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面試準備心法,看這篇就夠

航空公司面試準備心法,看這篇就夠

前言 航空公司面試是所有考試最難預期的一個關卡,也是考生最常發問的類型。 和履歷、筆試、模擬機、體檢相比,面試關卡的隨機性、主觀性比重更高,考生要面對的壓力也相對更大。 這篇文章,我想用大家熟知的黃金思維圈模型(Why-How-What)以及 When-最佳時機,用 3W1H 與你分享航空公司面試的技巧與心法。 Why – 面試的意義? 雖然面試的主角是你,但我想先帶你從航空公司及面試官的角度,來思考面試的意義。 航空公司為何要大費周章做校園徵才、打廣告、一次又一次舉辦招募考試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找到對的人。 想像你是一間航空公司經營者,你會希望將公司造價上億的資產,交在具備何種特質的人手上呢?試著換位思考,你的面試準備將事半功倍! How – 如何準備? 心態建立 航空公司面試其實沒有想像的可怕,如果你曾認真上網做功課,相信對整個考試流程應該很熟悉,差別只在於你還沒經歷過這個場景而已。 試著把它想像你中學曾參加的推甄,或上一份求職的面試,只是場景置換為一間航空公司。若不嫌麻煩,可以考慮找一天著正式服裝、搭乘考試當天會使用的交通工具、走到考場外(無需換證的非管制區)去親自感受只存在於想像的那股氛圍。其他任何能減低焦慮、增加信心的方式,只要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都不妨嘗試看看。 補充推薦一支 TED 影片,在準備考試以及後續訓練階段幫助我很多! 不斷練習 面試看似是個人單打獨鬥的關卡,但準備起來是需要團隊合作的! 找幾位你信任的人、2~3個讀書會夥伴、或是認識的飛行員朋友,能給予你正面、積極、建設性回饋意見的人尤佳,將會為你的面試表現如虎添翼。 我知道練習的過程會很赤裸透明,我也明白你過去有些問題可能從來都不願意面對,想起來無地自容,但這都是必經的過程。如果你期望將思緒按耐到面試官問你的那一刻,你才願意鼓起勇氣面對過去、承認錯誤、反省自我、侃侃而談說出你學到的慘痛教訓,相信我,這件事絕不可能發生! 面試和飛行很像,在地面準備 100 分,上了飛機的表現往往只剩 60 分。若不刻意練習,面對自己的恐懼與脆弱,面試過程只會像開驚喜包般的刺激。 養足精神 飛行員執行任務前,其中一個準備工作就是養足精神,也正是 IMSAFE checklist 裡的其中一個項目。 身為搭機乘客,你會希望看到一個眼皮沈重、提不起精神的飛行員執飛你的航班嗎?你不會、我不會、面試官也不會! 一旦該做的準備都做足了,睡飽養足精神就是你上考場前一晚最重要的事。你的腦袋是否靈光、表達是否流暢、眼神是否銳利有神,全都逃不出面試官的眼睛。 所以就和其他關卡的建議一樣,養足精神再上戰場,別讓這個看不見的小細節搞砸了你的面試表現。 保持自信 最後一個我想與你分享的訣竅就是保持自信。 首先,自信不是無中生有,它是你投入歷經千錘百鍊後的準備功夫自然流露出來的氣場;但有另一種狀況,就是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容易緊張、害怕這種大場面,這該如何是好? 克服緊張的方法有千百種,除了第一段分享的影片,禱告也是很好的一個方法。若你沒有信仰也不打緊,類似的心態建議就是「放下得失心」。 成為台灣的民航駕駛員,與其他航空業相對成熟的國家相比,「運氣」佔比特別重。舉例來說,你可能很優秀、也是適合飛行的人才,但今天市場不缺人時你來應試,就像進入一場「僧多粥特別少」的賽局,你可能因此就用掉了一生僅一次或兩次的應考機會;同樣情形在國外可能較不這麼顯著,飛行工作機會遍地都是,這我就不再多花篇幅解釋。 擁有了「得知我幸,不得我命」的坦然心態後,走進考場前你就不該再有得失心,你的恐懼、焦慮也將煙消雲散,被釋放出來的就是你千辛萬苦準備下,恰如其分的自信。 What – 可預期什麼?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面試的基本題,其實都含括在這個句子。 這段我簡單拆解常見的題目類型,讓你除了網路考古題以外,也可透過自己發想,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考官可能會問什麼問題! 基本題 一、知己(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優劣強弱。從過去的生長背景、學歷、工作經歷、人生閱歷、學飛經驗(自訓考生),從自傳、筆試申論答題內容出發、以第三人稱角度來對自己感到好奇。 我推薦使用兩個心智模型: 5W1H…

航空公司考試的10個關鍵心法

航空公司考試的10個關鍵心法

航空公司考試好難?考官都在想些什麼?我到底該怎麼準備? 如果你正走在通往駕駛艙的路上,有這些疑問和恐懼都是正常的。 這篇文章我想用 Captain Joe 的影片搭配自身考試經驗,幫你克服航空公司考試所有你想的到的恐懼。 前言 如果你認為航空公司考試可以讓你一試再試,一間考完換一間,那我必須很遺憾地告訴你,事實並非如此。 以培訓機師來說,在疫情前的台灣兩大航空公司招募,其中一間一生最多 2 次機會;另一間則是擇優制度(就考那麼一次,遇缺以擇優方式錄取),是資方主導規則的市場。 在如此賽局下,身為應考生的你該如何面對?我想告訴你航空公司考試的10個關鍵心法。 Hack #1.妥善文件 Captain Joe👨‍✈️ 任何需要繳交的紙本,請妥善掃描,不然如果印出來給現場面試官看到,會非常糗! Juan 的經驗 我曾參加多間航空公司考試,第一關通常會要求應試者現場繳交文件。 沒有誇張,我看過至少 2 次有人因文件準備不全,當場被考官請出考場,連考試機會都沒有。 航空業在這方面倒是蠻講求專業與效率。千萬別想説「我不確定手上這份資料行不行」、「多益成績下禮拜收到,我應該到時候再補就好」……。 正確做法是:你所有的疑問,都務必在考試前弄清楚! 不要害怕寄信或打電話給招募單位承辦人員,回答你的疑問是他們的職責。當然也請自行過濾一些太蠢的問題,不然還沒考試,會先讓自己顯得很沒 sense。 Hack #2.多方搜集資訊 Captain Joe👨‍✈️ 學長姐、網路(公司官網、Wiki)。 Juan 的經驗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為專準主義者,我想提醒你在搜集資料時別忽略「少即是多」的重要性。根據帕金森原理,若你沒有為查找資料設定期限,就會迷失在網路茫茫大海裡面。 學會抓重點、 運用選三哲學,自行整理、消化,產出為己所用的素材,這才是搜集資訊的意義。 溫馨提醒:找人問問題前,建議先上網做基本功課,接著將問題逐條列點並確實使用紙筆紀錄,以尊重彼此時間。 Hack #3.徹底了解公司 Captain Joe👨‍✈️ 善用網路搜尋、想問題問考官。 Juan 的經驗 我想以科技人求職角度,稍稍減低你在研究公司、搜集資料可能有的恐懼症。 當我還在使用 PTT 的年代,曾在求職版看到科技人在分享 5~10 間的面試心得文,這種情形絕對不會發生在航空業(台灣航空公司就那麼幾間,你面臨密集面試的機率頗低)。 試想有 2 個人,在兩週內,一個人必須面試 10…

教官,一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教官,一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教官好!」這是台灣航空界,飛行員們彼此打招呼的用語。 「教官」這個字詞使用的場景,在踏入航空業前便有耳聞,沒想到完訓兩年後,仍不時地感覺到特別,特別到我想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想法! 究竟為何會有這個稱呼,我對於這個稱呼又是怎麼想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失去名字的一群人 最早對於「教官」這個稱呼有印象,應該是在高中軍訓課程吧。 當時對於教官沒什麼感覺,只覺得他們就是來學校管教我們的,上上軍訓課、學生違規時兇一下,就像是校園風紀股長一般的存在。 到了大學,發現校園也有教官,只不過和教官們接觸的場合,僅只於當兵服役期間,能享有「軍訓折抵14天」的軍訓學分而已。 畢業當兵,進到部隊後才驚覺:「哇!原來當年學校教官們的官階,動輒中校以上,幾乎可以當一個營的營長了!這些教官們,卻甘願在校園被我們這樣糟蹋欺負!」當時內心著實閃過幾秒鐘的歉疚感,不過這也都是過去式了。 待自己進到民航圈,「教官」反倒成為自己的代名詞,也是同伴們的代名詞。大家逢人都說「教官好」,這就是一同值勤夥伴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 話說「教官」一詞,究竟是如何進到航空界的?在與前輩教官們聊天並更多了解國內民航史後,我認知到其原因,就是民航駕駛與軍方飛行員血濃於水的關係。 不論是現在或是老一輩的教官們,很多都是從軍中退伍進到民航界服務的,而且比例不小。我想「教官」一詞,就是將軍中飛官彼此稱謂的傳統帶進民航的吧! 我是怎麼想的? 文化的轄制 為什麼會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趣呢?主要是因為發現自己在不同情況下,對於不同「教官」會有不同的稱謂。 第一次見面的教官,沒有意外的話,都會彼此尊稱「教官」。 我相信這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成長的人一定有些難接受。但即便如此,我觀察到擁有西方成長背景的人,即使進到台灣航空公司,大都也入境隨俗的稱呼彼此為「教官」。除非特殊原因,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像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日式文化很濃厚的公司,也會不自覺的稱直屬長輩為「學長、學姊」,除非對方很明確表達出你就叫我「XX」就好了,才會因此改口。 這種文化,就造成了無論平輩或長輩,大家就統稱「教官」,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說不出的特別,我姑且稱之為文化。 權力的階級 西方職場文化,人與人間比較沒有位階的問題,大家都是公事公辦、實事求是,彼此的稱呼也理所當然叫對方的名字。 東方職場文化,可就大不相同,人與人之間反而很講究「閱讀空氣」的能力。權力位階、熟稔程度、事態狀況,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稱呼你為「教官」或實際中英文名字。 這樣說來,若被稱呼「教官」感到沒那麼舒服或有距離感,希望別人稱呼你一個,讓你感到比較沒距離感的名字呢?有方法可以解套嗎? 主動的力量 我認為是有的,那就是主動的力量! 扣除掉習以為常的教官,我個人覺得比較親近的稱呼有兩種: 一是前面加姓,二就是直接稱呼中英文名字。 以我為例,有人稱呼「張教官」,或是我的英文名字,都會讓我感覺到比「教官」來的更親近些;至於中文名字,因為我是單名,所以不會有人只稱呼我單名,一定都是全名一起叫。也因此我認為名字只有兩個字的缺點,就是永遠分不清楚人家是正常的叫我、還是帶情緒的叫我。不知道單名的你,是否也和我有一樣的困擾呢? 回到「主動」這個主題,當組員們在飛航任務報到後,主動介紹自己的英文名字,或是稱呼對方的「姓加上教官」,或許就能改變這個只有「教官」稱呼的現象了。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主觀的想法,或許也有人認為「教官」的稱謂,其實就是比名字本身要來得親切。但根據《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一書中第6個理論,我相信前者的比例應該還是高一些。 記得你是誰 我曾經看過兩本書,書名分別是《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記得你是誰》。 這兩本書帶給我的共同感動就是: 你是誰,比你叫什麼更重要。 說到底,「教官」只是職場上的一個稱呼,就像在打針時稱護理長為「護士」、在過馬路時稱義交為「警察」、或是航空圈以外的人稱我為「機長」一樣。正確與否、背後初衷都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你希望怎麼被世人記得? 所以當我 2016 年,第一次踏入航醫中心體檢(尚未出國學飛)被稱呼「教官」的那刻,我就明白了一個稱謂真的不能代表什麼。 當時候到了,這一切的稱謂都不再有意義,真正要緊的只有一件事 – 記得你是誰。 Ps. 閱讀文章卡關的這一兩週,就讓我用不專業的飛行思考來延續週更紀錄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一個按讚、一則留言,對我都是莫大的鼓勵!

但願我在考民航局筆試前就知道的10件事

但願我在考民航局筆試前就知道的10件事

你正苦惱即將到來的 CPL, ATPL 民航局筆試嗎? 你和我一樣,覺得民航局筆試準備起來很痛苦嗎? 你正苦苦尋找背誦答案、弄懂題目的平衡點嗎? 如果以上三者有中一個,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不痛」。這篇文章我會使用 Why-How-What 黃金思維圈架構,期望你面對民航局筆試的痛苦指數減到最小。 Why 為何而寫? 由於近期養成固定寫作輸出習慣,這一回想分享自己的應試經驗,幫助未來面臨同樣考試的後生之輩,準備考試能夠事半功倍,少走些冤枉路。 本段整理出 10 個重點。 應考前:7 個(心態篇 x3+方法篇 x4) 應試當天:3 個提醒事項。 若讀者是考 ATPL,「What 準備重點」的內容可能有些許幫助;如果是第一次考民航局筆試的 CPL,會建議你按順序往下看。 How 如何準備 – 應考前 心態篇 首先,這是一個只有過與不過的筆試,沒通過的話不會在飛行路上被判死刑,還有機會重考。(根據民航法筆試題目,沒記錯的話應該有 6 次機會)所以通過是重點,滿分不是重點。 再者,裡面有很多題目、圖像已過時,實際操作不會用到的知識(直升機、飛行機構法規、維修……),部分內容找書、找網路也未必找得到答案、部分答案正確性也讓人懷疑 。因此我認為應試技巧和基測指考追求滿分不太一樣,掌握你認為該弄懂的重點即可。 最後,要依靠短期記憶的題目,我個人認為數量不少,所以不要把戰線拖太長,而是要找到弄懂題目和背答案之間的平衡,下面我會分享如何拿捏準備時間。 ️ 心態重點整理 ️ 1. 通過就好 2. 掌握重點 3. 速戰速決 方法篇 ㄧ、閱題法 考試方法,每個人不盡相同,主要我聽過的有 2 種版本。 盲測抓錯法:盲測一遍,接下來只去看做錯的(積極一點的,也看不確定的) 先看答案法:畫正確答案,第一次先使用色筆將正確答案劃出,下一次只專注在畫色答案,沒畫色的不花過多心思,很不確定的題型再做記號 你會選擇使用哪一種呢? 在小飛機訓練時期,我的飛行教練教我的是第一種,也讓我順利考過了無數次的筆試測驗。我個人認為花費時間比較是…

美國 5G 基地台上線,對飛安有何影響?

美國 5G 基地台上線,對飛安有何影響?

美國 5G 基地台在 2022 第 4 週正式上線,對於飛安造成什麼影響? 為何一堆航班 delay?一堆航班 cancel?對於飛安真的造成影響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事件背景 美國電信業者,在本週將把 5G 基地台的功能上線,然而因為 5G 基地台的頻譜,與飛機系統 RA (Radio Altimeter 雷達高度計 – 作用為測量飛機與地面距離)過於接近,航空監管機關與各航空公司,都擔心因此干擾飛機儀器穩定,間接影響飛安,造成大量航班停飛。 衝擊與潛在威脅 這起事件,帶來的衝擊層面極廣 乘客:無端受到班機減班、砍班,影響行程 航空公司:因飛安因素,必須配合減班,或是更換飛機、人員派飛,影響航班甚鉅 機組人員:掌握飛行任務的潛在風險,異常事件發生需如何處置 從飛行員角度來看,潛在的風險包含了以下 程序:放棄起飛、進場、重飛程序 飛機系統:以波音 777 為例,至少 7~8 個系統有潛在的風險,包含了:自動駕駛、自動油門、引擎、飛行操控、儀表、TCAS (空中防撞系統)、GPWS (近地警告系統)、警告系統…… 場站:預計使用的場站與跑道,是否被列為認可之名單 問題解決 每個航空公司的不同機種,針對這個狀況可能會有不同的應變作為,本段僅以本公司 777 為例,在派飛任務前,來找尋問題與解決方法。 我的思考很簡單,就是針對上述的潛在風險提出問題 哪些程序要特別注意? 可能影響的飛機系統? 預計使用場站與跑道是否安全? 官方建議對策 波音的手冊說明的很清楚,航空公司在拿到了 AMOC 之後,有了特定機場與跑道的許可條件下,飛行員需花心思注意的,就是特定飛航階段的程序 起飛前:確認 RA 正常 起飛階段:若A/P (自動駕駛)無法正常接上, recycle…

自訓學飛必備的5大心態

自訓學飛必備的5大心態

寫作緣由 上一趟飛行任務,一起飛的教官也是 CPL,也就是所謂透過「自訓」管道,進入航空公司的飛行員。 巡航時段的話題,就跟一群聊當兵的男人很像,自訓飛行員一路走來的辛酸血淚史,是三天三夜都聊不完的故事。 . 當時聊到考試及受訓過程,我們有個共同想法,就是認為學飛這件事情,非常需要「決心」。 現在回頭看,從小飛機訓練、航空公司考試到完訓上線,我必須承認這整個過程,有太多的運氣成分存在其中。 我感念這一路上幫過我的人、事、物,也因此,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把這份小幸運透過文字持續傳遞下去。 . 包含上述的決心,我列出了 5 個學飛必備的心態,整理成這篇文章《自訓學飛必備的5大心態》 分別是「決心、自律、謙卑自省、耐挫力、主動積極」。 如果你剛好在學飛,或是未來考慮出國學飛,可以時時檢視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心態,或許能幫助你在學飛的路上,走的更加順遂! 學飛必備的5個心態 1.決心 家人反對、經濟困難、生涯規劃、年資中斷、跑道轉換…… 。 說真的,這些都是超級巨大的人生阻力,每一項都具備十足強烈的理由,來中斷你做出學飛這個「決定」。 . 不瞞你說,現在的我,在更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則後,要我再做一次決定,我很有可能不會做出國學飛的選擇;我想是因為現在的我,對於風險的考量更有意識了。 但當時的我,就是因為一點點的無知、加上強烈的決心(同時克服上述 5 項阻力),一步步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可能的解法或最差狀況,在心態上先給自己打預防針,我才有辦法做出一個破釜沈舟的「決定」,表明了自己「決心」。 這個決心,不僅是一次性出現在決定出國的當下,更是在每次飛行受挫、被加課、學校倒閉、家人生病、身無分文時,都要面臨到的試煉。 . 在碰到困難後的思考和行動,都將一再表明你對於飛行訓練、考取航空公司這件事的決心有多強烈。 我想引用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 「每一天採取微小行動,就是對你未來的身分投下一票」 《原子習慣》James Clear 決心的展現也是一樣,不是只有決定出國那麼一次,而是要持續地為未來的目標展現決心、下定決心,做出「對的行動」,走在那條遇見未來自己的道路上。 2.自律 對我而言自律這個詞很簡單,「按時間做計畫好的事」,就是自律的表現。 . 學飛訓練的時間長短,長至 3 年,短至 8 個月的,我都見識過。 如果今天航空公司面試問你「為什麼你花了兩年時間學飛?」請想一想,你會如何回答呢? 這個課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在面試階段,也跟你荷包大有關係。 在國外的生活費可不便宜,住宿、飲食、都是台灣數倍起跳。 如果你還有經濟考量,那麼請務必讓自己成為自律的人。 . 我舉自己學飛時期的每日行程為例。 08-17:搭接車到學校:這中間的行程包含了:唸書、飛行課程、筆試練習、找教官問問題、看飛機 12-13:吃中餐+午休+聊天打屁、偶而看看 Youtube 飛行影片 1700-1730:搭校車回宿舍洗米、煮晚餐備料 1730-1830:健身房運動 1830-2030:煮晚餐+預備隔日午餐便當、吃飯配美劇 2030-2300:預習/複習課程、查找資料、放鬆…

《投資最重要的事》以投資角度思考,自訓學飛要面對的風險
|

《投資最重要的事》以投資角度思考,自訓學飛要面對的風險

你準備要出國學飛嗎?你可曾想過要面對的風險嗎?哪些風險是看得見,哪些又是看不見的呢? 我在 2016 出國學飛前是很無知的,直到看完這本《投資最重要的事》才意識到風險的重要性,以及正視飛行生涯無所不在的風險。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 4 個關於學飛的風險。 ㄧ、故事緣由 最近在閱讀一本價值投資的聖經《投資最重要的事》,作者 Howard Marks 花了三個篇幅在討論風險這個議題,讓我不得不反思自身的經驗,希望寫一篇文章給未來考慮是否花錢出國學飛的莘莘學子們有一個參考方向。 這篇主要是針對自訓學飛同學的參考文章,若是培訓生的風險,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處理風險其實是我們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課題,根據書中提到面對風險的三步驟,依序是: 理解風險 確認風險 控制風險 出國學飛前,我對於處理風險並沒有這麼清晰的觀念;現在回頭來看,覺得當初的自己全是憑藉著對上帝的單純信心做的決定。若撇除信仰的因素,綜觀全局地將風險納入決策考量會是比較客觀理性的作法,孰優孰劣,見仁見智。 二、需正視風險 1.財務層面 談到風險,我第一個想聊的就是財務面的思考。 老實說,我自認最沒有資格探討這一層面的風險。因為家庭的因素,在出國學飛前要支持家計,幾乎無法存錢,甚至因為一些特殊狀況,當時身上還背著一筆信貸。若再加上學飛的費用,以及完訓回國後,準備航司考試期間的開銷一併規劃進去,這其實是風險非常高的一個決定。 所有要考量的財務狀況大概可以拆解如下: 學飛費用:以一年訓練時間為基礎,保守估計需要 $80,000 USD,這是包含在國外所有花費:飛行學校所有費用、吃、住、交通、娛樂…… 所有開銷,若無法一次換匯,我會建議以最保守的匯率 1:33 來估計。 緊急預備金:理財書籍都會教導要有緊急預備金(至少六個月)。理債、理財、接著再來談投資。對於出國學飛的財務計畫來說也適用,這是為自己創造「安全空間」的概念,主要是應對學飛期間的計畫生變或回國後等待考試的處境,讓自己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空間,減低自己在備考期間的壓力。 家庭開支:到一定的年紀,我認為多少應該都有負擔家計的責任。自己做的決定不應該造成家人額外的負擔,除非家人有足夠的能力支持你甚至自給自足。不然你都應該為自己人生該扮演的角色負責任。這個心態很重要,之後會再提到。 其他:這邊運用反脆弱的概念。如果真的不幸有個萬一,目前保險是否足夠 cover 生後的狀況,我會建議諮詢專業的壽險顧問,約個時間討論學飛需考慮的風險。 在財務層面的基礎上,我們先假設得到的報酬是從完訓後領到第一筆薪水。 接著,要認識的第一個概念圖如下,報酬 Return 和風險 Risk 並非簡單的正比關係,而是如下圖所示: 我認為,從上圖觀點來看自訓學飛這件事的「報酬」,在順利完訓前其實是 0 和負值的差別。若順利完訓,才有機會在完訓後,將過去的負債(負的報酬)按計劃償還。現實地說,這個操作傾向於賭注的成分多過於投資。而這場賭注獲勝的機率有多大,那又是另外可以討論的議題,這邊我們先不深究。 下圖是我在思考下一段職涯層面的情況之後想出來的報酬風險關係圖。縱軸上半部是下段會提到的 A 情況,下半部是 B 情況。順利完訓後,報酬相對固定,就要想辦法讓風險盡量向橫軸的左側靠攏。這兩個圖表的概念可以搭配在一起看會比較清楚。 2.職涯層面 台灣的航空業生態比較特別。 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人口少、航空市場相對小,缺少歐美國家航空業環境反而造就台灣人有一個很特別的優勢 – 一但擠進航空公司窄門,就有機會直接駕駛噴射客機。 相同情況在美國,通常是需要在區域航空歷練多年,待經驗、技術成熟,才有資格進到主流航空公司飛大型噴射客機。因此台灣出國學飛的學生,在拿到了三張執照後的職涯狀況,我簡單列為以下幾種情況和可能面對的風險: 風險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的變化往往在我們預期範圍外,Covid-19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