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入門九堂課》哲學心智圖展開與 3 個主題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為何而讀

高中恩師是哲學出生,他的言教、身教影響我十分深刻。很恰巧地,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漸漸對於哲學、心理學的思考感興趣。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算是近期的一本哲學啟蒙書,為我開啟了我進入哲學殿堂的那扇門。而這本《哲學入門九堂課》,是在另一次購書過程,偶然看到的哲學入門書籍,相信對於一開始接觸哲學領域的我,能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哲學入門九堂課》全書綱要

 Thomas Nagel

哲學入門九堂課》,提問九個人生議題,作者 Thomas Nagel 不引用哲學的歷史、冗長的引言,只使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帶領讀者思考九個人生必定面對的問題。這九個問題分別是:

  1. 事物的存在
  2. 其他心靈
  3. 心靈與身體關係
  4. 字詞的意義
  5. 自由意志
  6. 對與錯
  7. 正義
  8. 死亡
  9. 生命的意義

心智圖分享

依照往例,我試著使用心智圖,來整理書中九個主題的脈絡。

哲學入門九堂課心智圖

讀後心得

作者撰寫本書用意,並非提供一個個問題的解答,而是為人們終其ㄧ生都會面臨到的問題鋪路,以引導的方式帶領讀者思考。

同樣是哲學書籍,閱讀《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感受和這本又不太一樣。

對與錯》一書,是父親以書信的口吻寫給兒子,試著傳達一個思考的方向和脈絡;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是更加開放性的思考,提供了各種思考路徑的可能性。

不精於思考類似問題的我,這種大腦體操的確是一大挑戰。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嘗試更多思考生命意義和信仰本質問題的時刻,有了哲學工具,讓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產生有別以往的感受。

本書短小輕薄,雖然僅有短短 148 頁,卻絕對是值得一再回味的好書。

本來只想讀完、整理完心智圖後,就告個段落了,但又覺得收穫僅止於此有點可惜。於是計畫挑出書中幾個主題,讓頭腦做不同於以往的延伸性思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 Prison Break 談對與錯

近期正好在追一部大學期間沒有追完的影集 – 《Prison Break 越獄風雲》(截稿前觀影進度仍在第二季)。

劇情大綱,就是男主角之一林克,因被陷害入獄。弟弟麥可精心計劃一場越獄行動,帶領哥哥和幾個拖油瓶獄友,從監獄中翻牆越出的故事。

整部戲,很多環節可以讓我們思考對錯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劇中有兩個關鍵時刻。

對哥哥林克而言,當興起了拿槍進入停車場解決債務問題那一刻;對弟弟麥可而言,得知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幸運都來自於哥哥犧牲的那一刻,對與錯的界線就開始模糊了起來。

林克一開始碰觸到的審判,是法律層面(最低階)的類別,儘管是被陷害的,但在法律之上的道德層面,他內心的確曾興起做壞事的念頭,但可說罪不至死。

對與錯心智圖

聯邦法官引用法律的普遍性(普遍證據得以判定林克殺了人,而有罪)。

了解事實真相(哥哥被陷害)的麥可,明白這整件事徹底是個烏龍,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越獄計畫。為要矯正錯誤的正義,這一連串的行動,造成的是更多的錯事產生,這些行為的果效,足以讓他和哥哥吃上一輩子牢飯。

反之,若他不這麼做,失去的就是哥哥的生命,還有面對有能力選擇,卻選擇不做什麼的自己,一輩子的愧疚,這將牽涉自由意志的探討。

這樣的思考練習,其實可以無限延伸下去,也讓我知道,其實世間的對與錯,不是那麼的絕對,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簡單、非黑即白的世界。

這世界很難、很複雜,盡量讓自己不要陷入萬劫不復的選擇當中,或許是比較可行的做法。對林可如此,對麥可亦是如此。

有趣的是,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無法控制他人(有時控制自己也很難)。麥可的萬劫不復,和你我對萬劫不復也會有不同的想像,這就是生命的多樣和隨機性,也正是劇情好看的地方!

從疫苗政策談正義

疫苗政策談正義

其實原先更想討論的主題,是航空業機組員的隔離政策。

這個隔離政策,過去很多人把它視為理所當然、很容易、不爽不要做的一個閒話家常,現在全台大多數人也在經歷中(絕大多數也並非真正在隔離,只是限制出門或 WFH,就讓人苦不堪言了)。

然而這樣的生活,對於機組員來說,已是執行一年多的生活日常。

時間拉到五月,台灣 Covid 疫情再次爆發前,關於隔離政策,正反兩方的舌戰也看到爛掉了,雙方的思路完全沒有交集。

我想當時缺乏了居家隔離經驗的普遍性(少數人隔離,多數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能是多數人無法同理的主要原因;相比於現在居家生活的普遍性,就不會有一種看似少數人在取暖的狀況了,因為所有的人都在經歷,同理心的增長是一種必然。

至於找疫情爆發的代罪羔羊,又是人性的另一種傾向了,今天先暫且不談。

政府的角度

疫苗的購買、研發、配給、施打,不僅關乎的是人民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死亡。

生或死,沒有灰色地帶。

然而困難的是,從政府角度,保障全民的福祉的立場思考,疫情的擴散和生命價值的平衡拿捏,猶如走鋼索般的困難,而這條鋼索因著國家、種族、醫療資源、疫苗取得…… 有著不同的行走難度。

我個人認為「滾動式」政策一詞聽來荒唐、立場搖擺不定,卻似乎有其必要。

疫苗正義,究竟誰可以擁有施打優先順序,大方向應該要抓住。

改變是好事,一個不知道改變的政府,必定自視甚高、聽不進諫言,帶領人民走向滅亡,歷史上有無數的故事可供佐證。

政府的政策,絕對有可供討論、改進之處,這部分的議題牽扯太大,我今天想討論關於我個人對於施打疫苗的思考。

個人的角度

正義心智圖

我有嚴重藥物過敏史,過去從未有過主動施打流感疫苗的經驗。

Covid-19 疫苗施打初期,看見不少施打後血栓、嚴重過敏的案例。相關報告、數據、顯而易見的事實(醫藥研發強國如美國,也停止施打 AZ 疫苗)也讓我起初對於施打疫苗卻步,但是最後仍選擇施打了,究竟我是如何思考的?

1️⃣.染疫風險 vs. 副作用風險

組員過去一年的隔罹政策其實防守的很好,外站關、回台灣關,染疫的破口是數月前防疫旅館的管理不當,造成疫情擴散。

在 5/26 做出打疫苗決定之際,時值台灣發布三級警戒一週,國內染疫的風險相對過去已不可控。原先打疫苗的決定,對我而言是「主動暴露在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機率 > 工作/生活環境染疫的機率」,現在整個顛倒過來。

雖然難以精準量化,但是在做決定前,於等式的兩端做了更多的功課後,心中直覺告訴我,等式已經顛倒過來。

2️⃣.系統思考

我個人決策的變化,主要來自於《超級思維》裡的系統思考法。

目標是獲得全域最佳解 > 局部最佳解(自己)。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蒐集了我能掌握到的已知/未知資訊,最後得到了打疫苗的決策。

2x2 矩陣圖

以上這張圖表,是我在看完《超級思維》多選項分析 「2×2 矩陣」事後回推當時面臨問題(找資料前)的時間點,所做的整理。

可以發現到幾個有趣的事實:

  1. 第一列的已知,是當下的自己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
    • 已知的已知:手上目前能掌握到的資訊
    • 未知的已知:在當時就是未知狀態,可能在蒐集資料當下,或是未來某時刻的刺激,它才會成為已知的已知
  2. 第二列的未知:主要是自己在著手找資料前,對自己提問的問題,也有部分是略知一二,但想要釐楚未知的議題
    • 未知的已知:對打疫苗一事的提問
    • 未知的未知:在查找資料過程中的額外驚喜

參考資料

3️⃣.去風險化

釐清了已知/未知之後,接著再納入以下風險:

  1. 境內病毒擴散已成為事實
  2. 情緒風險:越晚打疫苗,染疫風險越高,與家人相聚焦慮感升高
  3. 政策制裁:越晚打疫苗,公司的排班作業會更加困難。政府的 3+11, 5+9, 7+7 等隔離政策將逐漸對我不利,提早與家人見面機會更加渺茫
  4. 經濟風險:在為建構完整經濟安全邊際下,簡單說就是受薪階級,無法自己當老闆,就得識時務因應大環境調整思維和行動

我在 5/27 做出了打疫苗的決定。

經過了以上思考過程後,我明顯感受到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不同點處雖。

雖然機組員打疫苗整件事(要說鬧劇也行),看似為情勢所逼,組員只能任由政府、公司政策被牽著鼻子走,但至少我前去施打的態度是堅決的,而非被迫趕鴨子上架,或說得難聽點,被決策的上層強姦的。

結果一樣,但是心境大不同。

4️⃣.誰的正義?

正義

在看了《人類大歷史》後,對於世界現在這個狀況,多了一種莫名的同理心,那是一種身在大時代下的無奈和接納感。

無奈的是,這世界的錯誤(人造病毒),造成了地球上數十億人的生活悲劇,逝去的是無數無法挽回的生命和時光;接納的是每個時代,都有當代的悲傷,我們何其有幸不是生在戰爭、飢荒的時代,只是舊的世界人類問題之一 – 飢荒,以新的方式反撲人類而已。

回到正義,這場 Covid-19 的悲劇,原因和源頭為何,人類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肉眼可見的戰爭緣起,可能都有千百種不同的故事版本,遑論是看不見的病毒?

我認為相對之下,能積極討論的是補救方法的執行面,從世界、國家、個人的角度來思考:

相對於個人,前兩個層級我們能使上力的部分可能相對較低,當然這是因人而異,我指的是普遍的公民,但我們仍可試著提問、觀察這些層級做了什麼,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邊我只提出積極面的行動)

世界

  1. 疫苗研發
  2. 病毒資訊追蹤、掌握
  3. 醫療互助

國家

  1. 疫苗政策:採購、研發、分配、施打
  2. 邊境封鎖(對外)
  3. 隔離政策(對內)
  4. 政令宣導

個人

  1. 自主隔離、管理
  2. 疫苗施打
  3. 物資捐贈

當列出來後,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實,那就是身為一般老百姓的我們,真的很閒、很輕鬆 。

除了決定要不要打疫苗、要打什麼廠牌的疫苗、要不要趁沒人知道的時候,在隔離期間偷跑出去、今天外賣要吃什麼、股市有沒有賺、是否及時搭上航海王的船…,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不用決策、不用扛責任,人們多的是時間看新聞、選立場、批評政府決策。

只可惜,政府不是上帝,他聽不見每個人民的抱怨,我們選出來的民代,可能都各懷鬼胎、各自算計、決策複雜程度,也非不在其位者能夠想像。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類似的問題,從來就沒有一個完美解答。

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脫離這不正義局勢的心情,絕對是你我皆然,我們勢必得出手做些什麼。

如果這是你的心聲,那麼答案就昭然若揭了。如果對你來說還不那麼明顯,那麼持續學習理解世界或許是面對這多變的世界一個很好的開始。

從基督信仰談生命意義

死亡與生命意義心智圖

談到生命的意義,書中的脈絡,是從聊死亡,再進展到生命意義

這兩個主題,不論有無信仰,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這部分我認為短時間很難動搖,也在此略過。

我比較想從意義感的角度切入。

首先要提問: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命在追求某種意義?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繼續討論下去才有意義,否則這一段其實大可以跳過省略。

隨著書籍脈絡,把看這問題視角,切割為巨觀微觀層面來探討。

微觀,範圍限縮在身處的地球上。

這一生所能觸及到的所有,無論認識或不認識,從自身的角度思考,他們都是有意義的個體。人以外的事物,就是自己的生命體驗,所見所聞、前人智慧,都可以賦予一己生命意義。而我想絕大多數人,生命的意義感,都是來自於此。

至於巨觀角度來看,我們個體究竟是什麼呢?

透過老高的這部影片,可以更深體會滄海一粟之慨。有了這層體會,就會不禁想問是否有其他比我們更大、更文明之物?

千百年來、有無數的證據、傳說、謠言,卻從來沒有一個足以讓眾人信服的解釋(試想,地球是平還是圓,至今仍爭論不休呢!)。

耶穌基督

我何其幸運,在青年時期認識了基督信仰,讓我曾在對於微觀世界的「人」失望之際,找尋到巨觀世界的生命意義。即使祂在本書中,是被歸類為「讓人停止追問的神」,祂也是人們口中霸道的神、舊約歷史記載愛發怒的神,但是談到祂其它屬性的珍貴存在,是三言兩語都難一語道盡的信仰經歷。

也由於是經歷,我更可以體會信仰之難處。因為它的存在感,在人們的生命中,往往會以不同的形式隨機出現。

  1. 是習慣:原生家庭的信仰,成就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 是工具:人生低谷時,幫助自己繼續前進的一帖藥劑
  3. 是寄託:追尋生命意義,誤打誤撞抑或認真尋求的一個選項

這個景況,和《異數》書中提到成功的概念很類似。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裡,成功需要運氣、認識信仰同樣也需要運氣。

如果我確信,自己認識的這個信仰,讓我持續走在一個蒙福(你要說幸福、快樂、平安、成功都好)的道路上。那麼我想做的,其實就是把這樣的好運(或說蒙福方程式),透過自身的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知道,提高人們想望幸福、快樂、成功、理想、「充滿意義」人生的機會吧!


金句

哲學和科學或數學不同。它不像科學那樣依靠實驗或觀察,唯一的憑藉在於思考。


哲學入門九堂課》 博客來購買連結 推薦指數 4.5 /5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不吝嗇地 C.L.S. 或是右側欄位訂閱支持我。
Comment:歡迎在下面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行動
Like:或是在下方按個喜歡
Share:也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Similar Posts

2 Comments

  1. 這個 2×2 矩陣給我一個新靈感,之後如果遇到決策困難的時候,也來嘗試用這個方法來幫助決定 😀

    1. 這矩陣的內容會隨著時間推進而變化。
      在不同時間點檢視未知、已知的比重,我覺得是有些許幫助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