解品牌的本質、擁有真本事 看「作者簡介」:當心XX客座教授、講師、參與XX研發計畫的灌水成分 作者要是「一流的變態」:狂熱帶來氣勢和深度 勿向「顧問」學實作:顧問缺乏實際經驗 勿挑「門外漢」寫的書:術業有專攻,在擅長的領域說話,比較有價值(踩雷機率低) 勿被「書名」欺騙:書名多由出版社決定,未必是作者想表達的理念 「專有名詞」越多越好:專有名詞多,可信度、專業度越高 「前幾頁」就很精彩,買下來:好的作者不會賣弄關子,書本前面就被吸引,就帶回家吧 大量「資料」佐證的書:作者用心地為讀者著想 「翻譯書」是好書的機率高:全球化趨勢,出版社願意推的翻譯書,往往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 注意「條列內容」:代表作者用心整理、分類、有邏輯 11 個重點,濃縮整理如上圖。 以上的選書策略,就像是個濾網,我認為市面上超過一半以上的書籍,應該都會被濾掉。 當然可能有些好書,因此成為遺珠之憾。我認為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有時會需要一個能用他理解的語言的作者寫的書,必須說這有時候是一種緣份。 一流人士的 8 大技能 作者統整在商業上常見的實用技能,並分享各技能中,他曾閱讀的 2~3 本經典好書。 在這邊不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購買書籍做參考,並先問問自己欠缺哪個領域的知識。以網狀的方式建構、探索所需技能,相信有招一日,必定會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個人體悟 搶不走的財富 知識不必繳稅。 喜歡閱讀的人,都有個特點,就是那股掩蓋不了,對知識的莫名狂熱。…

《超級思維》353 個思維模型與 9 大應用場景

《超級思維》353 個思維模型與 9 大應用場景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在閱讀前哨站的推薦書目,看了瓦基的介紹後,我就知道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找的書。對我來說,這是聖經以外,一本快速掌握普世智慧的大補帖。《窮查理普通常識》書中提到的智慧,我覺得裡面八成的內容,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而其作者 Charlie Munger 也同樣為這本書背書推薦。 《超級思維》全書重點 作者 Gabriel Weinberg, Lauren McCann 是一對夫妻,皆畢業於 MIT (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能夠回到過去,他們希望年輕的時候自己就能擁有這本書! 他們將日常不斷重複的「心智模式」(本文交替使用「心智模型」、「普世智慧」)整理成冊,傳給下一代,也期許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超級思維者。 書中列舉了 9 個不同面向的心智模型,我相信這是為了書籍編輯方便而產生的架構,諸多思維模型其實在各章節中可交替使用,我予以簡化如下圖。 最令我驚豔的3個心智模型 成本效益分析 書中第六章「眾多選項中,選出對自己最好的」篇幅中介紹該模型。 商科畢業的我,很汗顏之前從來沒有認真涉略過這部分知識,了解後,對於這樣的決策模型很嚮往。 該思維模型,由三大元素組成: 機會成本 通貨膨脹 未來不確定 我們必須要使用「折現率」的方式估算決策當下哪一個選項能得到最高的「淨效益」。 這個決策過程,如果每一步驟都十分嚴謹,過程必定曠日費時,就像研究一間好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一樣困難。 更進一步的思考,關於政府的疫苗政策,航空公司針對未來機種的規劃,想必都是使用這種思維模型在估算。可惜的是現實的決策,往往被人治社會的政治、情緒帶著走,讓這個分析的成果前功盡棄。這種感慨,跟《致富心態》提到的合理勝過理性,有同樣的既視感! 公有地悲劇 第二章「預先防範,管控不如預期」篇幅中介紹此思維模型。它的概念是: 一片公有農地,人人皆有權利放牛吃草。 毫無限制的結果,就是資源稀缺,草禿了牛也死光了。 這個概念,向外延伸含括了:「小決定暴政、搭便車效應、煮青蛙效應」等思維。 解決辦法是:「長遠思考、系統思考、承擔風險」。 這套思維模型,應用於全民接種 Covid-19 疫苗的思考,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毫無限制:可以比喻為個人自由意志的無限上綱 資源稀缺:全求人民健康 每一個體的微小決定累積(小決定暴政),最終會導致系統性的發展(溫水煮青蛙),少部分的人可以持續堅持不打疫苗,或是只想等自己想要的疫苗廠牌,當群體免疫的門檻到達後,即使這群人未打疫苗,也能享受低感染風險環境之利(搭便車效應)。 每個人一生中會面臨無數的微小決定,我認為在做決定的當下,很難有所謂的對與錯,端看個人如何覺察、思考這整個局的變化。如果是一直看新聞、名嘴的話,那就是將思考外包了。 十倍速高效團隊 第九章「激發潛能,創造高績效團隊」,對於團隊文化的心智模型非常吸引我。 世界的進步,是無數人團結合作的美好成果。如何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擁有共同目標、打造出最好的產品及服務,是在當今無國界的社會必備的技能。 我將思維模型分類為團隊以及個人。兩種不同視角的思維架構,可作為領導人/個人的行動指南。 團隊/組織:組織招聘、文化創造、接納差異、帶人要帶心 個人:了解個體差異、當責態度、終身學習 以上只提供精煉後的指導方向,詳細的思維模型在書中有非常精彩的介紹。 個人感想 智慧再提煉 《超級思維》集結整理跨學科的普世智慧,對我而言,看完書後並不是一個智慧追求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探索旅程的起點。 這本書的內容,光看目錄會聯想到汗牛充棟這成語,給讀者滿滿的智慧模型。打個比喻,很像小時候打電動的大補帖光碟遊戲片,裡面灌滿了所有最時髦的好玩遊戲,然而真正會玩的遊戲,可能就一兩個而已,我特別不希望這本書淪為這個田地。 因此在隨後讀了《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將自己整理的心智圖,再一次精煉為圖文作品,期望以圖文懶人包,搭配清單的思考模式,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把人生活的更有智慧。 思維的交叉連結 「智慧」這個東西有一個迷人的特色,就是放諸四海皆準。該特性,在書中被大量體現出來,也影響了我閱讀本書的順序。 比方說決策制定使用的「第一原理」思維,在培養競爭力也適用;時間運用的「MVP, 槓桿效應」,在多選項決策,同樣可納入考量。 所謂的「底層智慧」,或是《精準學習》書中使用的詞彙「臨界知識」,可說是沒有界限。這讓我想起一個有趣的概念…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 3 個主題和 5 個體悟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 3 個主題和 5 個體悟

為何而讀 這本書是近期當紅的財商書籍。 不僅 Podcast《人生實用商學院》主持人吳淡如推薦、《股癌》謝孟恭,國外作家 Howard Marks、James Clear 推薦、Amazon 上的評分也是 4.5 ⭐ 突破 11,000+ 的好評。 在博客來目錄點開,盡是意味不明的標題,閱讀動機單純是想看究竟是什麼樣的書,讓閱讀社群的書友們,前仆後繼地貼文分享 。 本書重點 《致富心態》一本充滿人生智慧的書,作者 Morgan Housel 透過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數據、總結論點,串連成 20 個主題的財商書籍。 這些財商,不僅僅可以運用於投資,更可應用在人生。 若將投資的技能,比喻為安裝在大腦裡一套又一套的應用程式,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底層必須安裝的作業系統。 依照往例,我試著用心智圖整理出書中的篇章重點,分類為個人、他人、世界三個面向。認真細算的話,數量並非剛好 20,因為作者的章節觀念有部分是連貫,部分包含多個觀念,我嘗試列出、分類,予以視覺化。 《致富心態》最打動我的三個主題 經驗法則(Ch. 1) 我真的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做)! 我真的不懂ㄟ……! 這是日常生活常會萌生的想法,或是講出來的一句話。 全書第一章的標題 –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一開卷就點醒了我! 儘管每個人都被教導一樣的事物,然而卻因為不同的經驗,在投資上,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決定。這個事實帶給我的思考,就是尊重「經驗法則」的重要性。 人腦的傾向,會以自己主觀的經驗、想法來看這個世界,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更常看見的是,人們後續的行動帶來的影響。 批評、謾罵、不請自來的建議,對於當事人來說,全都屬於非必要的負面能量(提到能量,未來會再撰文討論)。我們應該懷抱更多的同理心,去思考為何對方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 這很困難、很花時間,但卻是人與人互動的基本原則,只是在這個凡事講求效率的世界被拋棄了。 我來試著列舉過去一年自己的親身體驗: 樂在存錢,看待花錢如流水的人們 不需用車,看待存第一桶金就買車的人們 擁抱長遠價值,看待樂於短線進出的人們 認識看不見的神,看待不倚靠神、只倚靠自己生活的人們 了解專注力重要性,看待不停低頭滑手機、追劇、玩遊戲的人們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其實多少都存在了一些「真是瘋了!」的黑人問號 ‍♂️❓時刻,套句經典詩詞「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其實都是缺少同理心的心理狀態。 世代、經驗、價值觀、教育背景、學習歷程、閱聽媒體、求學、就業、婚姻、戀愛……各樣的成功/失敗經驗,都成就了一個人的獨特觀念和行為。 當下的特定時刻,一個人能做的選擇,通常對他來說就是最合理的選擇。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這也帶到下一個主題「合理性」。 合理勝過理性(Ch. 11) 要是這樣的行為前後不一致,我只能說,人生本來就不會始終如一。 – John Bogle 我們都是人,都有人性;完全講究邏輯,叫做機器人,完全理性。…

[TED Talks #5]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觀後感 – 拖延者的症狀與解藥

[TED Talks #5]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觀後感 – 拖延者的症狀與解藥

TED #5《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附中文翻譯字幕) 講者介紹 – Tim Urban Tim Urban 和好友 Andrew Finn 共同創建了一個部落格,叫做 Wait But Why,主要探討主題為人工智能,外太空和拖延症。 Urban 本人是哈佛大學政府學的專業,因專精於科學相關的研究,曾受到 Elon Musk 賞識,為其公司撰寫文案,甚至關於 Neuralink 的相關深度研究文章。 影片大綱 拖延,是每個人必定會面對到人生課題。 有些拖延的任務有死線(Deadline),可以切成小目標,一點一點的完成,或偶一為之地燃燒小宇宙來克服。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死線的任務,要怎麼治好這個拖延症呢? Life Calendar,是本篇講者 Tim Urban 提出的一個創意解答。 影片重點 故事緣由 在大學時期,由於 Tim Urban 主修的科目,需要寫很多的研究報告,他發現自己總是有拖延的症頭。其中最誇張的一次,在 72 小時內,熬夜兩晚,趕出了 90 頁的報告。不出所料的,那篇報告的品質遭透了。 研究主題 事隔多年後,因為上述的故事,引發他突然想研究一個主題 – 拖延者 Procrastinator,他迫切地想知道以下問題的答案: Why:為何總是計畫,的卻是另一套? What:拖延症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機制造成? 在研究中,他驚訝地發現以下事實! 發現一:一隻調皮的小猴子 非拖延者和拖延者的大腦差異:兩類型人的大腦,都有一個理性決策者(Rational Decision Maker)。然而,拖延著的大腦,有一隻喜歡立即享樂的小猴子(你也可以稱之為小惡魔)。這隻小猴子,設法讓大腦裡的理性決策者失能,掌握當下發號施令的角色,像是瞎逛 Wiki…

《人生路引》人生遊樂場的 28 個破關指南

《人生路引》人生遊樂場的 28 個破關指南

為何而讀 對這本書有興趣,是看到說書部落客瓦基推薦的文章。 看了他的讀後筆記,特別是和父親對話的小故事,讓我很有共鳴。不禁期待自己看完這本書後,會和作者擦出什麼樣的思維火花。 本書重點 作者楊斯棓(讀音ㄅㄤˋ),2013 年起為核電議題,自費台、港、美、加 222 場環球演講。原職為診所醫師,2019 年後卸任,轉任管理公司顧問,全心照顧年邁父母、推廣閱讀。 這本書是他大量閱讀後的積累分享,平鋪直述地探討人生各面向的思考,以及可延伸閱讀的好書。 臉書 個人網頁 TED x Taipei 我們真的需要核能嗎? 《人生路引》重要概念 28 本推薦書,彙整為 6 個人生面向的精煉思考,每本書籍,都帶出作者自己的一篇生命故事。 作者具體的提示書中精華,以及讀後的內省,或採取的具體行動。 6 個領域條列如下: 自我成長 思考創新 思維習慣 投資理財 家庭關係 奉獻人生 最打動我的五本書 作者推薦的書,特別打動我的比較偏向家庭、教養、善終類型的書籍。 如果選五本我最想延伸閱讀的書,會是以下五本: 李雅雯《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詹鼎正、李翠卿《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 朱為民《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詹宏志《旅行與讀書》 林明璋《給兒子的 18 堂商業思維課》 主要的思維,源自於《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提到的時間稀缺性。 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其實真的不多了。在這波疫情下,各種光怪陸離的隔離、疫苗政策已經不願多提。近兩年下來,對於島內機組員剝奪的不僅僅是自由,更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是一旦逝去就再也無法挽回的。如何在僅剩的時間預先做好規劃,讓家人彼此間不會有太多的遺憾,我認為是當下最重要的功課! 文字的溫度 過去曾閱讀《讀懂一本書》、《我懂你的知識焦慮》,與本書相似,都屬於說書類的書籍。 而上述兩本書的作者都是中國人,文字上的使用,偏效率導向;相比之下,楊斯棓的文字,或許是國情一致吧,總覺得多了幾分溫度。 此外,另一個讓我十分感動的點原因在於,作者透過寫書傳達閱讀的美好,並分享自己在思維上的成長,正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 也因此當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讀懂一本書》這種類型的書籍,總會特別激勵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也會產生一種憂慮感,希望自己的知識邊界,能有招一日拓展到,與作家旗鼓相當的程度。 我深知這事一點都急不得。唯有透過閱讀,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終有一點會走到拐點,看見自己突破性的成長。 人生遊戲關卡 在閱讀各類型的效率型工具書後,我發現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人生定位方式。 幾經思考後,我最後定調自己人生面向為七個類別,分別是:「學習、財富、工作、健康、人際、心靈、玩樂」。前陣子看到一位專欄作家,談到人生的問題,不外乎:「健康、財富、人際關係」,這樣的分類也蠻不錯。 我認為不管如何分類,只要是適合自己,有能力隨時意識、切換、掌控,那都很好。 人生不同的面向就像玩遊戲,為角色發展不同的技能。很少有角色強大到每個技能值都能點到最滿,一切都需要時間慢慢養成。 然而時間不會暫停,生活持續前進。 隨著年齡漸長,懂的事越多,會發現人生的待辦清單,永遠做不完,這就是成長的必然。我認為這種狀態,和開飛機很像(也有人說開飛機和玩遊戲很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專注當下…

《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 7 種週期及 7 個體悟

《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 7 種週期及 7 個體悟

為何而讀 在拜讀過 Howard Marks 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後,深深震撼著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處: 風險該書讓我對於「風險」一詞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意識。了解風險到底是什麼,如何辨識它、控制它。也進一步觸發我對於學飛風險、飛行風險的進一步思考。 智慧(第二層思考) 該書很大幅度的拓增了我對於金融世界的認知邊界,這股震撼不亞於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之感。透過該書,讓我看見了自己在投資世界的無知,並了解一些重要的觀念:價值、風險、情緒、週期… 等元素交互影響發生的變化,進而影響我投資乃至日常的行為。 覺察景氣位置 《投資最重要的事》8-11 , 15章,簡單的談到了週期(鐘擺)的觀念。 而這本《掌握市場週期》更加全方位地解析週期的概念,並提醒投資人面對週期應有的應對方式。 在 Ray Dalio, Charlie Munger 以及國內外權威人士的背書下,本書必定精彩可期! 推薦讀者類型 這段是我在整理閱讀重點時想到的段落,我思考什麼樣的讀者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並在讀了之後從中獲益,我整理出來以下幾種類型: 看過《投資最重要的事》,對於各種週期觀念,想更進一步了解的人 期待透過市場週期,掌握出入場時機的投資人 自忖情緒波動較大的人 這樣列下來,好像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應該來讀這本書 ,是這樣嗎? 如果你這麼問我,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稍安勿躁,看下去,就知道了 。 《掌握市場週期》重點 這本書的信息量也是異常的大。 和前兩段提到的經典書籍《投資最重要的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樣,都是這些大師在商業圈打滾了幾十年後集結的精華。要在一篇文,短短上千字整理出來,我認為稍有難度。 我會試著用「黃金思維圈」的思路由內而外的順序推進,整理書中重點,與書中的論述順序可能稍有不同。 Why:為何研究市場週期 How:如何辨識市場週期 What:應對市場週期方法 1️⃣ 為何研究市場週期 在說明為何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週期這一詞代表的意義為何。 什麼是週期 作者在書中使用很多的篇幅,試著解釋週期這件事。因為曾有讀者在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之後,來信跟他提到,書中講週期的概念,不能稱之為週期,他對此無法認同。 長話短說,在我的理解,週期就是一種有「高低起伏、持續反覆、必然發生的趨勢現象」。不需糾結於高低點(振幅大小)、波段長度,或是否符合物理性質。 書中常用鐘擺來比喻,儘管鐘擺的物理性質:擺盪規律、震幅總相同,但終究只是借用它,作為一個易於理解週期的具體想像而已。 常見週期類型 書中舉出了常見的幾種市場週期類型(共 7 種),對於理解金融市場如何運作,各週期彼此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非常有幫助、最後再一筆帶回市場週期,也就是本書討論的重點。 經濟週期 獲利循環週期 投資人心態的擺盪 應對風險態度的週期 信貸循環週期 不良債權週期 房地產週期 下表簡單整理出,各種週期重點、形成過程及應對方式。 週期總結:市場週期 看到以上的表格,讀者們應該意識到,金融市場規則不是想像那麼容易了吧! 我已嘗試簡化作者書中表達的概念。每個週期,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市場的一個子系統(各系統可窮盡一生探索)。每個系統看似各自獨立,實則各自相依、相互影響,帶動著整個稱之為「市場」的週期。…

《子彈思考整理術》身為飛行員,我建議你關閉自動駕駛
|

《子彈思考整理術》身為飛行員,我建議你關閉自動駕駛

故事緣由 前言 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曾感覺,生活節奏飛快,一年又一年就這麼過了。搔搔腦袋瓜,勉強想得起前天午餐吃什麼?卻想不起來過去一年經歷了什麼。 不要緊,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到你! 關於飛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自動駕駛成為現代飛機必備功能,它很大程度減少了飛行員工作壓力,讓頭腦得以在緊要關頭,處理更重要的事;談到人生,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像極了自動駕駛,睡醒眼睛一張開,隨著上下班時間、電郵通知、健身房時段、股市波動、手機訊息……,人生大部分時間,都由這些不確定孰輕孰重的瑣事,主導了前進方向。 回首 2020 年,絕對是改變人類的一年;對我而言,也算是翻天覆地的一年,但整體來說,是往好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透過閱讀《子彈思考整理術》建立了一套「人生管理系統」,即使在小 baby 階段,仍對於它未來發展十分興奮、期待。 這套系統的建立,讓我在 2020 年有十足收穫,特別想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因為我相信,任何人想要有意識地過生活,都逃避不了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人生管理系統。 心態轉變 自我覺察進入航空業前的生活,自主管理的時間相對較少。工作型態加上自己的惰性,一直以來沒有意識為短、中、長期目標做主動積極的思考、規劃。此外,往年都有使用 Evernote 記錄日記的習慣,卻發現自己很少去做反省回顧。 自我管理以上種種,在 2020 持續閱讀、學習過程中,漸漸萌生了一個重塑人生管理系統的想法,透過實際行動,誕生了這套「 iPad 子彈筆記術」。 巨人的肩膀 開始分享子彈筆記之前,要感謝激發我創意的前輩們。人們可以看得更遠,往往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汲取前人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好。 巨人們 James Clear:《原子習慣》作者 Waki: Blogger,閱讀前哨站站長,我的子彈筆記原生概念主要承襲於他的文章。 Ali Abdaal: Youtuber 。印度人,一位醫生,頻道主要教導如何學習、念書方法、生活管理、專案生產工具等。 Thomas Frank: Youtuber 。頻道分享內容和 Ali 蠻相似,另外創立了一個很棒的學習網站 https://collegeinfogeek.com。我的子彈筆記第二次修訂是參考他分享的模板。 書籍(依閱讀時序) 《GTD》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清單革命》 《超速學習》 《選3哲學》 《子彈思考整理術》 實作分享 我的子彈筆記實作,是有階段性的。 在 2020 年看完《GTD》、《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之後,起初用 Google 試算表 來規劃、紀錄生活,直到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子彈筆記實作分享文,發現這才是真正適合我的方法,從此投入了它的懷抱。 我歸納這個管理系統的建構,約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的狀態變化。讀者若覺得中間過程冗長想跳過,建議直接看「Phase 3:子彈筆記養成之旅」就好 。 Phase 1:分門別類 培養了計畫思考的習慣後,會有種想要集中管理所有資訊的症頭。 長久以來,使用的資訊管理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種: Evernote:搜集網路資訊、日記、清單 Apple…

《少,但是更好》成為專準主義者

《少,但是更好》成為專準主義者

為何而讀 在意識到心中時常感到混亂、壓力之際,某天逛二手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收進書單已久的書。 標題令人印象深刻《少,但是更好》。和身處的資本主義、消費主義高漲的世代是反其道而行,而我深知這觀念乃心之所向,所以毫不猶豫的把它收藏起來,靜待心境對的時候來閱讀。 本書大綱 這本書的精神稱作 – 專準主義, Essentialism。 全書分為「思維模式」和「方法」兩個面向來探討如何邁向專準主義的人生。 專準主義者的思維模式 – 追求本質。 邁向專準主義的三個步驟 – 精、簡、準,分別代表:精挑、簡化、準確執行。 下段用兩張心智圖來分享給讀者們,使用心智圖來實踐專準主義。 概念心智圖 全書重點版本 專準主義版本 概念應用 1️⃣.追求本質 選擇的能力使我們成為人類。 Madeleine L’Engle 並非全部都很重要 集中時間、精力在少數重要的事 前幾天晚上我剛洗完澡,突然想起一件要事,想立刻撥電話給朋友詢問意見。於此同時,女友已經把晚飯煮好跟我說「差不多可以準備吃飯囉」! 我當時的回覆是:「我打個電話,兩分鐘就好」。 打過去後,因為跟朋友講的是跟飛行有關的議題。對方是在已經吃飽飯的狀態下,我也沒有講我正面臨的狀況(準備要吃飯),於是就這樣聊了十多分鐘,女友剛煮完飯、期待一起用餐的興致都沒了。 我事後回想,在這件事情上,我完全沒做到專準主義者應有的思維和行動。沒弄清楚當下何事為重、未將界線畫清、在不對的時間和打這通電話,因此讓本應是美好的用餐時間亂了套。 2️⃣.精挑 專準主義者會花時間探索、傾聽、討論、提問和思考。 但探索本身不是目的,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來。 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對我啟發很大的一個層面就是部落格的經營方向。 經營部落格的初衷,就是希望能透過自身小小的力量,分享福音與飛行世界的美好。 在鍵盤敲敲打打確實是我喜歡的事情,在每一次吸收、內化、產出的過程中,不僅對我帶來了意義,我也在年初的閱讀社團中做了小實驗,發現熱衷做的事情,確實能為別人帶來意義,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回饋!(謝謝書友們的回饋) 部落格想要寫的面向很多,然而時間是那麼的有限,所以「精挑」就變成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精挑」這個段落,談到的子主題分別有: 逃離:創造閱讀、專注、思考的空間 留意:觀察、傾聽、反省(日記) 玩樂:創造力的必要元素 睡眠:保護資產(思考、辨別、判斷能力) 嚴選:明確的「是」,才是明確的事 若用大腦的創造力(人類寶貴資產)角度來看,1-4 我會將之歸類為一組;5 獨立開來,它是這篇的總結。 第一組注重的是對於我們所用有的資產進行必要的輸入、輸出過程,並且適時充電(睡覺),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保護資產的角度出發,很特別吧! 再者,我發現專準主義者對於「專注力」的捍衛,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世界一直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要成為專準主義者,必須要學會控制它。 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充滿熱情,而且你可以做到最好,你就應該只做那件事情。《從A到A+》Jim Collins 透過最後 Jim Collins 的引言和以下 這支影片,希望讀者也能掌握精挑的精神! 3️⃣.簡化 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於是我不停雕刻,直到使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