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台灣的邦交國簡介

中華民國/台灣的邦交國 重點 邦交國家:14國 心得分享 中國不僅防疫清零,對台外交也要清零 中華民國(台灣)從退出聯合國以來的邦交國數量就持續下降。 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時期,因各時期兩岸領導人對「一中」有不同程度共識,以及兩岸間的經濟消長,我認為邦交數量在這幾十年間的增減,很難用單一原因來歸咎現在台灣邦交國只剩下 14國的戰犯究竟是誰。 邦交究竟有沒有用? 我認為有用:它在國際間資訊交換、資源共享、分工合作上,可以讓一個國家走得更有效率。 我認為也無用:邦交國多的國家,他未必受到普世的尊敬、免簽國不一定最多、關稅壁壘未必被削減、被國際間歧視程度也未必最低。 對台灣來說,在邦交逐漸被清零的狀態下,我認為全台人民要思考的問題是:台灣為何需要邦交國?一定要有邦交國嗎?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增加邦交國數量呢?若否,應把維繫邦交資源投注在哪些項目以提升國際競爭裡呢? 治理一個國家絕非易事,可以肯定的是,「生存」是最高指導原則。當中國勢力的崛起、邦交被清零已成定局,台灣外交的這盤棋要怎麼下,我想不僅僅是領導人要努力,全國人民也必須對於台灣的外交現狀要有危機意識。否則每當選舉時刻,總是意識形態來分化國家、用顏色來分統獨立場,對於國家前進一點幫助也沒有。 總有一天時機機會成熟,需要全台人民決定國家的走向。到了那個時候,若人民對於國家存亡的態度,就與日前公投複決票一樣的冷清、或是難以凝聚共識,那麼國家命運被交予他人之手,也只是剛好而已。,完全不值得同情! 參考資料 敏迷選讀 Wiki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