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數位大掃除

《深度數位大掃除》孩子需要你的全心全意,你卻忙著刷屏追劇?數位工具必備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你身邊是否有一種人,與你吃飯、聊天、看電影,依然拿手機出來滑個不停?

或是在排隊、搭車、等人的空檔,也會沒來由的一直看手機呢?

下班後累了一天,回到家想好好休息,眼球總是不聽使喚地黏在各種螢幕上呢?

親愛的,你不孤單!

這些掙扎我也曾經歷過;好消息是,我從泥沼中爬出來了。這篇文章,我整理《深度數位大掃除》書中 3 個重點,並與你分享我執行「數位斷捨離」的實際作法心態轉變


生活困境

https://i0.wp.com/m.media-amazon.com/images/M/MV5BZGIxNDUzMDktYTg1ZC00OGRiLTliNWUtZmY4NTE0MDU0YWU4XkEyXkFqcGdeQXVyODUxOTU0OTg@._V1_.jpg?w=1290&ssl=1

一月中的一趟航班,與一位 captain 聊到隔離生活,他分享了一部近期精彩的 Netflix 美劇《命運航班》。於是乎,我的飯店隔離生活,一個不小心就被追劇時間充斥,大幅減低了生產力,間接影響了許多排定的計畫。

這讓我有點氣餒,每天使用子彈筆記,怎會為了追一部劇而輕易地破功?我不禁好奇 – 使用數位裝置的心理因素及解決辦法,決定 2022 第一季優先閱讀這本瓦基推薦的好書,以解決我的數位生活焦慮。

學到什麼?

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529797228130-fe918ce6d915?ixlib=rb-1.2.1&q=85&fm=jpg&crop=entropy&cs=srgb

1.理解注意力黑洞

Phillip Morrisa 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 商店想要你的靈魂。

注意力經濟」這個詞彙最早是在 1994 年提出。

其實從更早的報紙時代,西元 1830 年第一份廣告版面被賣出去的那一刻,人們的注意力就此被商人掌控了。科技的轉變,讓我們在短短兩百年間,資訊媒介從報紙、廣播、電視,進化成網路時代的電腦、手機、平板。

人類稀缺的注意力,從縫隙尚存的實體世界,跳轉到無所不在的虛擬世界。即使擁有的時間和老祖先一樣多,但是科技公司用創新的手法操弄著「間歇的正向強化」及「社會認可」(社群媒體公司宣稱他們提供的服務),我們只能全面繳械,交出注意力控制權。

2.找回獨處能力

即使你在最安靜的環境,只要讓別人的想法潛入你的腦中,獨處就蕩然無存。

在科技與網路興起的時代,人類第一次面臨「獨處消失」的危機。

我們深怕自己錯過一丁點的資訊,任何孤獨的空檔,就要讓「電視、音樂、手機、平板、播客……」把它填滿。哪怕真正有用的資訊,可能不到 1% 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完全無法擺脫他人思想的影響,失去了個人發展的機會。

一位社會評論家說道,獨處帶來的好處:「新的想法、對自我的理解、親近他人」。

林肯、富蘭克林、梭羅,都是願意花時間,實踐獨處的偉大人物,他們充分運用獨處的時間,對美國的政治、公共行政、文學、哲學等領域,做出極大的貢獻。

至於獨處是否有具體的做法呢?書中列舉了非常多心態面與方法面的素材。我認為對於現代人來說,最簡單有效的或許就是「放下手機」。放下手機,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大自然對話,你會發現沒有數位裝置的生活,真的不是世界末日。

3.重拾休閒活動

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有滑手機的強迫行為,是因為要填補缺乏休閒生活而產生的空虛感。

會不停滑手機,或許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積極尋找一個有趣的休閒活動,以填補空閒的時間。我相信一旦找到了,空閒時刻滑手機就不再是個吸引人的選項。

書中分享了幾個找尋「良善嗜好」的大原則:

  1. 主動且勞心費神(投入精力與從休閒獲得的滿足感呈正相關)
  2. 在實體世界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3. 需要社交的實體活動

如果真的忍不住,限制自己在特定時段、裝置、環境使用社群媒體,主動安排時間給優質與劣質(耍廢時段)的活動,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做法。


我的後續行動

1.手機軟體刪除

https://i0.wp.com/inside-assets1.inside.com.tw/2016/06/Clash-of-clans.jpeg?w=1290&ssl=1

我的意志力很薄弱,要一直撐到閱讀完這本書後,才忍痛把社群媒體從手機上移除。

上一回我這麼做,是學飛考航空公司的準備期間,一邊做外送一邊準備考試,時間實在很有限,當時狠心刪掉社群媒體以提升備試專注力,確實收到不錯成效。那次經驗也是我人生首次意識到為了一個重要目標,人的潛力可以成長到無限大的經驗!(關於民航局筆試準備,有興趣可參考這篇文章

除了刪除社群媒體,最難以割捨的,其實是上癮已久的「部落衝突」手遊,一個陪伴我無數個 5 分鐘閒暇時光的良伴,在意識到他對我帶來的傷害,我也一併刪除了。

2.制定計畫

使用子彈筆記紀錄生活好一段時間,但這次追劇經驗,讓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就是時間設定

沒有給定一個任務完成的時間,就會想要無限地拖延;工作量沒有增加,增加的卻是自己的焦慮感,這就是典型的「帕金森定律」。

當意識到這個缺失,我開始在每週的計畫,設定一個有點難度的時間目標,避免讓自己再一次陷入鬆散的工作狀態。

3.空出時間

回想過去,每當我一邊滑手機一邊和另一半聊天,都會不經意忽略掉她說話的部分內容,事後回想,總是感到萬分愧疚。

進擊的巨人有一句台詞我非常喜歡:「獻出你的心臟」。

當陪伴身旁的人,不論對象是成長中的孩童、熱戀中的伴侶、還是百忙抽空見面的朋友,這個難得的時刻,他們所需要的陪伴,不僅是身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把心也交給他們

書中作者曾提到一個經驗:「當自己是遊樂場中唯一沒低頭滑手機的家長時,那種感覺很超現實。」當我學習放下手機,用心體會真實世界的環境和人群,卻看見餐廳內左右兩桌的一家四口,都沈浸在螢幕的小小世界,那種感覺真的超現實!


我的改變

https://i0.wp.com/images.unsplash.com/reserve/YEc7WB6ASDydBTw6GDlF_antalya-beach-lulu.jpg?w=1290&ssl=1

看完這本書後,執行數位斷捨離的生活到截稿前已超過一週,對我來說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呢?

1.記憶力提升

書中對於「獨處」的敘述,讓我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更多的輸出。

在生活上,盡量不把每天的待辦事項排得過滿,讓自己在晚餐時間後,有足夠時間思考與反省;在閱讀上,刻意平衡輸入與輸出的時間,讓每一次的輸出都接近或超過輸出時間。

如此一來,有更多時間將腦中思緒用書寫或打字釋放出來,這種輕鬆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對於生活事件的記憶也比過去來得深刻,這是我在執行「數位斷捨離」之前,沒有意料到的收穫!

2.投注更多思考時間

書中數位極簡生活的概念,與之前讀過的一本書《少,但是更好》十分雷同。

先「追求本質」,也就是思考數位工具對我的意義;再來才是「精挑、簡化、專注執行」,用自己篩選過的優質工具或 App,提昇生活品質。

這個過程,我認為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前期的思考過程

將「追求本質」拆解後,還有「選擇、辨別、取捨」三個小步驟,再搭配「精挑、簡化、專注執行」,總共 6 步驟的決策過程,我發現自己很容易馬馬虎虎的執行前面 5 個步驟,而花很多時間在第 6 步瞎忙。

執行數位斷捨離之後,我發覺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能夠分配在前 5 個步驟,搭配《子彈筆記》整理資訊,不過度依賴線上工具,有時候其實會變得更有效率,不會輕易迷失在網路的花花世界裡。

3.高品質睡眠

在執行數位斷捨裡的連續三天,我明顯感覺到晚上的睡眠品質變好了。

刻意與伴侶養成提早睡的習慣,加上睡前不再使用手機,讓我可以享受一覺到天亮的愉悅,而且往往在鬧鐘沒響前就起床。

好的睡眠有多麼重要,推薦參考這本書《為什麼要睡覺》。

總而言之,在享受斷捨離帶給我的好處後,我想我是回不去那種一直滑手機的生活了,因為我已經找到更有意義感的生活方式。希望我的體驗分享,能同樣幫助你找到你想要的生活品質。

錯過東西的痛苦感很快就會消失,但掌控那些佔用你時間和注意力的東西,所衍生的意義感則會持續下去。


後記

不要讓自己變成工具的工具。

幾年前,有一個很夯的科技產品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完美闡述了數位工具被發明的道理。

如果我們了解了這群商業大佬們,是如何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控制我們時間、兜售著他的廣告,理解到數位平台上讓你上癮的原理,就和酒精、毒品一樣的使人上癮。

套用《原子習慣》一書的身份認同概念,先想清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該如何使用數位裝置,答案或許就呼之欲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