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回顧

2020 年度回顧

寫作緣由 沒有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 蘇格拉底 今年在閱讀完一本書,寫書評的過程中,會試著去 google 這位作者的 wiki 頁面。 這個 google 探索旅程時不時會帶來小驚喜,《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 Clear 就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歡他個人網站上的 Annual Review 這個活動項目,決定參考他的格式來作為我的年度回顧範本。 一直以來都有持續寫日記的習慣,卻沒有建立一個好的回顧/反思系統。 今年9月使用《子彈思考整理術》建構個人生活管理系統後,年度回顧這件事就變得相對單純一些了,今年決定要挑戰使用 James Clear 的模板搭配子彈筆記,做一個創新的年度回顧嘗試! 根據他 Annual Review 的版本,這個格式很簡單,分為三大項: 把它翻譯過來,再做個人化的調整: 下一段就要來總結今年度的回顧啦!(摩拳擦掌) 年度回顧 1️⃣ 做得好(成果/習慣)? 寫作 過去我曾斷斷續續地寫作,比較規律的時期是在 2016-2017 學飛階段。當時想法是記錄下學飛的過程,並分享飛行的感動給未來對藍天有興趣的後輩。 今年上半年,想起了出國學飛的初衷,於是捲起袖子建立自己的網站,也因為十分認真看待這件事,決定直接使用 WordPress 的系統規格來建立,從 5/21 發佈第一篇 WordPress 文章直到 2020 年底,規律的週更已經產出了 36 篇文章,若再加上過去在 Blogger 上的寫作,文章總數已經超越了 100 篇大關,自己覺得十分滿意! 學習 如果要說出生到現在成長最快速的一年,毫無疑問就是今年。 我寫了一系列「學習如何學習」的文章,也奠定了我看待任何事情,都當作學習過程的思維模式。 今年度的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層面: 工作 引體向上次數 使用子彈筆記追蹤運動習慣,不知不覺讓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的次數/組數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自從退伍後,引體向上拉到六下都會有困難的我,現在狀態好可以拉到 15…

《原子習慣》簡單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原子習慣》簡單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一、為何而讀 強化習慣、感受複利 本書是 2019 年的暢銷書,網路上看過不少人推薦,也曾在書店簡單翻閱,然而一直未放進自己的購物清單中。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閱讀過《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自認很了解習慣如何養成,並且也用書中方法身體力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和朋友交換閱讀書籍拿到這本書。由於借閱時間壓力,不想拖太久歸還便隨身攜帶著看,想不到一看之後欲罷不能,《原子習慣》一書再次顛覆我對於習慣的認知。 二、本書重點 作者 James Clear 點出習慣養成的四大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概念分類很相似,《為什麼》一書用的是另外四個重點:提示、行動、獎賞、信念。 有了這四個概念後,接著就是分別列出建立好習慣,以及杜絕壞習慣的強化方針。 全書 20 多個主題圍繞在這個矩陣中的概念做延伸討論,每一篇都非常精彩! 這本書有一個貼心的特色,作者在書籍開端列出了索引,引導給那些在習慣養成上,已經明確知道自己有特定問題的讀者,可以直接參閱某一頁的主題,就《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定義來說,可說是非常用心的作者。 在下一段,我將列出 3 個我印象最深刻的概念。有興趣更近一步了解的讀者,我十分推薦這本書。 我認為打造「原子習慣」就是一種生活中複利的概念,越早養成好習慣,將會一輩子受用無窮! 三、重要概念 以下三點,是我自己從書中挑選出來最打動我的點,列出來和讀者們分享交流。 身份認同 書中有一張圖揭示了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第一個核心的層次是身份認同。這個概念對我來說蠻震撼的,之前我的想法會認為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黃金思維圈的核心「Why」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 但是在這邊作者用一個新的視角來論述,雖然說「我想成為XX的人」的問題背後也是會有一個原因,但是當使用身份認同的角度來切入,在習慣建立的其他面向的理論和實作可以更順暢的進行。 在認分認同這一點,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被單一個身份給綁住了。 讓身份保持渺小 – Paul Gragam 不要讓一個身份定義了自己,而要塑造自己在不同的角色間去成長。 打個比方,一名軍人定義自己:「我是為了國家光榮而戰的軍人」;父母定義自己:「我是個盡責養家的父親、母親,只要看到還自平安健康長大,我就死而無憾了」,那麼當他從戰場、職場退休後,要是依然抱持著如此的自我認知,自我認同感就容易快速崩塌,所以這樣單一的身份定義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讓身份: 富有彈性 適應變動的環境 是我們在定義自我的時候可以去參考的方向。 所以我在讀完身份認同之後,就為自己定義了「我想成為XX的人」。很多美好的想像,直到寫下來之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會這麼想,推薦讀者可以試著花一段時間靜下心來定義理想的自己。 建立習慣的壞處 缺乏自我覺察是毒藥,反省和複查是解藥。 習慣建立之後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經思考就做出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但壞處就是:因為習慣了,所以容易失去覺察的能力。事情的進展一但因為習慣,就容易視為理所當然,人就容易退化、缺乏創意。 這個情況,我在閱讀完《清單革命》之後,為生活各方面制定了一些清單,接著聽到 BOS 修禾老師在創意小課程提到扼殺創意的其中兩個元素: 太過遵守 SOP (清單就是一種) 太仰賴習慣 這讓我反思,過於依賴清單的生活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在實作的過程自己心裡漸漸有了答案,而做這在這邊也呼應了我內心的想法,那就是「建立一套反省系統」。 他提出了自己的反省複查系統有兩個,分別是:年度複查、誠實報告。 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過去幾個月透過和作者相同的方式,使用子彈思考整理術來做同樣的反省系統,對於生活各方面發生的事情,變得更有意識的自我覺察。這邊先簡單揭示幾個小方法: 自問:做得好?做不好?學到什麼/如何改進?(這方法恰巧和本書作者完全一致) 觀察:觀察在每件事情上產生的情緒,追蹤紀錄,讓自己盡量維持在低情緒波動狀態 修正:學到或可改進的地方,檢視自己現有系統,著手修正。可能是清單、也可能是日常工作流程 這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到位,就和習慣建立一樣。 但是持續反省、持續覺察,帶來的就是持續進步,而且這個效果絕對是複利的!我的老天鵝阿,開始研究投資之後,對於複利的概念真的完全無法抵抗。 所以不要怕習慣建立之後的副產物,建立反省系統就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獎賞的矛盾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是一本經典書籍,故事簡單、概念易懂。 這個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空間下,將棉花糖放在孩子眼前,並告訴他,如果你晚一點吃,將會得到更多,用此方式來測試孩子們的反應。專家將會等待和等不及直接吃的孩子分為兩組,而後追蹤這些孩子們長大後的成就。…